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后斜轴位T2WI在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显示中的价值。方法 20名正常志愿者行踝关节常规序列MR扫描,再进行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显示情况。结果常规MR扫描图像清晰显示距腓前韧带10例,跟腓韧带6例;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图像清晰显示距腓前韧带18例,跟腓韧带15例。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MR扫描(P<0.05)。结论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可显著提高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显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程度(3D核磁共振表现)与X线踝关节应力位测量数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治疗的有踝关节韧带损伤病史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选患者测定X线踝关节应力位上距骨倾斜角度和距骨前移距离;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主要是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在MRI上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X线应力位测量数值(距骨倾斜角度和距骨前移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完整的腓距前韧带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为(3.97±1.76)°,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为(3.86±1.18) mm;完整的腓跟韧带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为(5.64±2.13)°,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为(4.37±1.54) mm。随着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增加,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增大,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外侧韧带(腓距前韧带与腓跟韧带)损伤程度与X线踝关节应力位下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之间呈正相关 (r=0.748,P<0.001;r=0.425;P=0.002;r=0.487;P<0.001;r=0.402,P=0.004)。结论: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与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和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之间(特别是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前、后斜轴位磁共振T_2WI扫描在外踝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长垣县人民医院52例(均存在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损伤)外踝韧带损伤患者,采取踝关节MR常规序列和前、后斜轴位磁共振T_2WI扫描。以临床和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扫描方法对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采用前、后斜轴位磁共振T_2WI扫描对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92%、88.46%,均高于MR常规序列扫描的30.77%、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外踝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前、后斜轴位磁共振T_2WI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斜轴位扫描方式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均经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后再行前、后斜轴位T2WI扫描,分别观察两种扫描模式对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结果 常规扫描30例患者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共60条,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在胸外科非心脏病患者术前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TET异常的33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CHD的金标准。比较TET阳性组和可疑阳性组的CHD阳性预测值以及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对TET阳性预测值的影响。结果  336例患者中,男性252例(75%),女性84例(25%);平均年龄(59.77±7.92)岁。TET阳性组对CHD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可疑阳性组(36.36% vs 23.04%,P =0.008);TET老年组(年龄≥60岁)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中年组(年龄<60岁)(40.35% vs 15.76%,P =0.000);TET男性组高于女性组(31.35% vs 19.05%,P =0.030);高血压组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非高血压组(57.69% vs 22.89%,P =0.000);糖尿病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非糖尿病组(62.07% vs 25.08%,P=0.00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ET可作为术前CHD常规筛查手段以评估手术风险,指导制订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TET阳性较可疑阳性具有更高的CHD阳性预测值。老年人较中年人、男性较女性、高血压或糖尿病较无高血压或无糖尿病的TET阳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ICF)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分型,并探讨分型的一致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将64例ICF归纳分为:掌侧型、背侧型、劈裂型、塌陷型和塌陷伴劈裂型。采用Kappa方法分析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分型一致性。根据分型指导45例有移位ICF手术入路和复位固定方法的选择,无明显移位骨折13例和有移位但患者拒绝手术6例均采取保守治疗。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背侧型、掌侧型、劈裂型、塌陷型和塌陷伴劈裂型分别为:13、3、10、25和13例。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Kappa系数分别为0.875~0.900和0.900~0.925,高度一致性。均获13~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手术组1例塌陷伴劈裂型骨折因手术复位不满意,保守组5例塌陷型骨折因拒绝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均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功能恢复为可,其余均为优或良。