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松嫩平原碱斑进展演替实验群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碱斑上建植的羊草(Leymuschinensis)群落、星星草(Puccineliatenui-flora)+羊草群落、星星草群落、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群落、虎尾草(Chlorisvirgata)群落5个实验群落的土壤化学特性、种类组成、生产力,以及各种群的营养繁殖特征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实验群落在0~30cm的土壤均为pH值>10,仍处于碱土生境,各群落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电导率呈递增趋势,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实验群落土壤电导率与pH值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经过5年种子的自然传播和营养繁殖,虎尾草在各群落中广泛生长,羊草已在星星草群落和野大麦群落中定居,星星草已侵入羊草群落中。群落总生物量以野大麦群落最高,羊草群落最低。各群落冬性芽和冬性蘖的数量远远多于现存种群数量。5个群落均将沿着进展演替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碱五进展演替实验群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碱斑上建植的羊草群落,星星草+羊草群落,星星草群落,野大麦群落,虎尾草群落5个实验群落的土壤化学特性,种类组成,生产力,以及各种群的营养系列特征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实验群落在0-30cm的土壤均为pH值〉10,仍和于碱土生境,各群落均随着土层度的增加电导率呈递增趋势,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东北羊草草地割草场的钙、镁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群落中,植物根的钙、镁含量最高,季节变化规律是在生长旺季较高。羊草地上部分钙、镁积累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基本为S型,寸草苔和针蔺为双峰型。群落地下部分钙、镁积累量分别占群落总积累量的97.13%和92.08%。群落中钙、镁积累量仅占根层土壤钙、镁贮量的0.05%和0.03%,占根层土壤交换性和水溶性钙、镁贮量之和的52.2%和14.62%。植物各器宫中钙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镁。  相似文献   

4.
不同利用方式下潮棕壤交换性钙镁的剖面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对潮棕壤0~150 cm土层中土壤交换性钙(Ca)和交换性镁(Mg)的剖面分布及Ca/Mg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交换性Ca含量及储量差异不明显;林地各土层的土壤交换性Mg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田(P<0.05);交换性Mg储量大小依次为林地、玉米地、撂荒地和水稻田(P<0.05).不同利用方式交换性Ca/M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 cm以下土层水稻田Ca/Mg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P<0.05).土壤生态系统中Mg的优先固持、土壤管理以及植物自身的特性如生物量的循环速率、生物量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分配、根系的分布等,对土壤剖面中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构成以及土壤交换性Ca库和Mg库的重建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羊草群落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群落中,钾与钙、镁、锰、铜、锌五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之间具倒数关系;钙、镁、锰、铜、锌五种元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其中,钙与镁、铜之间的关系密切(r)0.9);羊草群落吸收较多的钙可防止锰、铜和镁的毒害作用,并对钾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中典型植物虎尾草、碱茅、芦苇和羊草群落为对象,分析了4种植被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盐碱度与土壤呼吸碳排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4种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15:00,而谷值大多出现在21:00-1:00或3:00-5:00;4种植被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7、8月的土壤呼吸速率(3.21~4.84 μmol CO2·m-2·s-1)最高,10月最低(0.46~1.51 μmol CO2·m-2·s-1);各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虎尾草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表层含水量极显著相关,芦苇和羊草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的相对湿度显著相关.土壤盐分含量明显抑制了土壤CO2排放量,土壤pH、电导率和土壤交换性钠可以解释该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87%~91%.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植物钙含量特征与高钙适应方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斯特地区土壤的高钙含量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生理特征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高钙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速率及磷代谢, 从而限制了许多物种在该地区的分布。选取贵州4个石漠化程度不同的地区, 测定采集地内45种优势种或常见种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全钙含量以及土壤的交换性钙含量。通过分析喀斯特地区植物与土壤钙含量的特征发现: 喀斯特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钙含量平均值; 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对植物地上部分钙含量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 对植物地下部分钙含量的影响显著; 不同类别植物的钙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蕨类植物地上部分钙含量平均值明显低于被子植物; 不同类别植物钙的分布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相近, 而双子叶植物的地上部分钙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分析了喀斯特地区14种优势灌木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钙含量的差异性以及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相关关系, 以此为根据将14种优势植物对土壤高钙的适应方式分为3种类型: 随遇型、高钙型和低钙型。随遇型植物的钙含量主要受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影响, 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均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高钙型植物具有较强的钙富集能力, 其地上部分即使在低钙含量的土壤中也可维持较高的钙含量; 低钙型植物的地上部分即使在高钙含量的土壤中亦可维持较低的钙含量。对植物适应钙的不同方式的研究可用于筛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所需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松嫩草甸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和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土壤脲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体中随土层的加深,其活性逐渐递减。