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等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火成岩分布特征、平衡剖面的研究和热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及参照碎屑矿物系数的时空展布特征, 证实了早中侏罗世的西北地区处在2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 强烈挤压与碰撞(即羌塘块体和拉萨块体分别向北拼贴于欧亚板块南缘) 之间的相对松弛的弱伸展环境中, 焉耆盆地侏罗系原型性质为拉张背景下的坳陷盆地;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焉耆侏罗系盆地的形成机制以及后期构造作用对其进一步的改造, 其构造格局最终定型为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 从而建立了其充填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它亦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生、储、盖、圈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博湖坳陷油气形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泥质岩是主要烃源岩;储层研究表明,侏罗系为低孔、低渗型储层;钻探证实的储盖组合有两套。通过烃源岩的生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和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博湖坳陷主要有两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压性盆地(最典型的是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压性盆地在地层填充和层序叠置样式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层序地层样式以及我国东部伸展性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样式的显著区别。通过各种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前陆盆地构造背景下层序结构的二元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博湖坳陷侏罗系的层序发育模式,分析了二元性层序发育机理,并指出在油气勘探中,应以层序底部的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混合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与压性盆地控制因素相结合,通过各种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前陆盆地挤压构造背景下层序结构的二元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博湖坳陷侏罗系的层序发育模式,分析了二元性层序发育机理。并指出在油气勘探中,应以层序底部的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混合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深水成因证据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研究表明,该盆地侏罗纪煤系具有两种不同的成因环境:即浅水原地环境和深水异地环境,从煤层的产状,与煤共生的泥岩中的有机质类型,与煤共生的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相序等方面论述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含煤地层深水成因的证据,并建立了深水煤系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库车盆地中生代原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沉积、地震剖面与露头资料并结合平衡剖面的研究,表明库车三叠纪盆地属于前陆盆地,侏罗纪与早白垩世盆地属于造山期后超大型盆地中克拉通边缘凹陷型盆地,它们具有不同的北部边界和沉降特征。三叠纪盆地的北部边界位于现今盆地北部边界以北6~21km的位置,而沉降中心则位于现今南天山山前及山下的中-西段;侏罗纪盆地的北部边界位于三叠纪盆地之北,沉降中心则位于现今南天山山前及山下;早白垩世盆地的北部边界位于侏罗纪盆地之南,东段则已到达了现今边界以南的位置,而沉降中心已接近拜城北部。基于上述,建议在分析油气成藏时首先应进行三叠纪与侏罗纪烃源岩的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靳久强  孟庆仟 《地质论评》1999,45(1):92-104
西北地区各板块于古生代末-三叠纪初连为一体,形成了造山带围绕稳定地块的构造格局,为侏罗纪盆地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早-中株罗世时,西北地区整体上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它是南方特提斯洋板块两次俯冲挤压运动之间应力松弛的产物,西北地区的侏罗纪盆地经历了两期盆地类型的发育和叠加,中株罗世西山窑结束时的中燕山运动是盆地类型的转型期,早期为伸展型断兀盆地,晚期为挤压型坳陷盆地,根据盆地的力学性质,几何形态,大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敦煌盆地侏罗纪原型盆地性质及沉积环境演化,本文利用地震资料、航磁资料、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同位素定量测年数据,基于前人在阿尔金断裂系构造理论成果,对敦煌盆地基底岩性组成、深部动力学背景、盆地发育时限和盆地性质做了系统研究,认为敦煌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的前侏罗纪基底组成不相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盆地....  相似文献   

9.
冯怀伟  许淑梅  崔红庄  侯旭波  王金铎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9-67030009
为研究敦煌盆地侏罗纪原型盆地性质及沉积环境演化,本文利用地震资料、航磁资料、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同位素定量测年数据,基于前人在阿尔金断裂系构造理论成果,对敦煌盆地基底岩性组成、深部动力学背景、盆地发育时限和盆地性质做了系统研究,认为敦煌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的前侏罗纪基底组成不相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盆地。敦煌地块的南部边界为红柳沟—拉配泉断裂,西部边界为民丰—且末断裂带,阿尔金主断裂为敦煌盆地的东部边界。三危山断裂是分割敦煌盆地南北凹陷的控凹断裂,民丰—且末断裂、红柳沟—拉配泉断裂、阿尔金主断裂是控盆断裂。青藏高原南缘的北向超深俯冲、北缘陆内南向的浅俯冲、深部地幔羽结构等多元驱动机制导致敦煌地块显生宙以来大部分时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很少接受沉积,至侏罗纪塌陷形成敦煌湖盆。敦煌盆地在三叠纪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青藏高原两次重大的碰撞造山之间的松弛拉张期形成了侏罗纪沉积盆地。敦煌盆地发育经历3个阶段:早侏罗世填平补齐阶段,中侏罗世断陷阶段和晚侏罗世坳陷阶段,其中中侏罗世断陷阶段为主成盆期。  相似文献   