手术组与保守组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97,P =0.041);塌陷和塌陷伴劈裂型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P =0.003)。结论  ICF分型较好地反映了骨折特点,对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疗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与中低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09例近视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比较高度近视(n=52)-6.00 DS-10.00 DS与中低度近视(n =57)-0.50 DS-6.00 DS对生活质量影响有无差异。结果  高度近视比低中度近视生活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高度近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结论  与低中度近视比较,高度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合眼底检查观察产后妊娠高血压疾病(以下简称妊高征)疾病眼底病变。方法  产后妊高征48例患者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OCT检查、眼底照相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①48例患者96只眼中OCT检查异常72只眼(75.00%),其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40只眼(55.56%),色素上皮层及椭圆体带改变22只眼(30.56%),其他改变如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10只眼(13.88%)。②48例患者96只眼眼底检查,其中Ⅰ期4只眼(4.17%);Ⅱ期12只眼(12.50%);Ⅲ期80只眼(83.33%)。③将妊高征患者产前妊高征分级和产后眼底检查做等级相关性检验,发现眼底检查结果与妊高征分级呈正相关(C=0.545,χ2=56.991,P =0.000);将妊高征患者产后就诊于眼科时的血压分级和眼底检查做等级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无相关性(C=0.117,χ2=2.633,P =0.853);眼底检查与OCT检查结果做等级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呈正相关(C=0.324,χ2=20.130,P =0.000)。结论  对妊高征患者行产后眼部检查非常重要,眼底结合OCT检查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妊高征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二维图像数据准确构建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后股骨软骨缺损面积大小对膝关节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膝关节MRI图像建立包括股骨、胫骨、内外侧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髌骨及髌韧带的仿真膝关节数字化模型,在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后的仿真数字化模型上于股骨内侧髁部最容易损伤部位虚拟0.49、0.80、1.0、1.70、2.56及3.24 cm2大小的缺损模型,在股骨上施加1 150 N垂直压应力,类似于在步态周期中的伸直状态,主要分析膝关节软骨及半月板最大压应力与最大剪切应力。结果  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后股骨内侧髁部软骨缺损对内外侧间室接触应力均有影响,但以内侧间室影响较为明显。结论  利用仿真膝关节数字化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正常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及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后缺损面积大小对膝关节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破裂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保障母胎安全。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有剖宫产史并再次妊娠至中、晚期的孕妇,诊断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82例。其中局部肌层菲薄(厚度<1.0 mm)49例,局部肌层缺失33例。上述所有患者在超声检查后12 h内行再次剖宫产术,其中77例术中成功探查瘢痕。将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子宫疤痕破裂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为87.0%,其中诊断子宫破裂及不全破裂的符合率为84.4%。结论  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估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子宫疤痕缺陷,对临床医师及时采取必要治疗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MRI对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冰冻断层切片技术,将30例侧踝、距下关节制成4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斜横断位)的薄层断层标本,观察各韧带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及其附着、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距腓前韧带在横断位,跟腓韧带在斜横断位,距腓后韧带在冠状位,颈韧带在冠状位,距跟骨间韧带在矢状位断面上,为最佳观测方位,并提出了各韧带在断面上的辨认标志。结论 依据辨认标志和选择合适的观测方位有助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在断面标本上的观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踝关节扭伤患者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接诊的97例踝关节扭伤超过3个月且存在临床症状的ATFL损伤患者为损伤组,同期征集11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踝关节自然状态和应力状态下探查纳入者两侧ATFL的回声变化并测量ATFL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统计分析两组纳入者的ATFL数据变化。结果 损伤组患者的ATFL边界大部分欠清晰,韧带回声紊乱;对照组纳入者的ATFL边界清晰,回声均匀,两侧ATFL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两侧的ATFL比较,损伤侧ATFL的长度和厚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然状态下损伤组患者的ATFL长度和宽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力状态下损伤组患者的ATFL长度和宽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应力和应力状态下两组纳入者的ATFL长度、宽度和厚度差值比较,结果显示损伤组患者的ATFL长度和厚度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宽度变化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扭伤后患者的ATFL长度在应力和自然状态下均明显变长,且ATFL长度变化的差值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任意角度的平行范围重建(PRR)对眶尖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眶尖区骨折患者的MSCT单独轴位、轴位+斜矢状位、轴位+冠状位,轴位+斜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MPR+PRR成像对眶尖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在轴位+MPR+PRR检出的58例眶尖骨折患者中,通过横断面图像、横断面+矢状面检出、横断面+冠状面检出、轴位+斜矢状位+冠状位分别检出31、35、44、47例;轴位+MPR+PRR成像总检出病灶455处,明显高于单独轴位、轴位+斜矢状位、轴位+冠状位,轴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检出的病变处,轴位+MPR+PRR成像与单独轴位、轴位+斜矢状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定位更准确,可发现更细微的病变。