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国内企业现阶段以改良为主要产品开发模式的现状,提出改良型产品的价值创新概念.改良型产品的价值创新是对产品价值的重新提炼,而技术、功能、结构、造型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重要方面,通过将产品的技术、功能、结构显性表现成为造型特征的一部分,并赋予造型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联想性,将崭新的产品信息尽快传递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创造新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
刘川  胡湖 《中国机械》2014,(19):16-16
流行的产品具有功能与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上、心理上的消费需求的特征。民族性是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基础,而创新则是其生命。  相似文献   

3.
研究智能手机产品视觉体验要素以及趋势特征。通过设计人种志的定性研究方法和产品信息研究采样,从材质、造型和布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2014-2018年来智能手机产品的设计趋势特征进行研究。智能手机的材质呈现金属为主,多种材料相结合的趋势;造型趋于简约,呈现形式追随功能的特征,色彩越来越多样;布局方面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消费者在设计上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偏好驱动的SUV产品族侧面外形基因设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满足汽车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和消费者对汽车品牌认知的需求,从工业设计出发,探索性地提出消费者偏好驱动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SUV)产品族侧面外形基因设计方法。分析偏好驱动的产品族外形基因设计构建体系,划分产品族外形基因表达层次。对SUV的侧面轮廓线基因进行提取与表达,研究消费者具有差异化的SUV外形偏好,规划出具有差异化风格的SUV产品线,构建消费者偏好(心理的意象特征)与产品族外形基因(物理的外形特征)之间的映射模型,并转换成偏好驱动的进化函数;基于进化函数,运用遗传算法实现偏好驱动的SUV产品族侧面轮廓线基因进化;在Matlab中执行算法,推导出一系列既具延续性又具差异性的SUV产品族侧面设计方案;建立面向SUV产品族的计算机辅助侧面外形概念设计系统,基于此系统可以开展SUV产品族侧面外形设计,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每天,消费者的脑子里会接受到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刺激,因此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形象的认知度也是一直不断变化的。想成为一个形象鲜明的产品,不仅要不断地引起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注意,而且还要在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从精神或功能上获得了这一特定利益的满足,此后在其心目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内在印象和认知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需求,提出基于形状混合的产品意象造型设计方法。以数码相机为研究对象,运用SD法确定产品的感性意象,通过形态分析法构建感性词汇与产品特征要素之间的关联;提取数码相机关键特征元素的曲线,运用基于特征的形状混合方法实现典型样本的造型过渡,生成一系列相互融合的造型,为设计师提供产品意象造型设计的可能性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感性意象评价,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模型及其配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规模定制是为了适应全球化市场的竞争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生产设计模式,其最终目标是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既无损于企业经济效益,又能满足单个用户特殊的需求。本文首先综合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及其特征,然后结合概念性介绍和理论分析,对该模式下的产品模型和产品配置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面向配置的产品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考虑消费者基于其对产品族中各种产品的不同偏好程度和价格敏感程度选择所购买产品,通过构建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面向订单装配组装商生产模型,研究了产品族面向订单装配组装商如何通过合理的产品选择和定价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异质需求,并提出模型最优解的寻优算法。理论和仿真算例分析表明,面向订单装配组装商在制定其最优产品选择及定价策略时,无需考虑整个产品族的单位时间总需求,只需结合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产品性能和质量以及各零部件的价格和单位时间保管成本,考虑如何以差异化的产品尽可能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王雷 《钟表》2010,41(1):60-61
拳头产品源自深入了解消费者喜好和精心设计制造 获得市场成功需要深刻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如今腕表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点缀,人们不惜重金购置名表,目的绝不是为了单纯掌握时间,而是希望从中获得多方位的满足。对此我国手表产品的定位应该针对目前市场动向,满足消费者的喜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绿色产品在回收过程中的不信任问题,引入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来源的信任削弱因子、制造商对产品的溯源水平、回收数量折扣因子等参数,运用Stackelberg博弈对比分析了制造商是否采用区块链、零售商或第三方回收对绿色供应链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来源的信任削弱因子或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溯源水平的敏感系数有利于提高产品绿色度、产品回收率和各成员利润;回收废旧产品的单位验证费可以提高产品零售价,但会降低制造商的产品溯源水平、产品回收率以及各成员利润;不论制造商是否采用区块链,零售商回收均能实现各成员利润最大化;当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来源的信任削弱因子、消费者对产品溯源水平的敏感系数满足某一定阈值时,采用区块链能使供应链成员获得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智能Agent的个性化产品定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9):1673-1676
