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脂肪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早中期具有良好的疗效,那么针刺对脂肪细胞因子是否也有影响呢? 目的:验证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及针刺对2型糖尿病机体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7-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刚断乳的SD雄性大鼠100只,平均体质量50 g左右,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20只,高脂饲料组80只,高脂饲料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普通饲料组平均体质量20%为食源性肥胖大鼠。 方法:给4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成功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2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后三里、内庭和胰俞,1次/d)及优降糖组[格列本脲片1.6 mg/kg给药,1次/d],每组各9只,处理4周,与随机抽取的9只正常饲料大鼠做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以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 结果:模型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或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下降(P < 0.05或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 < 0.01),接近正常组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所下降,和正常组仍有差异;模型组、正常组、针刺组、优降糖组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无明显关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针刺和优降糖均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针刺作用优于优降糖。  相似文献   

2.
背景:肉毒碱是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代谢的惟一转运载体,其在机体内水平对血脂代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目的:观察肉毒碱对高脂饲料喂养兔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及比较医学科完成。 材料:普通级健康纯系雄性新西兰兔14只,体质量(1.98±0.22) kg,用于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 方法:1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7只。对照组仅用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补充肉毒碱200 mg/kg 体质量。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0,2,3,4周称体质量并抽取耳动脉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和血清游离肉毒碱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体质量的变化以及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和血清游离肉毒碱水平。 结果:14只新西兰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4周内,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自第2周开始,实验组兔血清游离肉毒碱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3周后,实验组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补充服用肉毒碱能够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糖代谢、脂质代谢、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水平,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另收集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结果(1)两组间性别比、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WHR、SBP和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脑梗死组血清抵抗素、瘦素、胰岛素、FBG、LDL-C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HDL-C和QUICK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C和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与BMI、SBP、DBP、胰岛素、FBG、LDL-C和hs-CRP呈正相关(P<0.05),与QUICKI和HDL-C呈负相关(P<0.05),与WHR、瘦素、TC和TG无相关性(P>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与BMI、SBP、LDL-C和hs-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HDL-C和QUICKI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抵抗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过程中具重要调控作用.抵抗素不但参与糖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而且与高血压、肥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染料木横酮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有关大豆黄酮对脂代谢及抗氧化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年动物,它对幼年大鼠是否也具有类似效应,实验观察染料木黄酮对幼年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21日龄清洁级幼年期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为(85±5) g;染料木黄酮(Sigma公司),纯度>99%,制成5 g/L的受试液备用。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将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5 mg/kg体质量的染料木黄酮,对照组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体积分数为0.5的丙二醇混合液,隔天注射1次,连续7次。③实验评估:两组幼年期大鼠腹脂率、生化指标及内分泌激素。 结果:①腹脂率:染料木黄酮使幼年期大鼠腹脂率降低了6.51%。②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血糖含量升高了60.73%(P < 0.01),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降低了35.62%,22.73%,29.08%(P均 < 0.01)、4.46%(P > 0.05),24.12%(P < 0.01);肝脏中糖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70.04%,58.91%,和31.19%(P均 < 0.01);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及总脂酶分别升高了46.51%(P < 0.05),32.35%和42.08%(P < 0.05);琥珀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Na+-K+-ATPase分别升高了54.39%,86.45%,549.50%(P 均 < 0.01)染料木黄酮处理后大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7.07%,53.66%(P < 0.01)和21.72%,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1.54%(P < 0.01)。③内分泌激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46%,24.12%(P < 0.01),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了12.26%。 结论:染料木黄酮具有降低幼年期大鼠血脂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通过调节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γ及其相关脂肪因子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但其影响结果及作用机制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后,胰岛素抵抗C57BL/6小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γ、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脂联素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影响的作用机制。 方法:C57BL /6 小鼠经高脂饮食喂养10周后建立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建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与运动组。运动组进行为期6周,75% VO2max强度跑台运动;安静组同等条件下饲养不运动。使用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γ,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6周有氧跑台运动对小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γ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可显著增加小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表达(P < 0.01),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P < 0.05);并且可显著降低血液中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P < 0.05, P < 0.01)。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γ相关脂肪因子-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来间接调节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C57BL/6 小鼠胰岛素抵抗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背景: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方式,但高脂饮食仅能诱导50%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因此还需寻找更理想的2型糖尿病大鼠建模方法。 目的:选择食源性肥胖大鼠进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更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4周后,据大鼠体质量将高脂饮食组分为食源性肥胖组和食源性肥胖抵抗组。8周后,所有大鼠均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将注射10 d后空腹血糖> 7.8 mmol/L且稳定2周以上者纳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评价各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各组大鼠的2型糖尿病成模率。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食源性肥胖抵抗组相比,食源性肥胖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增加、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P < 0.01)。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食源性肥胖组2型糖尿病成模率高达100%,食源性肥胖抵抗组成模率仅为12.5%。由结果可知选择食源性肥胖组大鼠作为2型糖尿病造模对象,是2型糖尿病造模方法的成功改良。  相似文献   

7.
