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综合评价了1991~1992年武汉市长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材料。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中之豇14和高产四号的早期产量、总产量、总产值以及丰产素质、早熟性、嫩荚品质、抗根腐病、抗疫病等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之豇28—2,达到优良的评价标准,其综合指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9.44%和12.04%,且适应能力强,综合性状稳定性好。之豇19、杜豇和33—47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稍劣于对照。综合指标值减少率在10%范围内。其余品种综合性状劣于对照很多。因此之豇14和高产四号可在武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之豇60是浙江浙农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联合选育的长豇豆新品种(浙(非)审蔬2012005),具有高产、耐连作、抗病毒病、商品性佳等优点,嫩荚绿色,适合当今消费需求。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为蔓性生长型,生长势旺,中熟,叶色深,叶片大,不易早衰;分枝较多,主侧蔓均可结荚,主蔓约第6节着生第1花序;荚长约63cm,肉质致密;抗病毒病能力强,耐连作能力强。2010-2011年2年多点品比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28t,比对照扬豇40增产5.63%;大田示范产量27.0~30.0t,比对照扬豇40增产6.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膜豇豆栽培面积在我县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9年已达87hm 2,主栽品种是之豇28-2,占豇豆品种80%.该品种生长势强, 分枝弱,适合密植,早熟性好,生育期为70~110天,适应性广,耐高温干旱、对花叶病毒抗性强,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该品种嫩荚纤维少,不易老 ,商品性能好,666.7m2(旧制1亩,下同)产量可达1.6~2. 0t,666.7m2纯收入可达500元.现就之豇28-2在大田繁种中提高种子产量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茬豇豆栽培宜选用长势强、分枝性弱、熟性早、抗逆性强,优质、丰产,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种,如之豇28-2、青丰豇豆、三尺绿等。  相似文献   

5.
冀豇 1 号(冀豇 0903-1-1-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中豇 1 号和从日本引进的罔山红豇豆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及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20-2021 年参加河北省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 年试验试点间平均产量 144.79kg/667m2,比对照中豇 1 号平均增产 41.31%,居参试品系第 1 位。2023 年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定名为冀豇 1 号,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1,是河北省认定的第一个豇豆品种。该品种直立、抗倒,抗根腐病、病毒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籽粒蛋白质含量 25.20g/100g、粗淀粉含量46.51%、粗脂肪含量 0.87%。  相似文献   

6.
绿豇1号是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用宁波地方品种作亲本经过5年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豇豆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4月通过宁波市科技成果验收。1产量表现1999-2000年在宁波市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绿豇1号667m2早期产量平均为769.5kg,比对照增10.82%,经新复极差法测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667m2总产量平均为2029.03kg,比对照增8.15%,经新复极差法测验,增产达显著水平。2000-2001年在浙江省内对绿豇1号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对照(CK)为本地宁波绿带。试验结果表明,绿豇1号667m2产量为1929.1~2046.3kg,比对照增8.82%~10.13%;667m2产值为2052.2~2280.9…  相似文献   

7.
《山东蔬菜》2009,(3):27-28
正一﹑品种选择冬春茬豇豆栽培宜选用长势强、分枝性弱、熟性早、抗逆性强,优质、丰产,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种,如之豇28—2、青丰豇豆、三尺绿等。  相似文献   

8.
桂豇18-1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以中豇1号为母本、豇豆50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直立型豇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豇豆新品系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15.71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67%。北方春播区平均产量108.74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6.61%;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116.39kg/667m2,较对照中豇1号增产9.65%。2021年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豇豆新品种联合鉴定生产试验,各试点平均产量138.37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1.90%,比相应地方品种增产11.40%。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豇豆2022004)。  相似文献   

9.
豇豆(豆角)适应性强,喜温暖,耐热,是一种很好的夏秋淡季蔬菜。种植豇豆需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耐热抗病品种,如之豇28—2、黄豇、全王豇豆、菜星120等。播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h杀菌。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春季蔬菜的花色品种,调节市场供应,我们利用大棚进行豇豆早春栽培并获得成功,平均每666.7m2产鲜豆角近2000kg,纯收益达1.2万元。一、选择品种宜选用高产、抗病的长蔓品种之豇28-2、张塘豇豆等。二、培育壮苗(一)播种期一般在1月上旬到2月下旬播种,主要根据前茬作物的拉秧  相似文献   

