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LR (MC-LR)是淡水蓝藻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毒素,通过接触、饮用等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对产微囊藻毒素-LR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培养,采用超声波破碎、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最终获得微囊藻毒素-LR纯品,为微囊藻毒素-LR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湖泊、河流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问题的加剧,微囊藻毒素成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检测是控制的基础,因此,探索出一项快速而又准确检测藻毒素的方法尤为重要。本工作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检测藻毒素的方法以及其的优缺点,并分析了拉曼光谱检测藻毒素的可行性和特点,提出拉曼光谱在检测藻毒素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藻酸钠对一株微囊藻毒素(MC)降解菌进行固定,研究了固定化细菌对原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菌可在4d内将初始浓度为4.1mg/L的MCLR降解到检测限以下。温度对固定化细菌的活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细菌对MCLR的降解速率逐渐增大。固定化细菌降解MCLR的速率不受初始pH值和添加外源有机碳、硝氮和磷的影响。因此,固定化细菌能快速降解MCLR,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有效处理原水中的MCLR。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间的实验组鲤鱼肝脏、肌肉和肾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TDI评价.结果显示,鲤鱼肌肉(干重)中的微囊藻毒素质量分数在实验24 h后达到其峰值,为0.11 ng/g;鲤鱼肾(干重)和肝脏(干重)中的微囊藻毒素质量分数在实验1 h后达到其峰值,分别为1.29 ng/g和0.82 ng/g;不同时间鲤鱼体内不同组织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量从大到小为肾、肝脏、肌肉.本实验为长期低剂量摄入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慢性和潜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确定其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将其表面功能化,得到新型的磁性纳米粒子.对影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吸附效果的一些因素如吸附剂加入量、吸附时间、浓度、p H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磁性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适用于水中痕量藻毒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全球的淡水湖泊不同程度发生水华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毒素特别是微囊藻毒素的释放。有效控制微囊藻毒素应该首先了解其生物合成过程。针对这个问题,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硫模板合成机制、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因素对藻毒素合成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藻毒素.本文制备了一种对微囊藻毒素MCLR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功能化磁性微球.由于其表面功能化壳聚糖分子的成功修饰以及磁性核的存在,该微球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同时易于磁性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MC-LR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随着MC-LR浓度的增大、p H的降低,吸附量增大.鉴于此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磁学性质及良好的吸附性能,很有潜力应用于环境水中生物污染物MC-LR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水库微囊藻毒素-LR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某水库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icrocystin-LR,EMC-LR)和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LR,I MC-LR)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研究了EMC-LR和I MC-LR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SPSS软件,分析EMC-LR和I MC-LR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月份和12月份,EMC-LR和I MC-LR均未检出,其高峰值出现在夏秋季。水库全年实测EMC-LR含量为0.941 2±1.337 9μg/L,最大值为5.628 8μg/L,I MC-LR含量为0.0129±0.016 5 pg/cell,最大值为0.083 3 pg/cell。EMC-LR与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藻细胞密度、悬浮物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TN、NO3--N、TN/TP和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I MC-LR与NH-N呈负相关性(P<0.05),与TN/TP呈现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
ClO_2对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效果和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二氧化氯C lO2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及反应特征,探讨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C lO2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 lO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C lO2对MC-LR的去除率与C lO2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性,其中C lO2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pH值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值分别为1.25或10.56时,对MC-LR去除率可达99%以上.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C lO2与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94 77×10-3/m in.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二氧化氯ClO2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及反应特征,探讨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ClO2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ClO2对MC-LR的去除率与ClO2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性,其中ClO2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pH值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值分别为1.25或10.56时,对MC-LR去除率可达99%以上.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ClO2与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94 77×10-3/min.  相似文献   

11.
以理论探讨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研究pH值对地下水除铁工艺的影响;结果说明,在除铁工艺中,pH值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将Fe~(2+)转变成Fe~(3+)沉淀的pH值须大于5.5,保持很好的除铁效果和除铁速度pH值在中性范围内。pH值>7反应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2.
