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锦坤 《广东化工》2012,39(13):107-108
管道支架是用以保持管道稳固和保证管线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LNG低温管道支架设计中支架保冷结构和管部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种常用的滑动支架结构详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用于低温管道的隔冷支架隔冷材质的选用及隔冷支架设计注意事项,了解和掌握隔冷支架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隔冷支架来减低管道冷量损失,保证管道安全运行,也为类似的管道支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化工》2021,50(3)
FPSO凭借其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及可以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但其服役环境恶劣和船体的不固定性决定了上部模块管道支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FPSO上部模块管道支架布置方式、选型原则,结合管道应力分析相关理论,参考海洋石油平台相关管道支架的布置方法,分析了FPSO上部模块管道支架的设计方法,强调了管道支架对于FPSO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对于FPSO上部模块管道支架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管道支架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 《山西化工》2006,26(1):56-57,66
管道支架按作用分为承重架、限制型支架和减振架三类。介绍了管道支架的分类及结构组成、支架位置的合理性及管道支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静波 《云南化工》2023,(6):132-135
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的安全运行,对管道支架进行了设计分析。主要从石油化工管道的支架形式、支架荷载情况、支架的计算单元、支架抗震构造等方面进了分析。石油化工管道支架的设计,不但要满足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标准、规范,而且还要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的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6.
宁枫 《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48(6):48-49,55
通过介绍如何利用CAESARⅡ软件对FRP管道进行柔性分析,进一步比较FRP管和金属管在柔性分析和支架设计中存在的差异,从而保证FRP管道设计的质量,特别是对大口径FRP管道的设计以及支架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设计经常遇到的小管径管道假管支架设置的问题,结合管道应力分析软件CAESARII,对此类管道的应力计算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管道设计中假管支架的思考及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海上石油平台管道支架的布置方式,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海上石油平台管道支架布置的实施经验,总结了管支架的常用类型、管支架选用原则、管支吊架位置确定、管支吊架设计步骤,可为今后海上石油平台管道支架布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只要有管道敷设的地方都会用到管道支架,其实管道的支撑结构,按照管道的运转性能与布置要求,通常将管架分为固定与活动两种。本文首先论述了管道支架的选型与位置的确定,其次,对管道支架的分类作了一番陈述,最后阐述了管道支架的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黎新理 《化工设计》2014,(2):12-13,25
介绍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装置烯烃分离单元低温管道的设计,包括材料选用、设计要点、管道保冷和管道支架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油管柱的设计大多是参考套管设计的标准,通常油管柱的设计也没有考虑抽油杆断脱后对油管柱底部的冲击载荷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抽油杆断脱后冲击载荷的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得出冲击载荷的具体大小,并编制了相关软件,对油管柱的设计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玻璃钢活节灯桩的设计计算思想,给出了玻璃钢活节式灯桩静水力性能,环境荷载,水动力性能和灯桩沉块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沉池表面负荷取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活性污泥法在不同系统中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何取值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延时曝气系统的二沉池设计中除了根据表面负荷计算之外,还应考虑固体负荷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工程经济学角度指出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电气控制设计时应优先选用新型高效电气设备。应合理确定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负载率,并根据负荷分布情况,兼顾电缆用量或投资最省和电缆运行时线路损耗最小考虑电气系统控制。通过实例计算证实:风机、泵类等选用变频器调速控制节电效果显著。对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技术发展和功能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非晶硅玻璃薄膜电池应用及热稳定性能和抗压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速希 《玻璃》2009,36(4):35-38
BIPV的诞生使得以玻璃为基板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ASi Glass)得以推广和应用。由于玻璃太阳能薄膜电池采用普通玻璃为基片,因此在BIPV使用中存在着热稳定性能和抗荷载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玻璃太阳能薄膜电池上述性能进行试验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为玻璃太阳能薄膜电池在BIPV应用上的设计尺寸、结构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月昶 《当代化工》2006,35(5):309-312
针对中国石油抚顺石油三厂连续重整装置加热炉负荷不能适应新的苛刻度要求及换热系统压降过大的现状,采取更换高效换热设备等措施,降低了加热炉负荷和系统压降,有效促进了反应苛刻度提高,为同类装置的改造及新装置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级A/O工艺在计算时考虑的设计参数较多,且难以统一各级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将多级A/O工艺看作A/O工艺的多个分格形式,首先对总池容按照A/O工艺设计计算,在计算时采用污泥负荷法,规避各种经验取值的影响.其次根据3种分配方式对已计算出的总池容进行各级定量分配,其中各级按照等进水量和等负荷设计为最合理.最后结合水力负荷和...  相似文献   

18.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ot isostatic pressing (HIP) means that a reliabl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modern HIP units with fast cool capability is indispensable. A key factor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is the ceramic crucible used as the load basket. Its task is to keep as much of the HIPed parts as possible effectively within the hot zone and to prevent them touching the furnace wall. This work focuses on designing a gas-permeable ceramic structure with a high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hat can be scaled up to a load basket for future HIP applications. Stereolithography (SL) 3D printing of a ceramic resin is employed to build various scalable framework structures inspired by nature and by exist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rmal shock tests with water quenching reveal that framework structures with evenly distributed triangular bracings offer the highest flexural strength, whereas auxetic structures are best at retaining their flexural strength after thermal shock.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甘肃金化集团公司18万t/a磷酸二铵磷酸沉降槽刮泥机的技术改造,阐述自动升降式双耙刮泥机结构及改造后的技术效果。技术考核沉降效果显著,刮泥彻底,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ly assisted crack growth in the contact-induced strength degradation of brittle surfaces was studied. Indentation fracture mechanics, incorporating a standard crack-velocity function, are used to predict remaining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contact load and duration. Strength tests on annealed and tempered glass disks, indented with a diamond pyramid or tungsten carbide sphere in a water environment, are in accord with the predicte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tigue effects are likely to be of only secondary importance in designing for maximum resistance to in-service contact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