11.
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克隆性与入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199-206
为了研究粤东地区外来种的入侵机制,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查阅,对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克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种类丰富,隶属38科约127种,其中70.08%的植物原产美洲,尤其是南美洲(51.18%);各入侵性(强、中、弱)包含的入侵植物种数依次为22、42、63种;具有克隆性的入侵植物共约55种,占全部入侵植物的43.31%;在强、中、弱3种入侵性中,具有克隆性的种数分别为10、15、30,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35.71%、47.62%。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克隆性与入侵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克隆性的植物能快速的增大植株和累积生物量而成为入侵群落中的单优种群,因此克隆性是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粤东地区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的日本枫树垂枝型园艺品种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世界各国的“日本枫树”垂枝型园艺品种资源概况。指出“日本枫树”是日本槭属植物所有种的泛称。品种选育起始于江户时代,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有品种数量估计在600个左右,其中垂枝型品种40余个,约占品种总数的7%。西方各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现有品种数量估计亦在600个左右,其中垂枝型品种90余个,约占品种总数的15.3%。园艺品种主要来自鸡爪枫(Acer palmatum Thunb.)、大红叶枫(Acer amoenum Carr.)、山红叶枫[Acer amoenum var. matsumurae (Koidz.) Makino]等种或变种,绝大多数为实生或枝变选育。“日本枫树”园艺品种广受世界各国爱好者青睐,垂枝型品种更加备受重视。提出了中国开发利用枫树资源途径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群落状况,正确认识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面貌,掌握昆虫群落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对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分地段、分海拔划分样地,进行昆虫标本的采集,对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昆虫群落的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及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根据已鉴定标本,得出结论:青山自然保护区有178种昆虫,其中古北种106种,占59.55%,广布种30种,占16.85%,东洋—古北兼有种23种,占12.92%,东洋种18种,占10.11%,东洋非洲区系共有种1种,占0.56%。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是以古北界昆虫占绝对优势,兼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东洋—古北兼有种、东洋种、东洋非洲区系共有种共同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昆虫区系。  相似文献   

