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见于《灵枢·营卫生会》,其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曰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此所论者,乃营气、卫气的生成与分布、运行与交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实指肾与膀胱总揽卫气昼夜的循环。肾在阴分之中为太阴,称为“阴中之太阴”,太阴肾主卫气夜行于内之五脏,故“太阴主内”非指太阴肺经主营气循行。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作为流感的一种,可以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辨证治疗,传统中医根据其独特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体质与症状的病人,制定出相应的处方。笔者就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及处方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给予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中成药、西药对症治疗.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15.76±3.02岁;21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后体温最高者为39.9℃;入院后发热持续时间最长为4天.平均住院6.81±2.14天;中医证候表现为发热、无汗、恶风寒、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之风热犯卫证;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21例患者经辨证后均以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所有病例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消失,按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给予出院.结论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甲流防控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获得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为大学校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按年级、学科进行分层整群抽样。结果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信息的关注率达97%。防控知识知晓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房间多通风换气(92.56%)、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90.41%)和勤洗手(85.29%),防控行为执行率位于前3位的是:勤洗手(81.98%)、"房间通风换气(80.25%)、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74.54%),而"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掩口鼻"的知晓率只有73.97%,其执行率仅有54.79%。77.27%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结论大学生普遍关注甲型H1N1流感,但对其防控措施的知晓率及执行率还有待提高。充分发挥医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将有助于增强校园甲型H1N1流感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雯  张胜利 《当代医学》2011,17(17):121-123
目的分析肥胖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肥胖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对南通市区医院确诊的8例肥胖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和肺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2例(2/8),女6例(6/8),体重指数≥40kg/m2者5例(5/8),≥30kg/m2者3例(3/8)。所有病例均患有一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并发急性肺损伤者1例(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3例(3/8),重症肺炎者2例(2/8),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者1例(1/8),肺性脑病者1例(1/8)。8例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奥司他韦75mg或150mg每日2次口服)联合抗感染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1例(1/8),出现呼吸衰竭者8例(8/8),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者8例(8/8),后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者2例,胸部X线或肺部CT表现为双肺多肺叶实变影8例(8/8)。结论肥胖患者的肺部特征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细菌易于感染的基础,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促进病情进展。抗病毒联合抗感染、呼吸机纠正呼吸衰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南岸区城乡居民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论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全区425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南岸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9.0%,知识知晓率高于行为形成率(P<0.01)。城市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8.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5.60%;农村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为58.7%,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0.0%,城市居民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1)。城乡居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纸和宣传资料。结论南岸区城乡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知识知晓率高于健康行为形成率(P<0.01),且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干预,以提高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及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设计此次主要针对一线卫生服务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疫苗说明书的相关内容,结合各国疫苗不良事件报道系统所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制作匿名问卷调查表,上挂丁香园首页调查中心,经过40 d调查,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867份合格问卷,其中425人(49.0%)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及次数的不良反应,219人(25.3%)出现共293例次的局部不良反应,323人(37.1%)出现共812次的全身不良反应.接种后有19.7% (n=171)出现感冒症状,3例被确诊为甲流,7例被定为疑似病例,34例为未确诊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未发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于目前流感的预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张仲景于《伤寒论》中以"阳微阴弦"概括胸痹心痛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治疗总以寒热辨证为宗。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伤寒论》寒热辨证治疗胸痹进行分析总结:从寒论治,包括温通心阳、温经散寒、峻温回阳;从"热"论治,包括清化开结、清宣胸膈;"寒热"并进法,包括半夏泻心汤证、炙甘草汤证。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但多以个案或医家心得为主,目前研究多以对其临床疗效的考证及现代药理研究为主。以冠心病为例,文章认为精研《伤寒论》辨证思想,对提高中医药疗效及促进中医辨证体系的系统化与规范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风寒内蕴郁热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外感风寒内蕴郁热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91例,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加减葛根汤,1次·8h-1;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1粒,1次·12h-1。疗程3d。并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体温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均降温起效时间为6.52h,退热时间18.29h;对照组平均降温起效时间为8.64h,退热时间24.00h。两组降温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47.7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上呼吸道感染体温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葛根汤对于外感风寒内蕴郁热型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温病湿热证与温病温热证的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方法】收集56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分为温病湿热证型(36例)和温病温热证型(20例)。