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HIF-1α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明确感染Hp的患者有100例,Hp阳性感染率为72.0%,明显高于胃炎组的46.0%,χ2=9.703,P<0.01;胃癌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0%,明显高于胃炎组的14.0%,χ2=24.138,P<0.01;Hp(+)组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9%,明显高于Hp(-)组的35.7%,χ2=6.495,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0.255,P<0.05;Hp感染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P<0.05)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Hp感染与HIF-1α蛋白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并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彭宁  何松青  尚丽明  肖开银 《癌症进展》2019,17(10):1219-1221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在胆囊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胆囊癌患者和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并取其胆囊癌组织标本和胆囊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GLI1、p-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临床特征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织中GLI1、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囊癌组织中GLI1、p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胆囊炎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织中GLI1、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1、p-STAT3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可能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Runx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Runx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Runx3阳性表达率53.8%,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远隔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78.8%,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Runx3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和Runx3蛋白对于胃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Cdc42蛋白(Cdc4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研究对象,患者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手术提取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5 cm处正常组织,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测,比较CHI3L1、Cdc4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对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CHI3L1、Cdc42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CHI3L1、Cdc4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CHI3L1、Cdc4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CHI3L1、Cdc4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HI3L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dc4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I3L1、Cdc42在胃癌组织中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越严重,CHI3L1、Cdc42阳性表达越高,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R2基因表达、扩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20例胃癌标本中HER2扩增情况,应用IH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结果应用F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率为35%,IH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 HER2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STAT3、p-STAT3与其下游靶基因产物Bcl-x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胃癌及4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TAT3、p-STAT3及Bcl-x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TAT3、p-STAT3及Bcl-x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AT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STAT3、Bcl-x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关(P均<0.05);三者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胃癌组织中的p-STAT3与Bcl-xL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 =0.346,P=0.011)。结论 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胃癌组织中STAT3及靶基因Bcl-xL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CD44v6、bcl-2和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iang DJ  Xue WQ  Feng YZ  Lu YN  Chen PQ  Wang JY 《癌症》2003,22(6):592-596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44v6、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bcl-2、VEGF在5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CD44v6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0.00%、60.00%、78.18%和0%、0%、10.00%、83.8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而bcl-2表达无显著差异;(2)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P<0.05,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VEGF的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3)bcl-2与VEGF、CD44v6在子宫内膜腺癌中有协同表达(P<0.05,P<0.05);(4)单因素生存分析CD44v及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0.01,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手术分期和CD44v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D44v6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较阳性表达者短。结论:CD44v6、VEGF及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及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胃癌及20例胃炎组织中PTEN及P53的表达.结果: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58%,明显高于胃炎(5%)中的表达缺失率(P<0.05),表达缺失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明显高于胃炎(10%)的阳性表达率( P<0.05),阳性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35例P53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24例PTEN表达为阴性;在13例P53表达阴性的胃癌组织中,仅3例PTEN表达为阴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明显升高,而PTEN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HER2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4例.采集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方法检测3种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HER2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9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对应的胃癌原发灶中HER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HER2表达一致率为89.4%,两类标本HER2表达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6,P<0.001).结论 胃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在不能获取原发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转移灶中HER-2可能为靶向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OXJ1及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8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FOXJ1及SATB-1表达水平。结果 FOX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33%,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4.44%,P<0.01);SATB-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5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44%,P<0.01);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患者的FOXJ1、SATB-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浸润深度大、发生淋巴结、远端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FOXJ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较低(P<0.05),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 FOXJ1及SATB-1蛋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且与肿瘤分期、转移等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倾向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aqMan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58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为55.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hTERT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hTERT mRNA 表达的独立因素;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hTERT mRNA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P=0.003)。化疗前hTERT m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8.13%和76.92%。结论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与hTERT mRNA 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3.
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FEZ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FEZ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86.1%),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FEZ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677±0.120),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46±0.119),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FEZ1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和20例同期手术切除的肺部良性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KAI1 mRNA、KAI1/CD82,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肺癌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2%和90%,KAI1/CD8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85%,肺癌组KAI1mRNA及KAI1/CD82蛋白表达均低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KAI1mRNA、KAI1/CD8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KAI1/CD8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P<0.01),肺癌组织中KAI1 mRNA与KAI1/CD82表达有相关性(P<0.01)。 结论 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其下调的机制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KAI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项评估肺癌患者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146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健康对照组和1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CD146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观察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变化。 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总肿瘤组、肝癌、肺癌组、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组的CD146T/T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的外周血T细胞绝对数是降低的(P<0.05),而CD146T绝对数却是与健康对照相似(P>0.05);(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 T比例与T细胞绝对计数负相关(n=188,r=-0.297,P<0.001)。(4)肿瘤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CD146T/T比例的比较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T比例增高,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I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8例乳腺癌组织、45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AIB-1表达情况,并结合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54.59%)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2.22%)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3.33%)(P=0.000)。AIB-1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组过表达率(63.39%)显著高于Ⅰ级组(18.18%)和Ⅱ级组(48.42%)(P=0.004)。AIB-1在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中的过表达率(73.47%)显著高于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49.11%)(P=0.003)。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在ER阳性组(59.26%)、阴性组(46.99%)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PR阳性组(59.48%)、阴性组(49.0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而HER-2阳性组的AIB-1过表达率(64.08%)显著高于阴性组(46.08%)(P=0.008)。结论乳腺癌中AIB-1过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能预后不良。AIB-1是一个重要的预测他莫昔芬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中人激肽释放酶10(hk10)的表达,探讨hk10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1)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 mRNA的表达。(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蛋白的表达。 结果 (1)hk10 mRNA在卵巢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k10蛋白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随着卵巢癌病理级别的增加hk10的蛋白表达增强(P<0.01);Ⅱ期和Ⅳ期卵巢癌hk1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卵巢癌。 结论 hk10 mRNA及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在卵巢癌组织中hk10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相关,hk10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XCR4和MMP-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瘤、卵巢癌、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中CXCR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4在卵巢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77.8%,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及卵巢良性肿瘤(0);MMP-2在卵巢癌及转移灶中阳性率分别为85%、10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0%)及卵巢良性肿瘤(30%)(P均<0.05)。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XCR4和MMP-2在卵巢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TX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毒性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康艾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分别为46.9%和43.3%(P>0.05);治疗组血液及非血液毒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减轻化疗毒性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加每周顺铂单药同期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CT)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反应。方法 98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未经放化疗而胸内淋巴结复发,随机分为两组,单纯3DCRT组:全程3DCRT,处方剂量为95%PTV60~70Gy/30~35Fx;3DCRT+CT组:放疗同时采用每周DDP(30mg/m2)单药方案同期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反应。结果 3DCRT+CT组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3DCRT组(91.8%vs. 73.5%,P=0.016),1、3年生存率也优于3DCRT组(85.7% vs. 69.4%,P=0.032;46.9% vs. 28.6%,P=0.038),5年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8.2%,P=0.051)。3DCRT+CT组死于远处转移5例,低于3DCRT组的13例(P=0.036)。3DCRT+CT组急性上消化道和骨髓不良反应较3DCRT组重(P<0.05),而后期并发症两组没有区别(P>0.05)。结论 采用3DCRT配合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有提高长期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