各群落0~10 cm土层中的土壤脲酶活性与月平均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脲酶活性受多种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影响,对于羊草群落,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有机质>速效氮>C/N>容重>全氮>速效磷;碱茅群落为:有机质>C/N>全氮>容重>速效磷>速效氮>pH值;虎尾草群落为:全氮>有机质>速效氮>pH值>C/N>速效磷>容重。对该地区土壤肥力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C/N和土壤容重对土壤肥力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土壤脲酶活性所占的比重较小,它不能完全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施肥方式和园龄对洛川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施肥方式和园龄对土壤钙素含量和钙素贮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世界苹果优生区的陕西省洛川县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园龄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碳酸钙、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及其贮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洛川县苹果园土壤钙素递减式退化现象严重,长期大量单施化肥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现象明显大于化肥与农家有机肥配施苹果园,单施化肥苹果园比化肥与农家有机肥配施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碳酸钙、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平均含量分别减少38.8%、25.4%和5.6%,3种形态土壤钙素贮量依次减少36.4%、26.0%和4.3%;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程度随园龄增加不断加剧,园龄>25年苹果园比园龄≤10年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碳酸钙、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平均含量分别减少48.8%、69.4%和39.5%,3种形态土壤钙素贮量分别减少40.8%、64.1%和33.0%.长期大量单施化肥和长期种植苹果树均对土壤碳酸钙、水溶性钙、交换性钙有明显的耗竭作用,钙素递减式退化特征明显,化肥与农家有机肥配施能够有效减缓土壤钙素退化,对于园龄>25年的高龄苹果园应加强土壤钙素管理.施肥方式是苹果园土壤钙素递减的驱动因素,钙素递减呈现出明显的时(园龄)空(土层深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恢复演替系列4个群落优势种种子源库、土壤种子库及幼苗库进行了比较,建立了种子流模型.结果表明:演替初期虎尾草群落优势种种子源库密度最大,为(446182±180455)粒.m-2,分别是演替中期星星草群落的7.2倍、演替后期星星草 羊草群落的11.4倍、演替顶极羊草群落的164.8倍.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密度均以虎尾草群落最大,分别为(63650±14541)粒.m-2和(39160±15192)株.m-2,羊草群落最小,分别为(14310±7686)粒.m-2和(790±745)株.m-2,大体呈随着恢复演替进程而递减的趋势.全体演替系列群落输出的实生苗均以虎尾草为主,占79.8%~100%.在种子流中,优势种的种子源库向土壤种子库输入率在10%~35%之间,输出率差异则较大,虎尾草群落高达62.3%,但星星草群落和羊草群落均没有优势种的幼苗输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盐碱化土壤上的羊草群落进行及定位连续观测,分析了它和土壤盐碱化程度及非毛管孔隙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盐碱生境下羊草群落生物量的形成规律以及土 盐碱化程度对其影响,结果证明,盐碱生境对羊草群落在一个生长季内的生物量形成过程无本质影响;群落的生物量随返青后天数增加而呈S型曲线上升,二者间的数学关系可用修改的Logistic方程Y=Y m/1 Ae-bx C描述。土壤盐碱化程度可影响该方程的各参数,随土 盐碱化程度加剧,生物量最大增长值Ym和本底生物量C明显变小,到达S型曲线拐点的天数减少,羊草群落生态优势度随土壤盐度增大呈倒S型曲线下降,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大而呈正S型曲线上升,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盐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都是影响优势度的不同忽略的重要因素,但前者的重要性大于后者。用方程可获得最佳拟合结果及3个生态因子相互关系的总体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锡林河流域温带典型草原一退化群落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总体趋势是夏季高,其它季节低,但季节动态呈现不规律的波动曲线;2)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 cm、10 cm、15 cm和25 cm的土壤温度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在低温时比高温时更显著;3)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消除气温的影响后则呈更为显著的乘幂关系;4)根据变量在p=0.05水平上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关于土壤呼吸与气温和10~20 cm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模型:y=5 911.648×e0.04216Ta×M20. 90758 (R2=0.8584,p<0.0001) ,这一模型比单变量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情况;5)实验期间土壤呼吸的平均速率为661.35 mgC·m-2·d-1,以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 cm、10 cm、15 cm和25 cm的土壤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0值依次为1.63、1.47、1.52、1.70、1.90、1.97。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常见蕨类植物种对石灰土高钙环境的适应方式,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区域的11种常见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其根际土及植株钙素的含量特征, 分析了这11种植物对土壤钙素的吸收情况, 以及钙素在植株各器官间的运转和分配情况。研究显示, 在酸性土区,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根际土的钙有效度显著高于其他10种蕨类植物; 受酸性土钙含量低的影响, 厌钙植物种的植株钙含量显著低于专性钙生植物种; 除肾蕨和金星蕨(Parathe- lypteris glanduligera)外, 酸性土区各植物种的植株各器官中钙含量为成熟叶>根>幼叶, 石灰土区植株各器官的钙含量为根>成熟叶>幼叶, 广布种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 nervosa)的植株器官钙含量特征在石灰土和酸性土间存在差异; 各专性钙生植物种的植株钙含量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1)肾蕨可通过富集、活化根际土钙素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2)土壤供钙条件会影响植株钙含量, 且在不同土壤钙环境下, 植株各器官钙含量特征的差异与其对土壤钙含量变化的适应行为有关; (3) 5种专性钙生植物种对钙素的需求有差异, 且其面对高钙环境起主导作用的适应方式也有所不同, 柳叶蕨(Cyrtogonellum fraxinellum)、贯众(Cyrtomium fortune)、蜈蚣草(Pteris vittata)具有嗜钙或喜钙的特性, 而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属于低钙植物种。  相似文献   

14.
