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优势菌株生物膜法处理卡那霉素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选用优势菌株生物膜法处理卡那霉素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通过自然驯化污泥挂膜和投加优势菌种挂膜两种工艺的对比试验,揭示了两者在挂膜时间、接触停留时间、进水浓度、耐冲击负荷等方面的不同,指出投加优势菌挂膜系统运行效果优于自然驯化污泥挂膜系统,当进水CODcr浓度为3500 ̄4000mg/L时,其去除率可稳定达到88% ̄9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受污染原水的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东  许建华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1):59-61,75
试验研究了水温、曝气强度和气水比等因素对YDT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受水温影响很大,水温越高,挂膜时间就越短,水温低于15℃自然挂膜难以成功。在挂膜期间,采用较小的曝气强度和气水比可缩短生物膜的成熟时间。对判断生物膜是否成熟的指示性参数-氨氮去除率和CODMn去除率进行了比较,认为用氨氮去除率作为判断生物膜成熟的批示性参数较适合。  相似文献   

3.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预处理微污染原水挂膜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预处理微污染原水挂膜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在挂膜过程中NH4 —N,NO2-——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与生物膜上硝化细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和生物相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生物膜挂膜成功的判断依据;同时考察了前期不曝气对挂膜过程以及增加水力负荷对刚挂好的生物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深度处理经二级厌氧处理(UASB+AF)后的高浓度糖蜜酒精废液出水,实验研究了该装置的挂膜启动性能。挂膜结果表明:用UBAF深度处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糖蜜酒精废液出水,具有适应较快、挂膜时间短、启动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预处理微污染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升流式BAF预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接种挂膜和自然挂膜下挂膜时间、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以及自然挂膜下不同水利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等因素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挂膜可以加快系统启动,比自然挂膜减少1周左右,且生物量较多;成功挂膜后,两种挂膜方式下的微生物形态和特征基本相同;在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分别为3 m3/(m2·h)左右、1∶1和10~14℃以上时,系统可取得对各种污染物较为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霭痒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9-471
在塔式生物滤池生产性处理规模上考察了造气含氰废水在挂膜前后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未挂过氰化物的平均处理率仅为79.29%,挂膜后的处理率平均为95.26%,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量,防止了造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反应器运行中厌氧生物膜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在起动和稳态运行过程中生物膜性状变化。结果表明,载体上生物膜的形成经历吸附,局部挂膜和完全挂膜三个阶段,微生物组成由以球菌占优势。逐步演变为丝状菌占优势。反应器运行中生物膜厚度增加,活性提高,运行效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过滤反应器的新型挂膜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一种新型快速的生物过滤反应器的挂膜方法。实验证明 ,该方法符合生物膜形成的微生物学原理。采用此种挂膜方法具有挂膜时间短、耐冲击负荷的优点 ,比目前应用广泛的循环挂膜法优越  相似文献   

9.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载体挂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分别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结构,接种污泥量及载体粒径等因素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载体挂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短的停留时间,较小的内循环速度,较少的接种污泥量及较小粒径的载体有利于反应器的快速挂膜启动。  相似文献   

