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ACS、稳定性心绞痛(UA)和正常对照组的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BG)、胰岛素(IS)和C肽(CP)释放试验,并计算IS/BG和CP/BG,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ACS组和UA组空腹和餐后2h的IS、IS/BG和CP/B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0.01),ACS组空腹和餐后2h的IS、IS/BG和CP/BG均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ACS存在IR,且随着病情加重,IR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酶速率法测定60例冠心病(CH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CP)的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 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 CHD组患者的CRP、cTn I、CK-MB和CK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P组(均为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I组患者的CRP、cTn I、CK-MB和CK阳性率明显高于SA组(均为P<0.01);UA组CRP和cTn 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A组(均为P<0.01),但两组间CK-MB和CK的阳性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 CRP和cTn I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酶速率法测定 60例冠心病 ( CHD)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 ( CP)的 C反应蛋白 ( CRP)、心肌肌钙蛋白 ( c Tn )、肌酸激酶 ( CK)及其同工酶 ( CK- MB)的阳性率。结果  CHD组患者的 CRP、 c Tn 、CK- MB和 CK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CP组 (均为 P<0 .0 5 )。CHD组又分为 3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 AMI)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 U A)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 ( SA) 2 0例。AMI组患者的 CRP、c Tn 、CK- MB和 CK阳性率明显高于 SA组 (均为 P<0 .0 1) ;UA组 CRP和 c Tn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SA组 (均为 P<0 .0 1) ,但两组间 CK- MB和 CK的阳性率相比无明显差异 (均为P>0 .0 5 )。结论  CRP和 c Tn 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120例确诊患者,分为3组,即稳定性心绞痛35例(SA组)、不稳定心绞痛51例(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34例(AMI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行hs-CRP、Fib、LDL-C检测,并以5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CHD组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高于SA组(P<0.01,P<0.05),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AMI组和UA组Fib均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1),对照组和S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LDL-C均高于SA组(P<0.05),AMI组和UA组间及对照组和S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Fib、LDL-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发作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入院次日晨采血),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 AMI组、UA组、SA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和U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与AMI组及U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s-CRP在急性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时有明显增高,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提示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的估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超声(IVUS)下的特征及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127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50例;UA组47例.均测定血清CDl05水平.抽取其中31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冠脉IVUS检查.结果 IVUS显示SA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SA组12.0%,UA组18.0%,P<0.05).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uA组0.82±0.55,sA组0.54±0.23,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UA组显著高于SA组(4.06±0.19)μg/L,(3.47±0.17)μg/L和对照组(2.57±0.54μg/L,P<0.01);不稳定型斑块组(4.01±0.18)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组(3.22±0.16)μg/L,(P<0.01).结论 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不同.可溶性CD105参予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 ,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1 5例稳定性心绞痛 (SA)、1 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1 5例健康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组、SA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 ,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均 <0 0 1 ) ,而SA与UA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 ,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至于UA与SA相比 ,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病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AMI、UA、S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并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酶免自动分析系统测定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入院后1d、3d、7d和14d血肝细胞生长因子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A组患者HGF无明显变化。SA组患者各时间点HGF均高于对照组。UA、AMI组患者HGF在7d达高峰值,且各时间点HGF均高于SA组。入院后7d AMI组HGF高于UA组患者。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冠心病患者表达升高,可能与冠脉受损和心肌缺血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心绞痛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 (ELISA)和透射光免疫比浊法测定 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 (UA组 ) ,3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以及 2 7例对照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同时对UA、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积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SA组、UA组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呈递增趋势 (P <0 0 1)。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③UA、SA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而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分析其与老年CHD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老年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老年对照组48例.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为因变量,年龄、FBG、FINS、高血压史等12个变量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IR公式计算.结果老年UA组、AMI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22.15±12.05/14.58±6.12;24.58±16.74/14.58±6.12)(P<0.05)和胰岛素敏感性(5.16±1.96/3.37±1.23;6.73±2.17/3.37±1.23)(P<0.05)下降,老年SA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FINS(16.48±9.64/14.58±6.12)和HOMA-IR(3.93±1.69/3.37±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与BMI、WHR、Waist、FBG、FINS、TC、HDL-C、高血压史相关(P<0.05).结论 UA组及AMI组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在两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和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91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8例为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90例为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10例为SA组,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Fg、PC、PS检测。结果 AMI组、UA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UA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UA组(P0.01);SA组D-二聚体、Fg含量和PC、P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Fg含量升高及PC、PS活性降低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53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及32例正常健康人(NS)的血小板聚集率(P_agR)检测及生活“事件”、吸烟的调查,结果UA组及伴有心理社会因素、吸烟的UA组患者,ADP诱导的P_agR(初聚FA)和5分钟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max)与SA和NS组比较,与无心理社会因素及无吸烟的UA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在SA组与NS组之间及在有、无吸烟的SA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ax在有、无心理社会因素的SA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max在有、无心理社会因素的SA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1(IL-11)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IL-11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IL-11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者线性负相关.结论 IL-1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中D-二聚体浓度(D-dimer,D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和23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AMI组、UA组和SA组DD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浆中DD浓度明显升高,DD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并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价值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5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5例,心梗(AMI)组30例,与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cTnT和hs-CRP的检测,比较其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hs-CRP,SA组,UA组,AMI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UA组,AMI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对于cTnT,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P>0.05)。UA组,AM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T可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治疗及判断预后,hs-CRP增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及时有效的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提高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预测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冠心病不同类型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冠心病(CHD)患者分成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9例,Hs-CRP含量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cTnT采用罗氏CardiacReader诊断仪测定。结果: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及cTn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讨论:炎症在UA、AM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CRP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其升高与冠心病斑块内炎症有关。联合检测Hs-CRP、cTnT,对冠心病不同类型的患者可以增加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3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9例、不稳定心绞痛(UA)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66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D-二聚体(D-D),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Fg),并比较各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n=40)的差别.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止凝血和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和UA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组除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组比较,Fg、vWF:Ag、TFPI、TF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selectin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UA组与SA组比较,P-selectin、D-D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vWF:Ag、TFPI、TF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一致(AMI>UA>SA)  相似文献   

20.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对112例健康人群和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2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TG、TC、HDL-C、LDL-C、Apo(a)、ApoA、ApoB)水平.结果SA组、UA组和AMI组hs-CRP、TG、TC、LDL-C、Apo(a)、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且hs-CRP与TG、TC、LDL-C、Apo(a)、ApoB呈正相关,SA组、UA组和AMI组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且hs-CRP与HDL-C、ApoA呈负相关.结论hs-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