检测并分析比较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脂多糖结合蛋白(LBP)、Toll样受体4(TLR4)和可溶性CD14(s CD14)水平。【结果】甲型H1N1流感温病湿热证组与温病温热证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和IL-8、TNF-ɑ、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证组LBP、TLR4和s CD14水平较温热证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LBP、TLR4和s CD14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温病湿热证患者明显高于温病温热证患者,提示温病湿热证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一种可同时检测甲型H1N1、季节性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方法根据不同流感亚型HA与NA的差异,设计五对引物及五条探针,构建合适的检测体系,分析特异性、灵敏度、可重复性、仪器适用性,并将其与常用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多重荧光RT-PCR检测体系,能同时检出甲型H1N1、季节性H1N1及H3N2亚型流感病毒,检测灵敏度为101~102拷贝/μl,可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为0.47%~4.03%),比常用检测试剂具有更好的荧光值水平,可适用于多种常见的荧光定量PCR仪。结论本方法所构建检测流感亚型体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可重复性、仪器适用性,适用于各基层疾控及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编码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相应的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所有参考株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再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病毒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同时比对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编码PB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地区分离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并聚集在一个独特的进化支上,与猪流感病毒对应基因接近。三者均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基因(A/Iowa/CEID23/2005/H1N1)具有高度的相似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流行的H1N1 (DQ889682)病毒PB2蛋白第627位氨基酸与禽类流感病毒相同,均为谷氨酸,而与其他人A/H1N1 (1918~2008年)病毒的赖氨酸不同。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可能来源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可能参与了聚合酶基因的重排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肺炎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计数在病程中的变化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16例合并肺炎的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CRP及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分为重症组(PaO2<60 mm Hg)9例与轻症组(PaO2≥60 mm Hg)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例。结果治疗前后(发病第7天、14天采血样),各组IFN-γ,IL-6,IL-8,TNF-α等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重症组TGF-β1水平较轻症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TGF-β1仍维持较高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在恢复期(体温正常,气短减轻,血氧正常)发现肺纤维化征象。CRP水平的升高与低淋巴细胞血症在重症组和轻症组均常见,但重症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周仲瑛教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学术思想探析(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具有潜伏期、病情重、传变快、成年人多发等特点,认为该病是先有伏毒在肺,后因新感而引发,并按三焦传变分为早、中、极、恢复期等4期进行辨治。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周老提出重在芳香宣透、辟秽化浊,并分为大众及密切接触者2个层次,分别采用中药香囊及汤剂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按照流感样病例定义,收集江苏省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培养及亚型鉴定?选取2013年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株甲型H1N1(09pdm)阳性毒株,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A?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14株分离毒株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6.5%~98.0%?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8.9%和97.0%~98.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株分离株HA和NA基因分属于不同的进化谱系?分子特征表现为HA氨基酸序列出现D114N?K300E?E516K的变异,NA分子特征表现为N44S位点变异?从2013年左右开始甲型H1N1(09pdm)流感基因多样性增加;通过FEL模型得到一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310,一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通过REL模型得到9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179?180?239?301?303?310?311?312?313(含位点310),5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23?52?287?374(含位点4)?HA蛋白具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7个位于HA1上,2个位于HA2上;NA蛋白共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14株分离毒株在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辅助位点上均未发现变异?结论:2013年江苏省甲型H1N1(09pdm)流感HA?NA基因变异加快,遗传多样性增加,未来的遗传进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1年底导致香港红嘴鸥死亡、并与深圳死亡患者分离株高度同源的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及传播力进行预警,同时对其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新发H5N1病毒进行感染性评价,证实其是否确实具有在人类细胞中增殖的能力,并对新发毒株在细胞及小鼠中的感染性进行评价,并对其在小鼠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同时,还基于HA蛋白序列对新发病毒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其进化地位。结果新发H5N1病毒在体外对人源肺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性,对小鼠的致病性相比目前毒力最强H5N1毒株及WHO推荐的禽流感疫苗制备株较弱,可在小鼠群体间进行有效传播,但诱发机体体液免疫保护程度较弱。结论新病毒进化地位属于Clade2.3.2.1,为近年来的国内主流流行株,其进化的过程中暂未发生导致致病性增强的正向选择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设计调查表,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流专病病房2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研究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测、治疗及转归,同时使用曹彬等关于中国2009大流行甲型流感(H1N1)病毒感染最初病例的研究样本作为对照,其中危/重症诊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对不同时间点的相关指标也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肝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入院时高热、咳嗽、咳痰、疲乏、腹泻/腹痛、呼吸困难、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升高(P〈0.01)及C反应蛋白升高(P〈0.01),血清CK、CK-MB、LDH、ALT、AST以及胸部X线检查异常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钾、血清钠也较对照组低(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氧分压有所升高、心率降低、血小板增加;痊愈出院20例,死亡1例。结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与普通感染者有较大差异,体温高、热期长,容易出现多器官系统损害及继发感染,经良好治疗,大多数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