10.
对陶瓷球填料生物膜滴滤塔挂膜启动工艺以及挂膜后的净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挂膜过程主要由成膜期、生长期和稳定期 3个过程组成 .在挂膜期间循环液吸光度、填料床压力损失、滴滤塔降解量以及气相进出口温差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这几个参数可以作为衡量挂膜完成的综合评价指标 .在挂膜初期 ,进口甲苯浓度和循环液吸光度对挂膜有很大影响 .在实验工况范围内 ,滴滤塔净化效率随着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的增大而降低 ,而进口甲苯浓度较小时 ,其对降解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通过对2000年6月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市崇文门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总体上非烃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粒径较小的粒子中,细粒子中的非烃类化合物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白天ρ(非烃类化合物)随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夜晚机动车流量减小,但ρ(非烃类化合物)却高于白天,显示出大型柴油车的主要影响和贡献;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酞酸酯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并对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地区露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露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雾和逆温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露的农业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露日数呈干季较多、雨季较少的分布特征;干季的露水对本地区热带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可部分缓解干季降雨的不足,避免或减弱冷冻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地区50年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1  
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比平均温度更加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最低温度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升温速率;冬季升温速率大于夏季;偏北(纬度较高)地区的升温速率大于偏南(纬度较低)地区。黄淮海和西北区,夏季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作突变性检验,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92年,年平均最低温度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81年。最低温度明显升高的年份远远早于最高气温,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变化敏感,中国北方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温度升高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以来,中国北方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作物种植北界向北推移。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排气微粒冷却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双喜  宁智  付娟  姜大海 《环境科学》2007,28(6):1193-1197
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在冷却条件下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的冷却作用对微粒的质量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微粒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排气中气态碳氢的冷凝,从而增加了微粒的质量浓度.排气的冷却促使柴油机微粒增大,分布在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小于0.1 μm以下的小微粒,微粒数量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并且冷却温度越低,变化越明显.排气冷却后,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体积浓度呈减少的趋势.此外,流速对排气冷却条件下的微粒演变特性亦有一定的影响,随排气流速的降低,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离心旋流式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优化低温多效蒸馏技术中的喷淋布液方式,提高海水淡化换热效率。方法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高速摄像机和翻转水量仪对不同口径的CJ-9型离心旋流式喷嘴进行研究。结果同一口径的喷嘴,随着水流压力的增加,液滴粒径分布的均匀性显著提高。随着水压的增加,同一个喷嘴液体破碎的纹路变密,同时液膜破碎的长度变短,破碎效果越好,雾化性能越好。同一口径的喷嘴,入口压力越大,其边缘流峰值越高,空心化率现象越明显。同一压力下不同口径的喷嘴,口径越大,其形成双波峰的跨度越短;同一口径的喷嘴,入口压力越大,其形成双波峰的跨度越长,其边缘流峰值越高。结论液滴粒径分布的均匀性随着水压的增加或孔径的减小而显著提高,喷淋密度在直径方向上存在两个峰值,运用"峰谷叠加"原理,来满足低温多效蒸发器布液均匀的整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ky in the light of gamma rays has begun by means of satellite- and balloon-borne instruments. Like in other range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the Milky Way clearly stands out against the rest of the sphere. Part of the galactic γ-ray emission is due to discrete sources, part is diffuse in origin and is produced in interstellar space. Some of the discrete γ-ray sources are radio pulsars, the nature of the other sources is still unknown.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use galactic γ-ray component is consistent with a decrease of the cosmic-ray intensity towards the outer part of the galax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smic-ray sources will be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γ-ray telescopes.  相似文献   

17.
用梯度氧化铝膜净化空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孔径沿径向由大到小自然过渡的梯度氧化铝陶瓷膜管对空气的过滤净化。梯度氧化铝膜管控制层平均孔径为 0 2 μm ,对于空气中粒径大于或等于 0 2 2 μm的颗粒 ,膜管的截留率达到 10 0 % ;细菌的总滤除率为 99 99%。提高操作压力和错流线速度都有利于提高膜的过滤通量。空气净化过程中截留在空气中的微粒沉积于梯度氧化铝膜的管内壁 ,防止膜管的深层堵塞 ,使用过程通量下降缓慢 ,一次性使用寿命为 4年 ,易于清洗 ,清洗后过滤通量和过滤效率仍达 10 0 %  相似文献   

18.
汽车排气尾流中微粒分布及其变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粒核化、凝并及凝结模型对汽车排气尾流中微粒分布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的核化增加了排气尾流中超细微粒的数量;微粒的凝并和凝结将改变排气尾流中的微粒分布.在核化、凝并及凝结过程同时存在时,核化对微粒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微粒分布的变化主要受凝并和凝结的作用.在排气管出口处,微粒的核化、凝并及凝结过程比较剧烈,微粒分布变化较大;随着距排气管出口距离的增加,微粒演变逐渐减弱.研究工作可以为汽车排放控制策略的确定以及汽车微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保证光电侦察装备高原环境的使用和长期存放要求,满足军用光电器材高原环境适应性,提高光电侦察装备在高原条件下的应用效能,保障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方法基于光电侦察装备的高原试验需求,分析高原环境的特点以及对参试人员、测试保障装备和光电侦察装备的影响,提出光电侦察装备高原试验的保障思路,设计高原试验的评估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和高原实地试验验证。结果 5 km以下海拔高度,每上升1 km,气压下降约100 kPa;5000~20 000 m,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压变化速度变缓,光电装备内部高压的绝缘强度有随之下降的趋势。结论光电侦察装备高原环境试验通过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条件可以提前暴露高原实地应用存在的问题,高原环境模拟试验结合高原实地实际条件试验,可以高效解决光电侦察装备的高原环境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