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人。明永乐年间他任工部尚书时,曾主持开浚徐州至临清间的会通河,沟通了南起杭州、北至北京的南北大运河,是我国水利史上享有盛名的人物之一。本来,会通河在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到二十六年(1289年)已初步开凿成功。当时是在堽城(今山东济  相似文献   

2.
南运河原名永济河,位于京杭大运河下段,开凿于隋朝大业年间,元代定都北京后,为了南粮北运,朝廷对打通南北内河运输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和至元三十年,会通河和通惠河相继凿成,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从此,我国的内河船只从南向北可自杭州直达北京,形成了一条全长1700余km的南北人工运道——京杭大运河,天津至临清河段称为南运河,  相似文献   

3.
临清,因南运河的水源——由西南奔来的卫河,古称清河,正邻其城,故称临清。我们来到县城西南角叫做“头闸口”的地方,这里既是南运河的终点,又是下一段大运河——会通河的起点。北自临清、南至济宁的这段运河,在历史上又称会通河,长约313公里。它是元王朝为重新整治大运河而开凿的。公元13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以后,为了尽快地把南方的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运进都城,就把隋代大运河改造成为以北京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为此,在山东省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和会通河。后来合称会通河,今称鲁运河。会通河流经的地方,以南旺为水脊,河水南北分流,地势相差悬殊,水势十分湍急。为节省水源,保  相似文献   

4.
鲁西南地区是历史时期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交汇"区,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水系水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剧变。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分析了几个典型历史时期区域河湖水系格局及湖泊数量、积水面积等指标,试图复原区域水环境变迁的大体脉络,并基于水利史的视角分析区域环境演变的动因。研究认为,黄河1128年南徙夺淮、元代京杭运河的营建及1855年铜瓦厢改道是区域水系演变的三个重要节点,不同阶段区域湖泊数量及积水面积逐渐减少,黄河变迁成为区域水环境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类活动对其演变历程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元明清时期,会通河的开凿和经营塑造了区域相对稳定的水系格局及水环境。认知区域水环境的历史背景,总结变迁规律和蜕化原因,为当前修复区域水环境、改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等联合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技术研究”,于2006年10月31日在北京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领域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相似文献   

6.
正徐贞明(约1530-1590年),字孺东,一字伯继,江西贵溪人,官至尚宝司少卿,为明代后期倡导海河水利的代表人物。徐贞明认为,由于首都设在北京,而赋税集于东南,每年从江南一带通过运河运输数百万石粮食北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河沿途穿越的长江、淮河  相似文献   

7.
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明代民间水利专家白英改造会通河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赞赏,就连治水行家清康熙皇帝也自愧不如。明王朝迁都北京后,随政治军事中心的北移,加上塞外用兵的需要,必须使江南的粮草尽快运到北京。自海上运输,要由直洁(海河)至北京;自江上运输,需经淮水至原武(今河南汲县地)入卫河至北京。耗财溺舟,每年数以万万计,民苦不堪言。明永乐9年(公元1411年),济州同知潘淑正奏请开漕渠以沟通漕运。皇帝朱棣准奏,命工部尚书宋礼次郎金纯等大小官员征集16.5万民夫,前来疏浚京杭运河关键河段会通河(南旺至临清)。经一年六个  相似文献   

8.
明清大运河是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一系列河流和湖泊,加以改造、连接而成的。它南起杭州,通过江南运河、淮扬诸湖、黄河、会通河、卫河、白河、大通河,北达京师以东通州大通桥,全长三千余里。明永乐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几百万石粮米和各种日用百货通过这条运河源源北上,基本上满足了明统治者的需要,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对明王朝的巩固起  相似文献   

9.
明代农民水利专家白英,是山东省汶上县白家店村人(公元1363~1419年)。他以农耕为生,聪明好学,精通地理。 明代洪武年间,家乡经常遭受水灾,又遇黄河决口泛滥,会通河严重淤塞,南北运河水路交通运输被迫中断。农民四处逃荒要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白英看到这种惨状,立志要兴修水利,为民除害、为民造福。为了治水,白英毅然辞去聘教之职(教蒙学,即白氏族谱),舍弃田园天伦之乐,南跑北奔,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用了10多年的时间,南到江苏沛县,北到临清,东到莱芜山区等10多个州县考察、测量,摸清了这一带的地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总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河是我国明清时期为治理黄、运等河流而设立的高级职官。明代称为总理河道,清代称为河道总督。总河的设立,与明清时期的漕运政策密切相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国家财赋大半出自江南,为了便于调运粮食,永乐九年(1411年)修复会通河,使大运河南北贯通,得以将每年在南方征敛的400万石粮食及百货源源运入京师。从此,维护漕运的畅通无阻,就成为封建王朝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黄河穿越运河入海,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由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等联合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技术研究”,于2006年10月31日在北京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领域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相似文献   

12.
正贾鲁(1297-1353年),字友恒,元代河东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人,多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其中,他主持的"白茅堵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黄河堵口活动。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黄河在山东白茅堤决口,水灾遍及豫东、鲁西南、冀南等地,洪水泛滥长达七年之久。不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而且冲毁了会通河,切断了南粮北运的运河航道。在这种情况下,元顺帝特令工部尚书贾鲁任水监,沿黄河巡视水情,考察地理形势。  相似文献   

13.
《水电厂自动化》2010,(1):80-80
由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桥巩水电分公司和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水利水电技术分公司合作承担的“特大型贯流机组调速系统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于2010年1月6日在南京市通过科技项目鉴定。贯流式机组的控制比常规水电机组复杂,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水利水电技术分公司在贯流机组调速系统硬件配置、控制策略和电液随动系统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英国《水力发电与坝工建设》1994年3月号文摘南霍尔斯顿水电站阀门修复问题美国南霍尔斯顿水电站压力钢管进口阀门失事,修复时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更换新阀门的问题。分件制造阀门不是新事物,多年来一些大型新阀门已经分件设计和制造,然后用船运到世界各地。但是...  相似文献   

15.
正漕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制度,是指朝廷将从各地征收的田赋粮食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师或其他指定地区。故许慎《说文解字》有言,"漕,水转谷也"。隋唐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成为主要粮食产地。京师长安所在的关中八百里秦川经过几百年开发,地利渐尽,且耕地有限,无法供养官民所需。唐朝开始从江南大规模调运粮食到长安,漕运成为关系朝廷安危的重要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南支河段水质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口南支河段主要水质污染指标为:氨氦、溶解性铁、悬浮物、氯化物等。河段右岸从江苏浏河至上海吴淞口存在岸边污染带。对河段岸连污染带和污染指标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河段的水质污染特性。  相似文献   

17.
王博文 《水力发电》2007,33(9):19-19
2007年9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围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了2007年中同名牌产品名单,全同政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改委、全国总工会等有关负责人向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等“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代表颁发奖牌和证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我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我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杨州长江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  相似文献   

19.
这些屯堡里的居民说,他们的老祖宗是明太祖朱元璋“调北镇南”时,从南京迁来的,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淝河流域1984年6月12日暴雨及其洪水特点的分析表明,我省江淮低山丘陵区亦会发生大到特大暴雨,并造成较大洪灾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