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红霞 《中外医疗》2011,30(15):130-130
目的总结8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以静脉快速诱导,经纤维可视喉镜行气管内插管。以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带气管内导管送入ICU。术后以舒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6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 ,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 结果 :对 2 4例患者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 ( L IMA)。搭桥 1~ 5根 ,平均 3.1根。手术时间 6 0~ 180 min,平均( 12 0± 5 9) min。术后 2 4 h引流量为 180~ 10 0 0 m l,平均 ( 2 2 0± 5 0 ) m l,输血或血制品 0~ 14 0 0 m l,平均 ( 2 5 0± 6 0 )ml。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 3.8%。术后住院天数 ( 8~ 16 ) d,平均 ( 11.5± 2 .5 ) d;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 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麻醉及管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32例。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苯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时间。结果:本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的时间分别为(68±28)min、(6±2)h、(6.3±5.0)h。31例预后良好,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采用“快通道”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拨管、缩短病人ICU留观时间、节约费用;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通常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但仍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发展迅速,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势[1]。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共行60例OPCABG,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相比较,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中的有关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5月~2003年3月实施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共12例。结果:手术时闻为148min~326min,搭桥的枝数为l根~4根。术中用药总量:芬太尼70~108触,咪达唑仑0.33~0.51mg/kg,维库溴胺0.51~0.71mg/kg,艾司洛尔5~18mg/kg,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氧供氧耗平衡得到改善,术后拔管时间为5h~21h,术后住院天数5d~8d。本组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麻醉的关键在于确保麻醉平稳,并要求麻醉达到较深的深度,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并改善心肌的氧供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ASAⅡ -Ⅲ级 ,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 32例 ,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 ;术中观察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搬动心脏、上侧壁钳等时刻的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 ;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调控血压 ,硝酸甘油扩冠 ,多巴胺辅助循环 ,艾司洛尔控制心率 ,控制芬太尼总量在 30~ 4 0 μg/kg。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过程顺利 ,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 ,心率控制满意。平均搭桥 2 4枝 ,平均手术时间3 5 6± 0 84h ,术后 6h内拔出气管导管。全部病例均顺利康复。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处理关键是麻醉诱导和术中平稳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中等剂量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术中配合体会。方法对2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26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意外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麻醉处理中有关的问题。方法 :回顾并总结了 2 0 0 0年实施的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麻醉共 5 3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 10 5~ 4 85 (2 6 7± 90 )分钟。芬太尼总用量为 0 .5~3.6mg(31.3± 7.6 μg Kg) ,异丙酚总用量为 2 0 0~ 2 4 90mg(15 .3± 8.1mg Kg)。术后拔管时间为 10~ 36 0 0 0分钟 (16 4 5±5 6 87)。本组除 1例因术后严重心衰死亡外 ,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CABG麻醉的关键在于确保麻醉平稳、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和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以及密切监测心肌缺氧情况及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笔者进修期间连续实施OPCAB麻醉40例及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30例,共计70例。多数病人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氯胺酮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复合小剂量异丙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调控基本稳定。本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2.3±0.8)小时,拔管时间术后(3.2±1.2)小时。ICU停留时间0.5天~1.0天,术后(7.0±1.6)天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2007年1~7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21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及钝头针临时阻断,使吻合局部心肌相对静止,并使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愈后效果好。结论:护士要了解病人,熟悉手术步骤,严密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非体外循环(CPB)下的多支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选择性桥灌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6例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冠脉搭桥(CABG)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选择性桥灌组(G组):在吻合第一支非乳内动脉桥后,应用美敦力DLP多功能灌注管在静脉桥与主动脉根部做一临时性连接,在远端吻合完后通过DLP管与主动脉根部的连接对静脉桥远端进行灌注。对照组(C组)应用常规的非CPB搭桥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心肌酶进行观察,并于转流前、术毕、术后8~12h、24h、72h和7天分别抽血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两组的cTnI和CK—MB的水平从术后6h均开始升高(P<0.05),在24—72h达到峰值,在术后6天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桥灌组在术后6h、24h和72h的血浆cTnI和CK—MB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并且桥灌组术后的血压和心排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非CPB下的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选择性桥灌增加了术中的心肌冠脉的血流量,缩短了心肌的缺血时间,有利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9~ 2 0 0 2年行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搭桥手术 (OPCAB) 96例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施行该术式 96例患者中男 6 5例 ,女 31例。年龄 38~ 78岁。心功能Ⅱ~Ⅲ级。心电图示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手术方式 :在全麻常温下行OPCAB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2~ 6支。1 2 麻醉方式及管理 术前吗啡 10mg、东莨菪碱 0 3mg,肌肉注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入林格液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在局麻或全麻诱导后行右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诱导 :咪唑安定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在不停跳状态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220例,利用心脏稳定器和二氧化碳吹管以及冠状动脉分流栓使吻合处的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下做血管吻合。结果220例患者中只有1例因心律失常、心衰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OPCAB手术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格无菌观念,通过和手术医生、麻醉师、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由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而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本院自1999年10月~2006年4月,对连续17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G,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临床应用和效果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心包深部牵引线、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行不停跳搭桥术。结果:30例全部使用左侧乳内动脉,搭桥1-4根;平均手术时间161min;术中平均失血320ml。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术后24h平均引流量380ml,平均输血或血制品320ml;4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管,ICU机械辅助通气平均时间为4.2h;ICU监护时间平均12.6h(8-20h);术后平均住院12.5d(8-19d)。1例术后2周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住院死亡率3.3%。术后随访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不停跳心脏微创搭桥术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观察106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此项技术对于OPCA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7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严密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7例手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所有病人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 ,可避免或减少体外循环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 ,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和紊乱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术中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非常重要。现将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3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5 9岁。有心肌梗死史 11例 ,左室射血分数 (EF) <0 .4者 5例 ,并发高血压 14例 ,心功能Ⅱ级 8例 ,Ⅲ级 16例 ,Ⅳ级 6例。冠状动脉造影示 ,二支病变 8例 ,三支病变 19…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干扰 ,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成为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热点[1,2 ] ,但对麻醉处理的要求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院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成功为2 6例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了OPCAB ,过程顺利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6例 ,男 2 4例 ,女 2例 ,年龄 4 3~76岁 ,身高 16 8~ 175cm ,体重 76~ 90kg。术前心功能 (NY HA)Ⅲ级 16例 ,Ⅳ级 10例。病程 1个月~ 2 8年 ,2 0例有不稳定心绞痛或频繁发作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