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口腔科诊室常见污染区域的污染现状,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监测物体表面污染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牙周科诊室20组物体表面,在消毒前、后分别用ATP荧光检测系统进行监测,同时用常规菌落计数法做平行试验,记录合格率.结果 消毒前口腔科诊室物体表面用ATP检测和用国标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率分别为0和38.3%,消毒后合格率分别为50.0%和100.0%,消毒前后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前ATP法与菌落计数法相比,其测定光度值(RLU)的对数值与菌落计数法所测的菌落形成单位(CFU)对数值具相关性(R=0.504,P<0.01);消毒后ATP法与菌落计数法相比,其RLU的对数值与菌落形成单位(CFU)对数值无相关性.结论 ATP法用于监测口腔科物体表面污染程度,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但其与菌落计数法的相关性还待进一步探讨,而且其并不能进行菌落鉴定,因此不能取代菌落计数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ATP荧光检测和实验室细菌计数法检测结果,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荧光检测用于评价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实验室细菌计数法分别检测医务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结果 ATP荧光检测总合格率为61.30%,实验室细菌计数法总合格率为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务人员手ATP荧光检测合格率为54.68%,实验室细菌计数法合格率为79.86%;物体表面ATP荧光检测合格率为71.43%,实验室细菌计数法合格率89.56%。结论可利用ATP荧光检测法对医疗机构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初步检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用于水质污染检测的可行性,为水质监测的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同时对珠江水样和大肠杆菌悬溶液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和国家标准法(琼脂平板计数法),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得出的RLU(relative light unit,相对光单位)数值越高,其对应的活菌总数越多,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与国家标准法具有相关性。结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应用于现场水质监测快速检测和污染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在保洁员清洁工作评价中的应用,为有效评估保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科室保洁高危部位清洁前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检测,并与常规菌落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清洁后ATP检测总体合格率为76%,与常规菌落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之后,ATP检测总体合格率由76%提高到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能够快速查找出清洁工作的薄弱环节,有效干预能够提高清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检测医院环境卫生,探求一种简单、准确、快速评价清洁效果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被测物体表面洁净度,并同时采用菌落计数法作平行对照。结果:清洁后ATP生物荧光法与菌落计数法合格率分别为90.9%和98.4%;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清洁前r=3.638(P〈0.1),清洁后X^2=6.109(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样时间、检测方法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ATP生物荧光法能快速测定、直观反应细菌残留量,可作为一种评价方法监控医院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病房使用的个人数字助理设备(PDA)表面的洁净度状况,评价采用消毒湿巾对PDA表面进行清洁消毒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6年1—3月选择某院50个临床科室病房每日使用的83台手持PDA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病房同等使用环境下的83台PDA作为干预组(使用卡瓦布进行清洁消毒),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两组PDA表面的清洁状态。结果以ATP生物荧光检测值≤100 RLU/100 cm~2为合格,对照组ATP读数范围为189~3 379 RLU,无1例合格;干预组消毒后合格率为90.4%(75例)。在使用卡瓦布消毒湿巾对PDA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后,不同科室干预组PDA表面ATP检测值(中位数:18~28 RLU)均低于对照组(中位数:290~339 RL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病房使用的PDA微生物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含有季铵盐的消毒湿巾可用于PDA表面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7.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快速检测手污染细菌总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探索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用于手部细菌检查的可行性,为口岸食品从业人员手部卫生现场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与国标法(琼脂平板计数法)比较,检测某单位30名员工双手经洗手后、自然污染、纸币污染后细菌污染情况。结果:随着污染程度加重,ATP生物荧光检测仪上检测出的RLU(relative light units,相对荧光强度)值增大,琼脂平板计数法检出对应的手部细菌菌数也越大,对检出的RLU值的对数值与菌落总数的对数值作统计学线性相关分析发现,r=0.99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呈正相关。结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应用于食品卫生中手部卫生现场快速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TP检测法及微生物培养法两种检测法对呼吸机外置管路清洗消毒的监测效果,以加强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对清洗消毒干燥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及无菌存放4周的呼吸机外置管路,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及微生物培养法进行清洗消毒效果评价及细菌含量的检测.结果 在两个时间段采用两种检测方法,ATP数值≤2000 RLU微生物培养未检测出细菌及致病菌,合格率达到100.0%.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对呼吸机外置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以预防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7月对某三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各类台面,门把手,电脑鼠标及键盘等)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2015年1月起依据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数据,在ICU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ICU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由20.8%提高至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样147份标本,ATP读数以<100RLU/100cm2为洁净度合格标准,按环境物体表面类型分类,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合格率33.3%,各类台面52.4%,门把手33.3%,电脑鼠标及键盘15.5%,电话机0,其他表面38.5%,四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数据范围为377~9740RLU/100cm2。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监测数据显示,集束化干预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理想,是医院感染管理和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重要隐患,应加强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整体洁净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重症医学科(ICU)环境清洁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对某院ICU物体表面进行基线检测,然后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ICU物体表面进行检测并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后环境清洁质量。结果基线调查共采样627份,合格384份,合格率61.2%,其中床栏头端、电话按键、门把手、电脑鼠标相对光单位(RLU)中位数>300。干预前、中、后ICU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分别为61.2%、76.6%、90.0%(χ2=142.23,P<0.001);干预后ICU工作环境、主要仪器设备、其他医疗器具清洁合格率分别为85.5%、98.3%、92.6%,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48.8%、84.4%、69.1%)(均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法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消毒效果,有助于ICU及时有效地干预,提高环境清洁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