背景:脂肪细胞合成的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导致降低体质量,减少体脂。但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由于瘦素抵抗导致肥胖。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和下丘脑瘦素受体OB-Ra和OB-Rb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刚断乳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50~70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2006年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5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瘦素受体(OB-Ra,OB-Rb) 基因表达水平, 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血清中瘦素的含量以及下丘脑OB-Ra与OB-Rb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肥胖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OB-Rb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针刺组大鼠血清瘦素明显回降,而下丘脑OB-Rb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OB-Ra表达量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针刺可改善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状态以及促进下丘脑OB-Rb 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患者组分为奥氮平组(20例)、喹硫平组(31例)和利培酮组(25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体重,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①总的患者组体重、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②奥氮平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较利培酮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喹硫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血脂、血抵抗素和脂联素变化值在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治疗后体重增加>7%和<7%的两组患者比较,组间治疗前甘油三酯及抵抗素变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甘油三酯异常组和正常组间治疗后体重、治疗前胆固醇和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甘油三酯与胆固醇(r=0.39,P=0.01)和抵抗素(r=0.42,P=0.02)正相关,而与脂联素负相关(r=-0.51,P=0.002)。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5,P=0.03)。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可导致体重增加和脂代谢紊乱,而脂联素和抵抗素的升高可能参与药源性体重增加和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RPV1拮抗剂辣椒卓平(CPZ)作用于伏核对大鼠体质量及脂肪积累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病理性肥胖的治疗作用. 方法 4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A组,伏核注射CPZ 1 nmol/mL;B组,伏核注射CPZ 10nmol/mL;C组,偏离伏核靶点注射CPZ 10 nmol/mL;D组,背侧纹状体内注射CPZ 10 nmol/mL;后4组注射剂量为1 μL,每侧每天1次,连续给药3d.观察注射后1周及3周大鼠体质量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及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解剖各组大鼠观察其体脂含量. 结果 A组大鼠在给药1周后体质量为起始体质量的(126.31±10.25)%,B组大鼠给药1周后体质量为起始体质量的(115.87±13.90)%,2组大鼠均较对照组大鼠(148.78±6.98)%的增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周后B组大鼠体质量为起始体质量的(132.82±15.8)%,仍较对照组大鼠(164.86±6.34)%的增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A、B组大鼠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3.2±0.78)g和(3.2±0.53)g,较对照组(10.26±1.76)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周后B组大鼠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5.46±0.94)g,仍然低于对照组(10.33±1.3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结果显示B组大鼠体脂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PZ拮抗伏核TRPV1受体对大鼠体质量增长及脂肪积累有较明显的抑制性中枢调节作用.TRPV1拮抗剂有可能成为理想的特异性神经病理性肥胖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首发抑郁症患者糖脂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方法:对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先进行简易体脂参数的测量,然后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其空腹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的浓度。结果:体脂参数、空腹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餐后0、1、3h血糖值,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症组空腹血糖值(FBS)、餐后2h的血糖值、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AUC)、T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值抑郁症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糖耐量减退(IG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IGT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糖脂代谢异常,临床医师应该对抑郁症患者的血糖、血脂进行随访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治疗糖脂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背景:残粒脂蛋白可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成脂诱导剂刺激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离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高脂餐后4 h抗凝血浆中的残粒脂蛋白,分别将0,50,100,150,200 mg/L残粒脂蛋白与10 mg/L胰岛素联合刺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油红O染色发现0,50 mg/L 残粒脂蛋白组有微量脂滴形成。100~200 mg/L残粒脂蛋白组红色脂滴逐渐增加,以200mg/L组红色脂滴最多。在50~2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细胞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与脂联素mRNA表达随残粒脂蛋白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P < 0.05)。200 mg/L残粒脂蛋白组脂联素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150 mg/L组(P < 0.05),但与100 mg/L 残粒脂蛋白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表明残粒脂蛋白通过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上调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与人群中骨关节病发病率增高呈正相关。