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Langmuir单探针测量空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实验中,探针的伏安特性曲线不理想这一问题,分析了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了实验验证;对影响等离子体参数分布的因素(放电电压、气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放电电压越高,电子的温度越低,密度越高;气压越高,电子的温度越低,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在各等离子体中微波等离子体有电离度高,电子密度高等优良性能,其性能使微波等离子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等离子体相关参数的诊断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微波等离子体的探针诊断技术,设计了一个双探针自动诊断系统,其中ICL8083芯片作为信号发生器(产生三角波和方波),高度集成化的ADUC845芯片作数据处理器并接入计算机,经扫描采样得到离子密度波形和电压波形,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首次引入了一种用朗谬尔单探针测量螺旋波等离子体参数的简单方法,并阐述了测量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测量螺旋波等离子体参量的朗谬尔单探针法简单可行,是一种较好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4.
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相近碰撞速度、不同入射角度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瞬态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瞬态等离子体诊断的扫描Langmuir探针诊断系统.通过二级轻气炮加载LY12球形铝弹丸,采用设计的扫描Langmuir探针诊断系统分别进行了入射角度(与靶板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和90°条件下碰撞LY12铝靶产生等离子体的实验诊断.对实验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每1/2个周期的读取和处理,获得了在整个物理过程中给定探针位置处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与碰撞角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玻璃管式封闭等离子体腔室,以高频开关电源为工作电源,高纯氩气(体积分数为99.999%)为工作气体,结合汤森放电理论,推导了等离子体密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结果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测试了不同压强,不同电极下的封闭式等离子体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以纯金属热阴极材料钨为电极,工作电流为200 mA,管内气压为66 Pa(0.5 torr)的条件下,可将封闭式等离子体密度提高至1.1×10~(13)cm~(-3)。对封闭式等离子体密度与电流、腔室内气体压强及腔室电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得到了一种封闭腔体内获得接近电弧放电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Langmuir静电单探针和双探针诊断技术对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装置产生的低温低气压氮气等离子体进行诊断.测量了等离子体密度随微波功率,轴向距离,径向距离的变化关系以及电子温度随轴向距离的变化关系.采用3种不同理论计算等离子体密度;分别采用单探针与双探针测量电子温度.结果表明,由饱和电子电流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与由受限轨道理论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相一致,约为1×1010/cm3,而由饱和离子电流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在2×1010/cm3左右;由单探针测量的轴向电子温度最高可达7 e V,而双探针的测量值最大仅为4.5 e V.越靠近离子源处,这一差异性越明显.然后引入Langmuir受限轨道理论对这些差异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电流分离的思想,将电子电流与离子电流分离,证明了受限轨道理论在ECR等离子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利用电流分离思想除去离子电流的方法得到负偏压部分的电子电流,解决了使用单探针测量电子温度时直线部分不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探针电流调制法设计的三探针用于诊断无内电极放电的射频低压等离子体中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测量了氮气等离子体在压强为0.13~13Pa时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由此得到的电子平均能量,与由探针V-I特性计算得到的电子平均能量相差不超过5%,证明了本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大气压氩气微波等离子体参数的光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大气压下氩气微波等离子射流内部电子的状态,利用发射光谱法对大气压下氩气微波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以玻尔兹曼斜率法对等离子体中电子激发温度进行测算,以斯塔克展宽计算电子密度.研究了等离子体射流方向上不同区域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微波功率对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射流电子激发温度为4 000~6 000 K,电子数量密度为(2.4~2.8)×1018 cm-3,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距波导管底边20 mm处,并以此处为中心,分别向上下2个方向呈现不完全对称的递减分布,微波功率增加影响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交替上升.  相似文献   

9.
用氮分子激光(约500 kW)泵浦可调谐染料激光(用Rh6G,调谐波长在575.5nm~615.1nm)测得Na原子光电流谱。用Langmuir探针(特制的空心阴极灯),对激光照射下的Na-Ne放电体系进行电子温度(T_e)和电子密度(n_e)测量,发现n_e正比于激光强度,T_e随着激光强度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电子能量非麦克斯威分布且存在射频干扰下,用三探针诊断低压等离子体电子 平均能量的方法.计算了三探针的理论特性曲线并求得了确定电子平均能量的表达式; 提出了估计电子能量分布特征指数的近似方法:对射频低压氮等离子体,测得了三探针 及双探针的伏安特性曲线,并由此求得了电子平均能量.理论和实验表明.在确定电子 平均能量时,考虑电子能量分布偏离麦克斯威分布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双层辉光离子渗Ni-Cr-Mo-Cu合金的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20钢基材上,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Ni-Cr-Mo-Cu多元共渗正交实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渗层的元素总含量以及渗层的厚度有较大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源极电压1 050 V,工件电压250 V,气压35 Pa, 极间距15 mm.  相似文献   

12.
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金属中的热电偶测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比较了几种应用在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金属中的测温手段存在的问题,采用阴极屏蔽技术,研制出一套适合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金属工件热电热测量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工作稳定,安全可靠,也可用于其它类似工况中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铁表面进行Ni-Cr-Mo-Nb多元共渗.结果表明: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可以在工业纯铁表面形成合金元素成分呈梯度分布镍基表面合金层.对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存在成分离析现象从合金元素的扩散原理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双层辉光技术的特点,指出该技术在材料表面合金化方面,是一项适合于高熔点金属 表面合金化和采用高熔点金属对铁基或某些熔点较高的有色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合金化的工艺 技术  相似文献   

15.
T8钢的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T8钢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工艺,分析了改性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测量了改性层的厚度、硬度及铬浓度分布,并对改性层进行了划痕检验。结果表明,T8钢在900℃以下温度进行双辉等离子渗铬也可得到良好的改性层。改性层由沉积层、碳化物层和固溶体层构成。  相似文献   

16.
双层辉光离子渗成分离析及表面合金贫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试样20钢上双层辉光离子渗Hastelloy C-2000合金过程中渗层出现的成分离析以及表层Ni,Cr合金元素贫化现象,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认为表面合金贫化与工作表面层离子轰击形成的畸变梯度及反溅射有关;万分离析是由于合金Ni,Cr,Mo的溅射特征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低合金钢双辉渗W-Mo-Co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合金钢25Cr2Mo2V表面渗W—Mo—Co三元合金,可在表面形成铁、钴、钨、钼时效合金。研究了形成这种合金的表面冶金工艺和渗层组织状态,渗层成分分布以及工艺参数的改变对渗层厚度及渗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达到高钴时效合金W11Mo7Co23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硬质合金YG8基体表面上沉积TiN涂层,通过外观、宏观性能和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研究了源极到阴极距离、基体温度、辉光放电气压对TiN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N涂层的致密度、均匀性主要受源极到阴极距离的影响,其结合力主要取决于基体温度,而"边缘效应"则主要与辉光放电气压密切相关.双层辉光沉积TiN涂层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源极到阴极距离10~12 mm,基体温度750~850 ℃,气压280~340 Pa,所沉积TiN涂层的最高显微硬度可达2 356 HV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