结论:在眼外伤的诊断中,MSCT冠状位、矢状位、MPR+PRR是轴位图像必要的补充诊断方法,并且MPR+PRR在眼外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疑有眶尖骨折的患者,MPR+PRR应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RI研究膝关节胫骨髁间后区积液作为一种间接征象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抽取136个有关节镜结果的膝关节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列表计算胫骨髁间后区积液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全部136个膝关节有交叉韧带损伤41个,其中发现胫骨髁间后区积液39个(39/41),未发现胫骨髁间后区积液2个(2/41)。无交叉韧带损伤95个,发现胫骨髁间后区积液的53个(53/95),未发现胫骨髁间后区积液的42个(42/95)。胫骨髁间后区积液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度95.1%,特异度44.2%,阳性预测值42.4%,阴性预测值95.5%。结论:在包裹交叉韧带的滑膜完整的前提下,交叉韧带损伤所致的少量出血和渗出是导致胫骨髁间后区积液的可能原因。在同一前提下,当胫骨髁间后区没有发现积液时,交叉韧带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的比值对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71例腰腿痛患者行CT/MR检查,以MR双旁正中矢状面图像上硬膜囊后方是否出现黄韧带压迹为依据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同时对50例无腰腿痛志愿者行腰椎CT/MR检查:再以CT/MR轴面分别选取L3~4、L4~5、L5~S1间盘下缘层面,测量其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比值(简称厚度斜径比值),分析其与MRI阳性符合率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结果阴性组(35倒)共210条黄韧带,厚度为(3.01±0.72)mm,厚度斜径比值为0.19±0.04:阳性组(36例)共119条黄韧带,厚度为(3.94±0.84)mm,厚度斜径比值为0.28±0.O6;对照组黄韧带厚度为(3.16±0.85)mm,厚度斜径比值为0.19±0.04,阳性组黄韧带厚度与阴性组或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阳性组厚度斜径比值与阴性组或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厚度斜径比值〉0.24为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8%、89.6%、73.6%:黄韧带厚度、厚度斜径比值与临床症状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0.86,P值均〈0.05);黄韧带厚度、厚度斜径比值两种测量方法对临床症状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测量黄韧带厚度斜径比值较单纯测量黄韧带厚度对判断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更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患者术前个体化CT评估的螺旋CT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寰枢椎正常解剖关系下 ,5具成人干骨标本薄层 (1mm)螺旋CT扫描 ,并收集 10例上颈椎正常成人螺旋CT资料 ,均 1mm层厚多平面重建 (MPR)C2 椎弓根部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式显示解剖结构的状况 ,及术前个体化CT评估可行性和安全性中的价值 ,并拟行钉道设计。 5具已CT评估的干骨标本示范后路行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及一侧钻孔设置经枢椎椎弓根钉道 ,同前方法CT扫描并重建图像 ,分析钉道。结果 :C2 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 (称斜冠状面 )相、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相及斜横断面相、枢椎标准横断面相共同构成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术前个体化CT评估的理想三维断面影像 ,可观察C2 椎弓根形态、骨质状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准确测量枢椎椎弓根的大小、走行方向。根据这些三维影像可进行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结论 :枢椎CT常规冠状、矢状面重建不能满足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前CT评估的需要 ,需多平面重建方可更准确术前CT评估 ,进行术前三维钉道设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临床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32例,术前进行常规MRI、DWI、DCEMRI扫描,评估不同成像方法临床影像特征以及子宫内膜肌层浸润和术前分期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分级关系。结果 DWI诊断病灶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常规MRI与DCE-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诊断ⅠA期36例(66.66%)、ⅠB期28例(73.68%)、Ⅱ期17例(60.71%)、Ⅲ期7例(58.33%),与病理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0.691,P=0.000;DWI诊断ⅠA期45例(83.33%)、ⅠB期34例(89.47%)、Ⅱ期24例(85.71%)、Ⅲ期12例(100.00%),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K a p p a值=0.825,P=0.000;DCE-MRI诊断ⅠA期41例(75.92%)、ⅠB期32例(84.21%)、Ⅱ期20例(71.42%)、Ⅲ期10例(83.3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0.777,P=0.000。结论 DWI较常规MRI与DCE-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浸润状态及分期判断效能更高,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正常肩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结合断层解剖标本,分析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分两组资料,MR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纵向驰豫时间(T1WIFSE)序列扫描。一组为正常尸体标本,共40具,连续切割断层标本大体解剖与相应层面MRI扫描图像对照分析。另一组为正常肩关节人群,共14例,结果:MRI显示肩袖,盂唇,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并且与断层标本相一致,这些上于其成分为纤维结缔组织或者纤维软骨,在MRI所有序列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观察肩袖、盂唇盂肱上、下韧带,喙肱韧带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较好,斜冠状位观察肩袖,盂唇,喙肱韧带。盂肱下韧带较清楚,喙肩韧带在3个标准体位显示均不满意。结论:MRI清楚显示了肩关节及其相关结构,对于了解正常肩关节的解剖和肩痛的病因病理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