14.
棉豆瓜菜玉米等接种VA菌根真菌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佐治亚大学生态所温室用缺速效磷的灭菌河沙土,在328个无菌盆栽中研究了棉花等7种作物接种G.etunicutum等5种VAM真菌孢子混合液后的生长反应情况,每立方厘米无菌土中接入3个混合孢子为+VAM处理, 对照不接,对比法排列,生长期70多d.结果表明,+VAM处理的棉花、玉米、大豆、西红柿的苗干重分别比各自的对照高947%.74.2%,27.8%和124.9%,而西瓜和油菜则无显著反应(t检验);G.macrvcarpum菌种可能有较强的孢子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测定分析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15种昆虫mtDNA_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390 bp序列中,198个核苷酸位点为多态性位点(约占50.8%),序列间碱基差异平均值为18.9%,A T含量为72.7%,碱基转换呈现明显的TC偏向性,颠换主要以TA为主,转换/颠换(R)值为0.8。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该15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跳甲亚科(Alticinae)和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的亲缘关系较近,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与前两者的关系较远。萤叶甲亚科中瓢萤叶甲为最早分化的类群,长跗萤叶甲属(Monolepta)、凹翅萤叶甲属(Paleosepharia)、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能形成姊妹群。克萤叶甲属(Cneorane)和守瓜属(Aulacophora)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的置信值高于核苷酸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6.
部分蔷薇(Rosa multiflora)属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蔷薇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中国城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应用的蔷薇品种较为混杂,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部分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蔷薇种、品种,为引种育种以及材料选择提供参考。对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16个引物对供试蔷薇材料PCR扩增获得17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86.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同花色系蔷薇属植物间的遗传多态性不同,白色系75.16%,粉红色系73.46%,黄色系37.50%。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在阈值为0.667处被分划为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黄蔷薇与黄刺枚单独被划分为一个类群,与上述两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聚类结果显示出了蔷薇的演化趋势:白色、单瓣是蔷薇较为原始的一个性状,花径大、重瓣性高是现代蔷薇栽培品种的性状,而部分粉红色半重瓣蔷薇则是从野生种到现代栽培品种的中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7.
Critical Discussion on Abortive Interspecific Crosses in Brassic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n most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mong diploid Brassica species (n = 8, 9, 10), few or no hybrids are obtained, and the three crosses of tetraploid (n = 17, 18, 19) by diploid species are usually only partially successful, especially in one of the reciprocal crosses. Such a cross-incompatibility complex is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by a polar-nuclei activation (PNA) hypothesis which proposes two reversible functions, a normal reproduction and a sexual barrier, of double fertilization in higher plants. The first, i.e. the relative activating value (AV) of diploid species, was estimated as 1.0–3.5, whereas that of tetraploid species was 2.7–5.2. In addition, crosses with a polar nuclei activation index (AI) of about 15–87 % were compatible but those beyond the two limits were incompatible, 50 % of those showing normal seed development after self-pollination.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棉花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棉花生产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在墨西哥伊瓜拉格尔热罗自治大学的图斯班联合试验农场国家棉花种质资源保存、种植中心和其它原产地的考察、研究结果,结合查阅和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和历史证据,对起源于墨西哥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评述。墨西哥是棉属(Gosypium)D基因组(D1,D2-1,D2-2,D3-d,D4,D6,D7,D8,D9,D10,D11),陆地棉[G.hirsutum(AD)1]和长矛棉[G.lanceolatum(AD)7]棉种的起源中心。墨西哥的棉花种质资源对现代棉花育种和世界棉花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起源于墨西哥的陆地棉所培育出的品种,占当前世界棉花生产的91%以上,亚洲棉(G.arboreum)不到4%,海岛棉(G.barbadense)约为5%。墨西哥的棉花种质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有些野生种或原始陆地棉栽培种已经或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19.
To stud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local landscape plants in Tibet, local landscape plants in Tibet was investigated firstly by using "biological five-poi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213species(including breed) of local landscape plants were applied in Tibet, belonging to 148 genera and 66 families. In the arbor layer, shrub layer and herbaceous layer, the importance of Picea likiangensis Pritz.var. likiangensis Cheng et L. K. Fu, Platycladus orientalis Franco cv. Sieboldii, and Poa pratensis L. were the highest, namely 43.050, 19.696 and 45.950. Rosaceae, Salicaceae, Fabaceae, Poaceae, Pinaceae, Asteraceae,and Cupressaceae were applied mostly, including 25, 16, 12, 11, 10, 9 and 8 species of plants, accounting for11.73%, 7.51%, 5.63%, 5.16%, 4.69%, 4.23% and 3.76% of the investigated plant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11 species of good local landscape plants in Tibet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ir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gardens. Rational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landscape plants in Tibet were proposed finally.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榛子种质资源调查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掌握小兴安岭地区榛子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榛子的野生资源,选育出高抗寒、高品质的榛子。通过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群众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该地区选取4个气候差异较大的林业局,设置了17块典型样地,对该地区现有榛子的种类、分布类型、群落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坚果各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小兴安岭主要有平榛、毛榛2种榛子,毛榛和平榛的出仁率分别为36%、25%,果皮厚分别为0.88、1.85 mm,2种榛子果仁重、出仁率、坚果重、果皮厚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榛子分布生态类型有散生型、伴生型和纯榛子林,其中,散生型榛子产量较高。毛榛较喜光,稍耐荫,在偏酸性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调查的4个林业局中,五营局的毛榛种质资源最好,其坚果干重、果皮厚、出仁率分别为0.6049 g、0.84 mm、40.16%。综上所述,小兴安岭地区毛榛出仁率高、皮薄,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对野生榛子进行选种时,可依次按果仁重、出仁率、坚果重、果皮厚的顺序进行筛选;五营局的毛榛外观品质较高,可在该地区开展下一步的选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