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疗效及血脂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RA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联合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对照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DAS28活动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AS28、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僵硬时间、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僵硬时间、ESR、CR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RA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关节病情的同时,也对血脂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应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老年RA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全部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及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两组均以12 w为1个疗程,于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4~+/CD8~+)]、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RP及E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观察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RA应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提高其外周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其免疫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相关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功能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IL-1、ESR、RF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GF-β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IL-1、ESR、R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TGF-β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的降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水平,恢复自身免疫系统平衡,减少关节疼痛和肿胀,减少晨僵时间,但未能改善已受损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9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羟氯喹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关节炎指标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与常规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时,可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改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硫酸羟氯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为79.59%(39/4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DAS28 RA活动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其可以改善患者的关节炎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RA合并T2Dm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羟氯喹。结果观察组FPG、2hPG、HbAlc、TC、TG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治疗RA合并T2Dm,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血糖和血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硫酸羟氯喹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RA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2组,对照组(n=50)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n=50)在此基础上加硫酸羟氯喹,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DAS28评分和HbA1c等指标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关节炎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舒胸益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石油中心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硝酸甘油联合舒胸益气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头疼、恶心、呕吐、眩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舒胸益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联合化风丹治疗初诊癫痫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新诊断癫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药LTG治疗;试验组给予LTG联合化风丹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检测治疗后病人的LTG血药浓度和视频脑电图(EEG)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4%、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LTG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痫性放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TG联合化风丹治疗初诊癫痫病人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癫痫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病人单纯行胃癌根治切除术,试验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率。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腹膜炎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病人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所占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病人CD3~+、CD4~+、CD8~+及NK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病人肝、肾及骨髓等的不良反应较小,能够延长病人生存期,但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4、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老年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根据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苓白术散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χ2=4.807,P0.05),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及胸片炎症消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6.430~9.484,P0.05),PCT、CRP、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321~10.125,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有助于迅速缓解老年肺炎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降低PCT、CRP、ESR、TNF-α表达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甲氨蝶呤组(63例)和联合治疗组(67例)。甲氨蝶呤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均明显降低(减少),ESR、CRP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老年病人心脏舒张功能、B型利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射血分数保留老年心衰病人118例,按住院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2组病人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口服曲美他嗪,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比索洛尔。观察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病人BNP、CRP、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血流峰速率(E)及舒张晚期血流峰速率(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为73.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4,P=0.0473)。治疗后,2组病人的BNP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人的LVEF、LVEDV、E及E/A均显著升高,LVESV、LVEDD和A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病人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衰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BNP和CRP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联合来氟米特对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来氟米特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实验室指标、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BMD)、骨钙素(s-OC)指标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BMD、s-O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4,P=0.000);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2.00%(12/100)]较对照组[10.00%(10/100)]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能有效提升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水平,降低其ESR、RF及炎症因子水平,调节Ig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7,(6)
目的观察三妙宣痹汤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妙宣痹汤及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疼痛、压痛、红肿、活动受限评分的变化;检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UA、CR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妙宣痹汤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及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龙治疗老年痛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120例老年痛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龙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4 w后对比临床效果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6 w、12 w后血尿酸(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后,试验组SU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 ICAM)-1、血清内皮素(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老年痛风患者的效果优于苯溴马龙,同时对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依托考昔片,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检测滑膜厚度、关节液深度、血尿酸(BUA)、关节液尿酸(SUA)、血沉(ESR)、血清炎性因子、粪便肠道菌群、血清P38MAPK蛋白通路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临床整体症状量表(TSS)、滑膜厚度、关节液深度、中医证状、BUA、SUA、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8、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p)-P38MAPK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关节疼痛及肿胀,调节肠道菌群,提高P38MAPK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3-β-D葡聚糖(BG)、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FI)老年病人的诊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2013~2016年我院收治的IFI老年病人59例为试验组,同期我院非真菌肺炎老年病人61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清G试验、血清CRP、WBC分类计数,进行痰涂片及病原学培养,绘制其BG受试者的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在入组时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WBC计数水平在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CRP、WBC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血清B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P=0.001),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93.1%。结论 BG在早期鉴别诊断IFI老年病人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血清BG、CRP、WBC计数在鉴别诊治IFI老年病人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15 mg治疗,1次/w;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2次/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RP、IL-1及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IL-1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老年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CRP、IL-1及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