以个性化摩托车定制为具体应用 ,研究了在网络上利用 Java实现基于 Agent的个性化产品定制及其系统开发 ,提出个性化产品定制模板、个性化产品定制与柔性开发的内容匹配和个性化产品兴趣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消费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以及阶段划分,并针对消费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提出了适用的危害识别方法.设计阶段采用“使用者-使用-危害”全面识别方法;制造阶段通过制造工艺过程分析采用改进的检查表法;包装阶段将故障假设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结合使用;物流阶段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方法;使用阶段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制造与服务融合过程中的绿色化需求,构建了绿色制造服务决策方法,该方法以绿色制造中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为基础,将消费者购买行为映射为绿色制造服务决策主题,通过决策支持工业互联网环境中绿色制造服务的智能化运作。提出了绿色制造服务决策模型,该模型以绿色设计服务决策、绿色生产服务决策、绿色产品服务决策刻画绿色制造服务运作过程中的决策活动。结合消费者问题识别、消费者购买过程、消费者满意度等行为对绿色制造服务问题制定了决策方案,并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绿色产品服务决策算法,最后通过企业绿色产品服务决策的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以及消费者行为驱动绿色制造服务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生产轿车挡风玻璃厂家其涂胶作业均采用不同类型、且各具特点的自动设备或生产线。本文作者根据设计实践及理论介绍几种类型的涂胶作业系统,并从自动化程度、生产制度、用户需求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给予分析,为企业及设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准确地完成在线产品和服务的混合配置,提出一种基于产品和服务多维混合约束的产品配置过程模型。该模型通过设置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敏感系数,在产品零部件配置约束、服务配置约束以及产品与服务关联配置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以消费者效用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产品和服务的混合配置过程模型,并利用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在不同的价格敏感程度影响下的产品配置方案。以某汽车厂商的在线客户化定制过程为案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和求解,得出针对不同敏感程度的消费者的产品配置方案,验证了该配置方法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聚类模型在感性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消费群体对产品感性需求的提高,以定性研究为主导的产品感性研究不能很好地适应产品设计的要求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需求,因此消费者相应于产品感性的定量研究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依据聚类算法的特点,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寻找相近似消费群体的感性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产品设计的感性概念模型。以平板电视机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实际应用探讨,具体方法是将平板电视机的设计元素分为多个层次,利用聚类算法将这些层次与消费者对平板电视机的感性意象相结合,并对其的形态、色彩等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并推演出满足消费者感性的平板电视设计原型,以指导新产品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Sanchez  R. 《Manufacturing Engineer》2002,81(5):216-218
The benefits of modular thinking extend well beyond product strategies, and include new approaches to creating more flexible organis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and outsourcing. Modularity can also offer a powerful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building and using an organisation's knowledge assets. All products are composed of functional parts. The architecture of a product consists of, first, the way its design is broken down into functional components and, second, the way these components interact in the product (that is, the component interfaces). An architecture is modular when the interfaces between components are designed to allow mixing and matching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thus enabling many product and process variations to be rapidly configured. Perhaps the most familiar example of a modular product architecture is the desktop computer, in which a range of microprocessors, memory cards, hard disks, monitors, keyboards and other components can be combined in a virtually unlimited number of ways to produc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computer. Another familiar example is Sony's use of modular architectures to configure more than 250 variations of its Walkman product over a 10-year period. Each product variation offered consumers a new combination of functions, features, performance levels and price points. Sony also used the stream of product variations to test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fine-tune its mix of Walkman models. Companies in other industries are beginning to realise they too can exploit modularity to achieve fast, flexible configuration of their products -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ir costs. Markets as diverse as automobiles, personal care products, financial services, food, software, industrial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bicycles, home appliance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are now adopting modular product architectures.  相似文献   

18.
使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出用于产品配置建模的功能元、配置元和属性元等概念,构建一种基于PDM的产品配置模型.该模型根据规则将零部件作为功能元生成产品结构树,然后根据配置规则和用户需求确定配置元和属性元.从配置元和属性元可以生成产品配置BOM.最后以博华PDM中的产品配置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出发,阐明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设计体系将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探讨建立在高科技条件下的自助式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