而对于高糖高脂饮食是否参与关节软骨退变过程从而诱发骨关节炎,其参与机制又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经高糖高脂喂养后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探索饮食在关节软骨退变过程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9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0只,体质量约2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方法:①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作。②高糖组饲以高糖饲料(37%的蔗糖混合63%的普通饲料)。③高脂组饲以高脂饲料(20%猪油混合80%的普通饲料)。④高糖高脂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37%蔗糖、10%猪油混合53%基础饲料)。 主要观察指标:每4周末抽取空腹血样,测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记录体质量变化。28周后取兔膝关节行大体观察后,取股骨髁部软骨行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糖高脂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都显著升高,而胰岛素水平先升高后显著降低,上述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高糖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光镜和透射电镜下,高脂饮食组和高糖高脂饮食组可见潮线消失、软骨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软骨细胞固缩等形态变化,高糖组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及高糖高脂饮食可诱发和加重软骨损伤,提示其可能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普伐他汀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海马区早老素-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降血脂药普伐他汀对慢性脑缺血(CVI)大鼠脑海马区早老素-1(PS-1)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普伐他汀组(7只)、单纯脑缺血组(7只)及脑缺血+普伐他汀组 (9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于术后2个月测血脂,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及脑左侧海马区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海马区PS-1改变。结果 ⑴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升高。普伐他汀可使TC降至接近正常水平,LDL-C有不同程度下降,TG无明显改善。⑵各实验组血浆A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脑海马区匀浆中,空白对照组、普伐他汀组Aβ轻度升高,而脑缺血组显著升高(P <0.01),普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脑缺血组Aβ水平(P <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空白对照组及脑缺血组PS-1全长蛋白明显上调(P <0.05),而普伐他汀组、脑缺血+普伐他汀组PS-1蛋白可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降血脂药物普伐他汀在降低脑缺血后Aβ产生的同时抑制了PS-1的表达上调,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比较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及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复制建立的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7-08/2008-03于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清洁级3.0~4.0月龄健康纯种Wistar雄性大白鼠60只,体质量200 g。高脂饲料:62.8%基础饲料+20%猪油+150 g/L胆固醇+20 g/L胆酸钠+2 g/L丙基硫氧嘧啶。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普通饲养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养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后两组同时给予维生素D3,30万u/kg体质量,右后肢肌肉注射,1次/月。 主要观察指标:①于内膜损伤后术后30 d,各组大鼠取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变化。②于内膜损伤后术后7,30,90 d时,取大鼠左后肢股-腘动脉,行苏木精-伊红等染色,光镜下观察股-腘动脉的病理变化。 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与正常饮食组大鼠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胆固醇 ,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病理显示:7 d高脂饲养组内皮细胞少量脱落,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弹力板松弛,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90 d高脂饲养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增多、增厚,为早期硬化改变。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内膜增厚、大量吞噬脂质、类脂质细胞、管腔闭塞。 结论:单纯给予大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不易形成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大鼠股-腘动脉内注入蒸馏水损伤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可较快形成与人动脉硬化闭塞症相似的、较成熟的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三七总皂苷能阻断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增强一氧化氮的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环,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关于三七总皂苷对酒精性骨坏死防治作用的研究尚少。实验拟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酒精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广西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材料:三七总皂苷由江苏康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32020670)。4周龄大白兔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相结合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并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培养,不加酒精和三七总皂苷;模型组:每次更换培养液时加酒精0.09 mol/L;50 mg/L三七总皂苷组:每次更换培养液时, 加0.09 mol/L酒精与三七总皂苷50 mg/L;100 mg/L三七总皂苷组:每次更换培养液时, 加酒精0.09 mol/L与三七总皂苷100 mg/L。③实验评估: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①干预14 d时,模型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明显低于三七总皂苷干预组和空白组(P < 0.05)。三七总皂苷干预两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干预21 d时,模型组脂滴最多,三七总皂苷干预两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 0.05),空白组未见明显脂滴出现。③三七总皂苷干预组和空白组三酰甘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三七总皂苷干预组和空白组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低于模型组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P < 0.05)。 