不同pH值及碱性物质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污水生物处理短程硝化过程中最佳pH值范围及适宜的碱性物质,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研究模拟污水不同pH值及碱性物质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8.0,当pH值低于6.6时,短程硝化反应几乎停止.调节反应器初始pH值为8.0时,添加氢氧化物和碳酸类物质的反应器因pH值下降速度快而先后停止反应.KHCO3的酸碱缓冲能力最强,pH值降低最慢,短程硝化速率最快,平均亚硝积累速率达0.155 g/(g·d)(以可挥发性固体计算).通过添加不同碱性物质维持反应过程恒定pH=8.0时,KHCO3调节的反应器反应速率最快,最适合短程硝化反应.因此,在工程应用中,从可行高效等方面考虑,建议选择用KHCO3调节至pH=8.0促进短程硝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Bi(NO3)3溶液为原料,浓氨水为矿化剂,在 pH值为7 .0~10 .0的条件下制备了纳米Bi2O3粉体。以样品对水中罗丹明 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为评价指标,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样品对水中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p H值为 8 .5时,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佳。XRD、TEM和 IR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均有Bi2O3、N H4NO3晶体生成,随着 pH值的增加,样品中 Bi2O3晶体含量增加,发育逐渐完好。纳米Bi2O3粉体为球形或条形晶粒,彼此键联成网。p H为 8 .5时,纳米网更加细密,网丝均匀。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pH值对天然绿色棉颜色的影响变化规律,并用测色配色系统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明度变化△L值、色调变化△a、△b值,结果表明绿棉在酸性条件下明度增大,红黄色光增加;在碱性条件下明度降低,红蓝色光增加.采用化学方法检验绿棉色素的主要官能团,并结合绿棉织物的颜色变化规律证明绿棉色素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在合成MCM-41分子筛过程中,采用4种不同混合试剂来调节凝胶的pH值,在其它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合成,并通过XRD测定来考察pH值对合成MCM-41的影响.也考察了模板剂用量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配比、搅拌速度及合成温度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当凝胶的pH值为10时,MCM-41的结晶效果最好;不同的混合试剂调节凝胶的PH值时,显出不同的效果,且影响较大;确定出模板剂的最佳用量为n(SiO2)/n(CTAB)=1:0.0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调控反应前驱液pH值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结构的碘酸氧铋(BiOIO_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物相、形貌及光学性能表征。以罗丹明B和2,4-二氯苯酚的降解效率来评价在不同合成条件下所制备BiOIO_3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反应前驱液的pH值影响所合成BiOIO_3的形貌结构及光催化性能,只有反应液的pH值在酸性条件下,所得产物为纯的BiOIO_3。在pH值为2~3的酸性范围内所制备的BiOIO_3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辐射15 min时,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可达95%,光生空穴是主要的氧化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17.
PH对水-土界面镉迁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确定pH对水-土界面镉(Cd)的迁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pH对水-土界面Cd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在酸性条件下,水-土界面Cd迁移能力最强,其次是在碱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CA迁移能力最差.结论在酸性条件下,水体中Cd的质量浓度,随着pH的降低急剧增加,从而大大地提高了CA在水-土界面上的迁移能力.不同pH条件下,水体中Cd质量浓度大小的顺序为:pH=2〉pH=4〉pH=12〉pH=10〉pH=7.一般在取样的第14d,不同pH处理的Cd扩散速度都出现一个高峰(pH=10除外);水体中的Cd质量浓度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H〈7)(P〈0.01)),但在pH〉7的情况下,则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短程硝化及反硝化脱氮中亚硝酸盐的积累以控制硝化反应的类型,以试验的方式,采用SBR工艺研究了pH值对不含海水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含30%海水的城市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含海水的城市生活污水,单纯提高pH值来提高游离氨浓度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短程硝化;对于含30%海水的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实现短程硝化;海水盐度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pH值对氢氧化铝晶相及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D、ATR-FTIR及TEM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pH值对化学液相沉淀所制备氢氧化铝的晶相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从5增加到11,氢氧化铝晶体结构依次为非晶态氢氧化铝、勃姆石[γ-AIOOH]、拜耳石[α-Al(OH)3],相应粉体颗粒由分散的、超细的纳米絮粒到平均直径为50 nm的絮球,再到150 nm无规则的团聚体.这表明,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时,溶液的pH值明显影响氢氧化铝的晶相、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及团聚程度.  相似文献   

20.
钢筋锈蚀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损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pH及氯离子模拟孔隙液下的钢筋腐蚀情况,通过线性极化法在连续时间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及氯离子的入侵均为锈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氯离子的入侵不仅使腐蚀速率增大,还会加快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