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利水方联合加压引流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预防及症状改善作用。方法:72例阳虚水停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加压引流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口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7 d的积液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并记录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4天至第7天的中位引流量及7 d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皮下积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加压引流法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能显著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积液引流量,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硅胶负压引流球管对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并发症防治体会。方法病人行改良乳癌根治术,冲洗创面后,分别于胸骨旁和背阔肌前缘皮瓣下各放置硅胶负压引流球管一根,观察病人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硅胶负压引流球管病人发生皮下积液例数明显减少,无;皮瓣坏死发生。结论应用硅胶负压引流球管操作简单,可有效降低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对5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皮瓣胸壁固定、引流管负压吸引(小型便携式负压吸引器)加压包扎处理,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仅2例(4%)患者有小面积的皮瓣下积液,经皮穿刺抽液后愈合。结论采用皮瓣胸壁固定、引流管负压吸引加压包扎处理,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上59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一组29例使用纤维蛋白胶喷洒创面(使用组),而另一组30例不用纤维蛋白胶(对照组),然后统计术后72小时的引流量,统计延迟拔管数及皮瓣坏死数。结果使用组术后72小时的引流量平均为102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ml,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组延迟拔管例数为2例(6.4%),对照组延迟拔管例数为10例(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组皮缘坏死5例约占17.2%,对照组皮缘坏死6例约占20.0%,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能减少术后创面渗出,减少皮瓣下积液,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有利于术后患者旱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防己茯苓汤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Ⅰ~Ⅱ期)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采用术前3天、术后5天连续服用中药防己茯苓汤,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常规术前准备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引流量、引流天数。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发病率、引流量、引流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防己茯苓汤加味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其机制可能与益气通阳利水、活血祛瘀,清热利湿,改善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7例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另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皮瓣坏死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00%与对照组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率,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口服中药联合两部位双管引流加胸带加压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 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5%和7.5%;对照组分别为20.0%和17.5%,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肋下双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新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82例,常规置管拔管后其中38例出现皮下积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法和单纯引流法治疗,对引流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注射器负压引流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明胶海绵填塞腋窝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填塞腋窝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3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改良根治术,实验组术中用明胶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脉周围及胸背血管周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有无拔管后皮下积液,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3天内引流量小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实验组发生皮下积液1例,对照组为3例,有明显差别。结论:明胶海绵填塞腋窝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淋巴漏及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新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82例,常规置管拔管后其中38例出现皮下积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法和单纯引流法治疗,对引流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注射器负压引流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元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元方组口服复元方治疗11天,与对照组对比伤口愈合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天,术后9天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复元方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第3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第8天复元方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回升,复元方组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CD4,CD4/CD8比值复元方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复元方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一对一综合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CL-90得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恐怖、人际关系及偏执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间断缝合和切口连续真皮层缝合方法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缝合后皮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连续真皮层缝合法较间断缝合法出现皮瓣坏死率低(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采用连续真皮层缝合方法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方防治乳腺癌术后创面不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先予常规围手术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八珍汤加减方,对照组加用维生素C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创面不愈事件发生率(局部血运差、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创面感染、上肢水肿)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并观察超敏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创面不愈事件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2.2%、90.2%;两组局部血运差、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创面感染及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超敏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超敏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方可明显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修复,减少创面不愈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血供及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引流及腔内灌注药物的护理。方法:对125例胸腔积液的患者行胸腔内留置单腔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胸腔积液及腔内灌注药物;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保留导管通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本组125例CR47例(37.6%),PR58例(46.4),PD11例(8.8%),NC9例(7.2%),DCR(CR+PR)为/84%。通过加强置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及时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乳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992~2008年34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1.82%、皮瓣下积液37.58%,治疗组皮瓣坏死率为13.11%、皮瓣下积液12.0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真皮层血管网的损伤导致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皮瓣下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淋巴瘘和创面渗血。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出现了并发症若能及时妥善的处理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耳穴贴压,评价其对患者术后焦虑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在乳腺癌根治术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NRS疼痛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HAMA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焦虑状态和疼痛程度,为加快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包裹性积液和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6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注药组(49例)和非注药组(47例),注药纽与非注药纽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置入导管排放胸液,两组每次均充分排液,注药组注入尿激酶10万U。结果:置管注药组抽液总量(4281±483)ml,而非注药组(2959±387)ml(P〈0.01);置管注药组胸膜厚度(1.40±0.20)mm,而非注药组(2.5±0.20)mm(P〈0.01);置管注药组胸液消失时间(15±2)天,而非注药组(21±3)天(P〈O.01)。结论l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加快胸液吸收时间,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发生机会和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流稀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需引流稀便的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肛管接引流袋引流稀便,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接胸腔闭式引流瓶持续负压引流稀便,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脱出厦皮肤炎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1),实验组的渗漏及堵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用一次性气囊气管导管接胸腔闭式引流瓶持续负压引流稀便效果好,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