10.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系统地对羌塘地区晚三叠世盆地的区域构造格架、岩石大地构造及沉积建造研究,对晚三叠世盆地的原型盆地性质进行探讨。认为该区晚三叠世盆地形成于新特提斯分支洋盆孕育阶段,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板内拉张环境,盆地中央隆起和南北凹陷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多数地质事实不支持前人比较公认的该盆地为前陆盆地的观点。将该区晚三叠世盆地的盆地性质确定为准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着重用油藏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藏的成藏时间和期次。油源对比表明八道湾组是主力烃源岩层,三叠系烃源岩对八道湾组原油有一定贡献;油气经短距离的侧向运移后,沿断层通道向上进入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盆地经历了2次生烃,侏罗纪末期为主要生烃期,第三纪晚期为次要生烃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均一温度和组分特征、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和油气成熟度分析都显示了焉耆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的2次成藏作用,即晚侏罗世以八道湾组低成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为主的第1期成藏事件和侏罗纪末期以成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为主的第2期成藏事件,受储层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形成机理的控制,第三纪晚期生烃、成藏事件在流体裹体和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上均没有记录。侏罗纪末期是主要成藏期,第三纪晚期是调整成藏和定型期。  相似文献   

12.
焉耆盆地侏罗纪煤系源岩显微组分组合与生油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焉耆盆地为我国西部含煤、含油气盆地, 侏罗系含煤地层是最重要的潜在源岩.对侏罗纪煤系中的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分别进行了有机岩石学、Rock-Eval热解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具有不同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其中煤层具有3种有机显微组分组合类型, 不同显微组分组合类型的煤层具有不同的生油、生气潜力或倾油、倾气性.基质镜质体、角质体、孢子体等显微组分是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侏罗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生物标志物组合分析表明焉耆盆地已发现原油是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生成原油的混合产物.含煤地层的地球化学生烃潜力分析和已发现原油的油源对比均表明, 含煤地层不仅是重要的气源岩, 而且可成为有效的油源岩.   相似文献   

13.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流体包裹体具有丰度低、个体小的特征,并以液态烃相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的溶孔或溶缝当中。结合盆地成岩作用和有机质演化历史分析,认为它们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特征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型分布,具有 10 1~ 110℃和 12 1~ 130℃两个区间,结合焉耆盆地的埋藏史和盆地的热史,这两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于晚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包裹体组份特征分析也证实该地区存在两期包裹体,并且包裹体组分主要是在烃源岩低成熟阶段形成的。可以认为,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在晚侏罗世烃源岩的低成熟阶段和侏罗纪末期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博湖坳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三工河组的层序地层榕架,将其划分为J1s3、J1s2和JJ1s13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南缘陡坡带、北缘缓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湖扩与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构成以扇三角洲、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为主.在建立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斜向挤压构造的物理模拟及其对焉耆盆地构造解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焉耆盆地的实际构造问题,设计了刚性边界基底均匀收缩斜向挤压砂箱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斜向挤压情况下,挤压带边界方向和挤压方向对构造线走向起控制作用,其中边界方向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斜向挤压作用与压扭作用不完全等同,斜向挤压虽然也有走滑分量,但被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变形区域,故不一定形成具明显走滑特征的断层。笔者认为,对于焉耆盆地这类构造的形成,用斜向挤压作用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焉耆盆地煤系源岩特征、生烃机理及烃源岩倾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华力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作为西部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焉耆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亦有自己独特的地质条件,即:改造型盆地、煤系生烃和高地温梯度.通过研究认为,煤系源岩特征是决定生烃能力的内因,高地温梯度则是促使油气生成的外因.笔者通过现今地温的测量和岩石热导率的分析,认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现今地温梯度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该盆地大地热流值较高,认为地温梯度高的原因来自地内深处.从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类型、特征、分布,到对其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腐泥组的组成,开展了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倾气倾油性评价;尤其是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开展中下侏罗统煤岩、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热压模拟液态烃、气态烃产率分析.指出侏罗系煤系源岩液态产烃率以煤岩为最高、泥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气态产烃率则以泥岩为最高、煤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  相似文献   

17.
新疆焉耆盆地绿洲水盐双梯度下天然植被多样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焉耆盆地河畔带、荒漠带、湖畔带土壤水盐及地下水位和天然植被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干旱绿洲水盐过程与分异天然植被生长和绿洲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天然植被生物多样性取决水盐双梯度影响,盐分不断向湖畔积聚是引起焉耆盆地湖畔生态系统生境恶化的主导因子.绿洲内部河畔带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关系表明,在埋深1.5m区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物种多样性减少;在埋深1.5~3m区域内,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其物种多样性在增加;而当埋深在3~4m之间时,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植物多样性呈明显减少趋势;而在埋深4m区域内,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调查表明,随着埋深的变化,地表的天然植被草本、灌木、乔木也呈现明显的分异,地下水水盐条件制约植被分布、生存和演替,各种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地下水位和盐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焉耆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