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抑制酒精诱导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而促进成骨分化,可能有治疗酒精性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由于对药物疗法不良反应的担忧,近几年人们对使用针灸治疗癫痫越来越感兴趣。尽管现已报道了不少针灸抗癫痫作用的临床证据,但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研究电针(EA)对癫痫大鼠自发性复发性癫痫(SRS),以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G)区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针刺或电针穴位治疗,8周后观察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分别取5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GAD67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减少了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与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刺激组和非穴位电针组中GAD67 mRNA水平与癫痫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D67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与CA3和DG区GAD67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1-6]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 目的:验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8-03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00~250 g,雌雄不限,鼠龄2.0~3.0月。 方法: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µg/(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注射7,14 d,每时间点取6只。 主要观察指标:对两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缺血周边区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 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Bax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 < 0.01)。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之后缺血周边区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拮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彪  黄碧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24):4787-4790
目的:调查分析长沙地区23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择长沙地区汉族健康男性志愿者232名,对调查方案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用DXA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全身扫描测定体脂水平及瘦体质量。分析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抵抗素与体脂无相关性。脂联素与体脂呈负相关(r= -0.216,P < 0.05),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消失(r= -0.006,P > 0.05)。脂联素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脂后,相关性存在。抵抗素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抵抗素与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均无相关性。脂联素与体脂相关,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由于硫酸锌半衰期短,必须多次给药,所以临床常用针剂剂型患者依从性差。 目的:利用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自制α-硫辛酸口服缓释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途径。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24只新西兰大白兔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硫辛酸组,每组8只。 方法:正常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即在普通饲料中加入1 g胆固醇和8 g猪油。硫辛酸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另外每只兔通过胃管给予自制硫辛酸缓释片300 mg/d。喂饲高脂饲料及预防性用药12周。 主要观察指标: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 结果:①纳入24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②喂饲高脂饲料后,模型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③硫辛酸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硫辛酸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模型组(P < 0.01)。 结论:自制α-硫辛酸缓释片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与成脂分化方向对骨再生和修复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别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和核心结合因子α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有调控作用。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变化与骨折愈合障碍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12在中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糖高脂饲料喂养。 方法:大鼠喂养8周后断尾法取血,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盐缓冲液。注射2周后断尾法取血,建立大鼠左胫骨牵引成骨模型,行左胫骨中上段骨干横行截骨,安置特制延长外固定架,牵引14 d。 主要观察指标:行X射线摄片比较2组大鼠牵引间隙内骨痂的形成;在组织学水平观察牵引骨痂内微骨柱及初始基质前沿形成及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形成,并计算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与骨髓腔面积百分比;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双侧股骨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心结合因子α1 mRNA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胰岛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0.01);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周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高于对照组(P < 0.05~0.01),说明2型糖尿病建立成功。X射线摄片显示,实验组大鼠骨折断端之间牵引骨痂形成明显减少,骨痂组织学检查表现为微骨柱基质排列紊乱,初始基质前沿浅染。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大鼠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占骨髓腔面积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 0.0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双侧股骨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表达上调(P < 0.05),核心结合因子α1 mRNA表达下调(P < 0.05)。 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障碍可能与2型糖尿病条件下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表达增加及核心结合因子α1mRNA的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