湖南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湖南烟区主要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元素含量状况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8.87cmol/kg,以红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16cmol/kg,以黄棕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钙镁比值大小依次为:红壤(11.74)>水稻土(10.25)>黄壤(6.84)>黄棕壤(6.14),在烟叶实际生产中,应重视镁肥在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施用;(2)烟叶钙含量偏高(21.93g/kg±4.37g/kg),烟叶镁含量偏低(2.52g/kg±1.26g/kg),两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3)整体来看,烟叶钙含量随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的升高和镁含量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烟叶镁含量随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的降低可能引起烟叶钾含量的提高,从而使得烟叶钾素和镁素含量达到较好的平衡;(5)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烟叶其它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有利于烟株对硼和氯素的吸收,对氮、锌和锰素的吸收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土壤交换性镁有利于烟叶总糖、硼素和锰素的积累,对氮、磷、铁和锌素的吸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固沙林在0、5、13、21和28年的一个时间序列上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1) 土壤肥力随着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表现为土壤粘粉粒含量、持水性能、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N)含量、潜在土壤呼吸在时间梯度上的增加,以及土壤容重和pH值的下降,0~5 cm表层土壤的恢复显著高于5~20 cm土壤;2) 在人工植被建立和发育的早期阶段 (0~13年),土壤肥力恢复的速率明显高于群落后期的演替阶段(13~28年);3) 灌丛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富集效应,随着人工群落发育时间的延长,“肥岛”面积扩展,富集率降低;4) 随着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善,侵入的草本植物种类数量、植被盖度增加,简单的人工植被向复杂的灌草群落演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黄果厚壳桂群落元素含量特征 ,分析了其中 9个种不同器官的 6种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1 )群落中植物不同器官的元素含量大小为 ,N:叶 >皮 >根 >枝 >茎 ,P:叶 >枝、皮 >根 >茎 ,K:叶 >皮 >枝 >根 >茎 ,Ca:皮 >叶 >枝 >根 >,Mg:叶 >皮 >根 >枝 >茎。 2 )椎栗、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和双盖蕨是群落中含 N量较高的种 ;椎栗、云南银柴和双盖蕨含 P量较高 ;各个种的含 K量相似。 3)养分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差异 ,上层种叶子含 P量高于下层种 ,但含 K量区别不显著。上层种茎 N、P、K含量显著低于下层种。黄果厚壳桂种群 ,其不同层次个体养分含量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但下层个体茎养分高 ,上层个体茎养分低。 4)群落不同元素间具有许多显著相关的元素对 ,其中 N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 Mg、P,再次是 K,而 Na不与其它任何元素相关 ,Ca相关性很少。从器官角度看 ,茎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 ,而枝、皮最少。  相似文献   

17.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保铃棉(Gossypium hirsutum)‘972’、‘109B’、‘690’与‘154’种植后对江苏沿海的大丰旱作棉区与沿江的如皋水旱轮作棉区棉田杂草的影响风险。同地同期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保铃棉品系棉田杂草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量(N)、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与优势集中性(C)值在对照品种(‘泗棉3号’与‘苏棉16’)棉田上下波动,优势种及其多度基本接近。两地五期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各保铃棉品系杂草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都略高于对照棉,而优势集中性都略低于对照棉。不同抗性保铃棉品系棉田杂草群落特征参数组分对群落多样性的直接间接作用与对照品种棉田的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态类型棉区的保铃棉高抗、中抗品系与对照品种棉田杂草的种相似性系数与群落相似性系数都较高。上述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保铃棉品系棉田的杂草群落稳定性并不比对照品种的差,因保铃棉品系本身产生新的恶性杂草风险的可能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