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滕其霞 《包头医学》2016,40(4):234-235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研究组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中心日常管理中运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减轻职业损伤。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通过措施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增强了,减少了各种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采取主动、适当的防护措施,才能确保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对照组,实施活动后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器械质量、圈员能力以及医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服务意识、和谐度和医生、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工作人员能力和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重视供应中心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减少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是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方法统计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工、新轮入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职业暴露事件,评估其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并对统计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暴露事件主要有外伤、物理伤害、化学伤害和感染四种类型;各层次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的认知测试得分从低到高排列均依次是护工、新轮入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认知因素,故其职业防护措施也应针对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方法统计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工、新轮入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职业暴露事件,评估其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并对统计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暴露事件主要有外伤、物理伤害、化学伤害和感染四种类型;各层次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的认知测试得分从低到高排列均依次是护工、新轮入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认知因素,故其职业防护措施也应针对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情况纳入研究,为研究组;另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情况纳入研究,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工作质量评分,消毒质量合格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环境管理评分[(96.35±6.90)分]、医疗器械管理评分[(95.85±7.65)分]、清洗消毒质量评分[(98.50±6.35)分]、包装质量评分[(98.20±8.8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消毒质量合格率(9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1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暴露与防护方式应用在供应室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我院供应室护理从2013年开始加强职业暴露研究及防护,将2013~2015年实施职业暴露防护作为研究组,而2010~2012年未加强职业暴露防护作为对照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护理人员20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职业暴露情况,并总结防护措施。结果:研究组期间职业暴露危害发生率及每年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视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害研究,加强防护管理,可降低危害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刺伤防护和处理。结论: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可有效减少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 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就防护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职业防护采取培训教育措施,对防护措施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采取防护措施的安全培训干预后,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发生率指标上得到显著降低,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因素主要来自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针对职业暴露风险采取相对应防护措施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情况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发生环节,应用细节管理方法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细节改进,实施细节管理,比较细节管理前后效果.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率及职业防护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锐器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细节管理能显著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发生职业危害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辐射性因素以及工作人员的心理因素等,通过对这些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几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从各个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工作人员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做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规范化闭环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常规管理的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实施规范化闭环式管理后的情况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医护人员对消毒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研究组器械损伤率、提前放行率、物品丢失率、消毒不合格率、湿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医护人员对管理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规范化闭环式管理提升了合格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器械损失,值得在消毒供应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现状,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伤害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6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暴露及原因、预防知识及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可能及已经面临的职业危害提出预防干预措施。结果 2012-01/2013-12月之间消毒供应中心共发生职业暴露2494例,其中包括利器损伤1017例,占40.78%;化学剂损伤599例,占24.01%;高温烫伤907例,占36.37%。其中主管护师13例,护师72例,护工262例,临时工175例,实习人员1972例;各个职位发生职业危害的频率分别为2.17例/(人·年)、3.60例/(人·年)、4.09例/(人·年)、5.83例/(人·年)、6.75例/(人·年)。消毒供应中心各职称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水平及防护知识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是多方面多因素的,医院方面应注重改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环境,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邹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29):143-146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对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在岗人员48名,按照在职工作时间其分为两组,2011年3月~2012年2月者为对照组(24名),2012年3月~2013年2月者为研究组(24名),对照组在试验所选时间未进行系统干预,研究组在所选时间接受系统干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感染的防护教育、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半年。针对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中不规范或意外行为进行统计,并行调查问卷评分。结果 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种不规范或意外行为中所占比例降低较为明显,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在消毒供应室获得性感染概念、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临床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熟知程度、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一般防护和特殊防护要求等评分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消毒供应室科室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感染的防护教育、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等系统干预,可有效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依从性,预防、减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了解传染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各种职业危害,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防护措施.使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常规使用安全医疗装置,严格遵守各种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同时加强防护措施的管理,使职业暴露的危险降到最低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发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根据工作时间的不同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和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两组,期间共涉及82名护士,其中对照组照常规实施医院相关医疗器械的回收处理工作,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后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分析引发护士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两组护士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因素包括个人防护意识、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四个方面,其比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士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引发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有很多,医院应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针对性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探讨防护方法.方法 备足防护用具、规范操作、强化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取得临床配合、加强督查、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程序.结果 经过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锐器伤、烫伤发生率2009年分别下降了50%、30%,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能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