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东南  范世平  肖政  饶振芳 《新中医》2016,48(4):217-219
正饶振芳,粤北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擅长治疗内外妇儿疾病,尤其在慢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息肉、腹泻、腹痛等脾胃病诊疗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长达30多年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融古贯今,逐步形成了全面又有特色的辨治脾胃病的个人学术思想体系,就其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谨守病机,调理气机贯穿脾胃病治疗的始终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包括了胃痛、痞满、腹  相似文献   

2.
从4个方面论述了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经验:(1)以阴阳为纲,明辨虚实。阳偏衰者用赞育丹合五子衍宗丸,阴偏衰者用大补阴丸合五子衍宗丸;(2)深谙病因,谨守病机。将其病因分为11类,分8种证型辨治;(3)五脏相关,脾肾为本。临床分五脏调治,尤重脾肾;(4)处方灵活,用药精专。师古而不泥,自创经验方前炎清汤治疗因慢性前列腺炎引发的男性不育症,以补肾固精,泄浊通瘀。  相似文献   

3.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因地制宜、著立新说,与时俱进、阐发新意,认知疾病、执简驭繁,经方验法、巧用妙施,遣方用药、灵活机变五大方面阐述了吴文尧教授诊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吴老在临床辨治脾胃病的实践中,结合地域气候、社会心理、生活习惯等对人的影响,强调师古不泥,灵活运用现代诊疗技术手段结合经典理论辨证论治。临证治疗不离脾胃病之病因病机特点,遣方用药顺应肝脾之特性,处方用药灵活机变,治疗方式多样并见,中西结合、内外兼顾,重视心理疗法及防治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为脾胃病的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国华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丰富,她认为PCI术后心绞痛病位在心,以气血失和、心脉痹阻为基本病机,治法应以平调气血、宁心安神为主;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辅以辨证,同时倡导专病专方,谨守病机,守方缓图;处方用药衷中参西,借鉴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自拟四参护心汤,以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医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医-教-研”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逐渐陷入困境。“谨守病机,综合辨治”理论是“辨病施治”“辨证论治”方法精髓的有机结合,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以“谨守病机,综合辨治”理论为纲,结合实际措施及工作成效,阐明该理论对构建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指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介绍谢建群教授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临证用药注重疏肝理气,清热和中,以降为顺;强调顾护胃气,防治并举,辨病与辨证同步。  相似文献   

8.
《辨证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阴痿门(五则)"着重阐述了男科阳痿病症、病因、病机及立法处方,偏重于"心、肾"辨治,其证候分析,病机阐述,处方用药,简明效验,对于现今阳痿临床实践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现将其阳痿五脏辨治用药特色及临床应用体会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丁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91-4692,4724
<正>李东垣为补脾派的代表医家,其创制治脾胃病方剂三百余首。这些方中有许多历经临床检验,疗效卓著,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他在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上,体系独成,所创脾胃内伤说、气虚发热论、阴阳升降论等,至今仍对中医内伤杂病的辨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从脾胃病的生理、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吴文尧教授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在脾胃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提出脾胃病的重要证候特点为脾虚肝郁、脾虚湿热;治则以疏肝、健脾、清化为主;具体用药则顺应肝、脾之生理特性。对吴老从脾虚、肝郁、湿热立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得到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李佃贵诊治脾胃病的特色及经验.方法 在诊治疾病时强调四诊合参,中西汇通,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证求因,浊毒为病,谨守病机,祛邪为先,将化浊解毒法贯穿疾病始终,根据浊毒致病的轻重、部位不同,因势利导,依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注重脾胃功能的恢复,癌前病变善用虫类药,解毒化瘀.结果 在药物的加减方面,强调辨证用药,无论病...  相似文献   

12.
“病窦综合征”中医治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娅  陆曙 《陕西中医》2004,25(10):905-907
目的 :探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治法。方法 :从谨守病机 ,明辨治则 ;辨证精细 ,变通治法 ;辨证辨病 ,治法宜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 :认为本病应以“益气温阳 ,温补心肾”为治疗大法 ,但尚须谨察阴阳气血之所在 ,寒湿痰瘀之兼证 ,兼调五脏 ,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以长期血糖升高、多饮、多食、多尿、烦渴、善饥、消瘦、疲乏无力为主要症状 ,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临床辨治常以“三消”立论 ,侧重肺胃燥热。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笔者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运化失调有关 ,从脾辨治常可取效 ,现介绍于下。病因病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主要为先天不足 ,五脏虚弱 ,复因饮食、劳倦、六淫、情志所伤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故《灵枢·五变》谓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而五脏之中脾肾两脏最为重要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劳倦最易伤脾。脾…  相似文献   

14.
《金匮》辨治虚劳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读文 《河南中医》1997,17(5):267-267,269
本文从察病因,劳由七伤;抓主证,治调阴阳;重正气,而补脾肾;瘀当攻,宜“缓中补虚”四个方面探析了《金匮》辨治虚劳病的方法、特点。明确指出七伤是病因,五脏阴阳虚损是病机,调补阴阳为治法,补脾肾是特点,虚劳有瘀血不峻攻,宜“缓中补虚”。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基于此,失眠与焦虑共病的内在病机当为“神不得藏”,其中以“心神”“肝魂”“脾意”为辨治重点。心不藏神则神烦,治当安心神,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肝不藏魂则惊悸,治当归肝魂,方选一贯煎化裁;脾不藏意则郁结,治当宁脾意,方选归脾汤出入。同时,基于五脏一体观,亦应重视肺、肾二脏的藏神功能。各脏神有所藏,则失眠与焦虑得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张喜德教授治疗脾胃病时既重视个案的特有病理特点,也重视脾胃病的共有病机,即脾胃升降失职,从而确立治法方药,常常获效。以痞满、呃逆、腹泻三则临床医案为例,痞满案证属肝脾不调、胃阴不足,治以调和肝脾、养阴和胃。呃逆案证属胃阴不足、脾虚气逆,治以健脾养阴、和胃降逆。慢性腹泻案,证属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治以调补脾肾、疏肝解郁。其治疗用药在辨证基础上,重视调理气机,顾护中气,可为临床辨治脾胃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六经治法具有以下特点:太阳脾胃病,治当发表祛邪,鼓邪外出;阳明脾胃病,治当通下祛邪;少阳脾胃病,当以和解为法;太阴脾胃病,当以理中为法;少阴脾胃病,治当扶阳抑阴;厥阴脾胃病,治当土木两调,清上泻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郑绍周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证经验。瘀毒热结,络脉阻滞为致病之要;风邪侵袭,直中头面为发病之引;正气亏虚,五脏失养为成病之因。谨守病因病机,立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之治法,祛邪不忘扶正固本,加强情志调摄。治疗上,秉持“一方治一病”理念,自拟解毒活血止痛方为核心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尤善用大剂量葛根以解诸毒、通经脉,并配合补肾益气药祛邪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20.
张忠德教授以甄氏平调五脏法辨治间质性肺疾病,强调治疗时不应将病位局限在肺,而应洞察病因,探寻失衡脏腑所在,重视五脏的整体恒动性,治以平调五脏、恢复其动态平衡。甄氏平调五脏法已反复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