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为56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n=28,保留LCA)与高位结扎组(n=28,不保留LC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EA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253组)清扫数量、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EA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优于高位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既可达到彻底清扫淋巴结的目的,又能有效保障肠管血供,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促进肛门早期排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影响。 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5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术式,将接受IMA低位结扎者纳入低位结扎组127例,将接受IMA高位结扎者纳入高危结扎组88例。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低位结扎组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高位结扎组,其术后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两种结扎方式疗效相当,IMA低位结扎对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但较高危结扎有着更高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风险,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手术疗效。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1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92例,按照术中IMA结扎方式分为高位组(52例)和低位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功能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24±20.25)分钟和(146.24±22.64)分钟,失血量分别为(40.36±6.18)ml和(44.66±7.22)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24±2.18)枚和(13.94±2.07)枚,住院时间分别为(11.49±3.14)天和(12.48±3.8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和高位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6.63±2.78)小时和(44.48±4.21)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术后3个月、6个月排便功能评分优于高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5%(1/40),低于高位组的5.78%(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术后尿失禁或性功能障碍发生率17.5%(7/40),高于高位组的7.69%(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结扎方式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相同疗效,但低位结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中行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为114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LAR,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9)。观察组采用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照组采用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首次通气时间。结果: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吻合口漏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术中行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优于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直肠癌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自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和双吻合器等技术应用以来~([1]),直肠癌病人保肛率和生存率得到改善。在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中,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17%~([2])。吻合口漏作为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造成较差的预后。以往为保证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彻底,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是直肠癌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但肠系膜下动脉的结扎部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争议的焦点在于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于肿瘤根治度、吻合口漏发生率、自主神经损伤以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目前资料显示,保留LCA在保证吻合口血供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随着3D、4K高清腹腔镜的出现,以及能量平台等各种技术的进步,保留神经和血管的微创手术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前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肾前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清晰显露左结肠动脉的走行方向,注意保护之,在其远端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以保证近端肠管血运。余步骤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8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分为低位结扎组(n=126)和高位结扎组(n=156),比较两组术后LAR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ARS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126例低位结扎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发现,117例(92.86%)病人术后左结肠动脉通畅,仅9例(7.14%)病人术后左结肠动脉闭塞。282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ARS总发生率为:57.44%(162/282),42.91%(121/282),34.04%(96/282);术后3个月后无新发LARS病例。低位结扎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LA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46.83%vs. 66.03%,P=0.00;35.71%vs. 48.72%,P=0.03)。而术后12个月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LARS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下动脉最适离断平面.方法:对比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月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不同离断平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经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离断血管(334例)与远离根部2~4 cm处结扎离断血管(153例)比较,前者在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平均手术时间(7.8 min vs.12.6 min),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处平均出血量(4.8 mL vs.12.5 mL),平均肠系膜下动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除数(12.5枚vs.10.9枚)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者肠系膜下神经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肠管血供障碍.结论: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下动脉于根部结扎离断是安全可靠的.并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局部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术中从根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中从根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499例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4.4%。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浸润深度达到pT3和pT4的直肠癌病人,其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结论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达到pT3和pT4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在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时应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以提高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分型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根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性的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施行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38例根据IMA分型行精准保留LCA并廓清IMA根部淋巴结(保留LCA组),34例不保留LCA,行传统高位结扎术(高位结扎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口率及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高位结扎组术后2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2例吻合口漏,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与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并清扫根部淋巴结可达到肿瘤根治效果,并能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腹腔镜组),纳入同期经检查确认为非直肠癌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MSP)、高压区长度(high-pressure zone length,HPZ)、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蠕动波频率(anal peristaltic wave frequency,APWF)、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aximal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norectal inhibitory reflex threshold,AIRT)。并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5天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间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腹腔镜组ARP、MSP、HPZ、MTV显著下降(P<0.05),而RRP、AIRT则显著上升(P<0.05),APWF无明显改变。从术后第1个月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3、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15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具有短期、暂时的影响,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可恢复正常;术后患者体内发生剧烈的抗炎反应,术后第15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改进,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远期疗效也逐渐得到认可,最新指南逐渐推荐腹腔镜技术代替开腹技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习曲线长、技术难度大,仍存在诸多操作性问题,加之越来越清晰的"膜解剖理念"的出现,有必要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争议与难点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低位结扎组80例,高位结扎组76例。低位结扎组采用肠系膜下动脉低化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高位结扎组采用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斤根部淋巴结廓清。比较两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5年生存牢及并发症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位结扎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5.0%,高位结扎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吻合口瘘、性功能障碍和尿潴留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病率低于高位结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可达到直肠癌根治。与传统IMA高位结扎相比,对患苦的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病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Miles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变化,观察腹腔镜对患者IR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接受直肠癌Miles手术的52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组(28例),对比两组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术后72h IR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术后24h、72h的IR明显低于开腹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Miles直肠癌根治术能明显减少术后患者I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IMA根部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2008年间接受直肠癌手术并进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1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未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204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5% (10/105),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20.0%,2/10)明显低于无转移者(76.9%,70/91)(x2=21.54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5.764,P<0.05)为pT3、p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分化的直肠癌患者(Wald =7.818,P<0.05),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IMA根部淋巴结清扫与否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72/101)和70.6%(142/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99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9% (2/105)和7.4% (15/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5).结论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分化的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