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种检查序列和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乳腺肿块病灶分别行常规横断位平扫:SE T1WI序列、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脂肪抑制T1WI SPGR(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注射 Gd-DTPA后使用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增强前后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强化速率和强化峰值出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的类型.结果 良性病变38例,恶性肿瘤24例.良性病变信号均匀35例, 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或高亮信号.动态增强后绘制病灶感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无强化型28例、缓慢上升型9例.恶性病变信号不均23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为高和低信号混杂存在,动态增强后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快进快出型22例、快进平台型1例、快进慢升型1例.结论 MRI多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健康人停经前乳腺动态增强MRI表现,探讨其鉴别健康人停经前乳腺实质内出现的增强灶和良恶性病变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18例健康自愿者和4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D动态增强MRI检查.分析实质增强灶数量、形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并与良恶性病变比较.结果55.6%的自愿者乳腺内出现实质增强灶.其表现为片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不规则或光滑,早期增强率小于良恶性病变,与腺体无明显差异,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单相型,明显不同于恶性病变.结论停经前妇女乳腺内出现对比增强灶是一种正常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是鉴别实质增强灶与恶性病变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腺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术前MR扩散、T2*W首过灌注及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MRI表现,分析比较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具有显著差异,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9.19%、79.38%;恶性病变T2*W首过灌注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2%、83.78%、82.61%;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36%、83.78%、79.35%;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3%,91.89%、92.39%。结论乳腺MR扩散、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乳腺MRI上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结果 23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7例,良性病灶6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等及时间-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腺环形强化高度提示恶性肿瘤,动态增强MRI通过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方式,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6.
沈茜刚  顾雅佳  钟国民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44-1147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与乳腺X线摄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5例患者共发现142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64个,良性病变78个.乳腺良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2个、等信号32个、高信号4个;T2WI呈低信号2个、等信号20个、高信号56个.恶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8个、等信号14个、高信号2个;T2WI呈低信号1个、等信号13个、高信号50个.增强扫描:良性病变多为较均匀强化,以Ⅰ型(持续强化)曲线为主(56个);恶性病变强化多不均匀、以Ⅲ型曲线(廓清型)为主(47个).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8%,优于平扫MRI (71.8%)和乳腺X线摄影(65.5%).结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更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MRI不同成像序列检查乳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中不同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例(良性15例,恶性2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患者,采用横轴位FSE T1WI,FSE T2WI-FS,EPI-DWI和3D-FSPGR-FS-CE T1WI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结果:35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DWI和3D-FSPGR T1WI动态增强序列对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3%、69%、91%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液供应特征.结论:在乳腺MR检查中FSE T1WI,FSE 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与乳腺X线摄影在诊断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腺病变患者应用动态增强MRI与乳腺X线摄影进行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病变及良恶性肿块鉴别方面的诊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乳腺X线摄影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65.63%,特异性为70.64%,准确性为68.79%;DCE-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90.83%,准确性为89.6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DCE-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要优于乳腺X线摄影,两种技术联合使用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同一次乳腺MRI检查中,T1W动态增强成像之前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27例乳腺疾病患者在磁共振常规扫描之后依次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动态增强扫描.对T2*W首次通过灌注图像及T1W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T1W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病灶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丢失率.结果 良恶性病灶之间的最大信号丢失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病灶最大信号丢失率95% 可信区间之间无重叠.良恶性病灶在T1W动态增强曲线的平台型中有较大交叉. 结论 同一次乳腺MRI检查中T1W动态增强成像之前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是可行的,二者结合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多参数指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病理证实的100个乳腺病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乳腺疾病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大密度投影、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峰值强化率在良恶性诊断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峰值强化率的诊断界值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强化方式、TIC类型、MIP血供情况、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及峰值强化率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峰值时间、早期增强率及峰值强化率诊断阈值分别定为180s、100%、169%,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0.661、0.763。三个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1.05%,74.14%,78.05%,特异度分别为62.50%,56.10%,85.71%。结论 MRI动态增强各参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IP灵敏度最高,峰值强化率的特异度最高。而早期增强率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或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