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与文摘     
《治淮》1991,(1)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通过鉴定由河海大学和山东省济宁市水利局联合研究的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于去年9月24日在济宁市通过鉴定。来自国内的17名专家,认为该项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需水量,进行灌水。从1982年起,他们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试验,到1989年,累计推广面积6.21万亩,节约灌溉水1251.5万立方米,节电121千瓦小时,节约水费19.4万  相似文献   

2.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由河海大学水利系的李寿山和山东省济宁市水务局的许国郎等合作研究提出的。1982年以济宁市麦仁店灌溉试验站为重点进行了多年研究。由于"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保肥、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1991年1月通过由国家科委和水利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评估会"的评审,被认定为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3.
南京河海大学和山东省济宁市水利局联合研究的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新技术——水稻控制灌溉,于1990年9月通过鉴定。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生长期内各个时期需水量进行灌水。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他们找到了水稻控制灌溉的需水规律是:水稻插秧返青期内,水层控在5~25毫米之间;返青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上限控制在饱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及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特点,针对黑龙江省水田灌溉普遍缺水的状况,推广这项技术对全省水稻节水增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水稻技术节水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工省效宏的重要节水技术措施。进一步引导推进和大力发展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实现水稻技术节水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水利天地》2013,(2):50
1月11日,省水利厅举办了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厂师资力量培训班,各县(市、区)水利和农技部门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授课教师近2Q0人参加了培训。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郭彦文就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有关问题进行了讲  相似文献   

7.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一项工省效宏的重要节水措施。通过对水稻各个生育期的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分析,提出与之控制灌溉配套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实践,成效显著。文章介绍了通河县在这方面的具体灌溉试验,为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上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保护》2013,(3):78-78
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河海大学出版社重点图书《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由河海大学彭世彰教授和徐俊增教授编著。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作为我国促控栽培稻作理论又一新的代表成果,是河海大学几代研究人员持续性试验研究提出的水稻节水灌溉特色成果,汇集了作者及其团队20余年试验研究的精华,是“在实践中诞生,并经实践验证”的水稻节水灌溉理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龙江省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已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实践,控制灌溉技术使水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合理的土壤水分调节与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因此,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水利天地》2011,(6):34-37
1、什么叫控制灌溉?水稻控制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长时间保留水层,而是通过观测稻田土壤含水量多少判断灌溉与否的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控制灌溉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柳园口灌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呈萎缩趋势,一方面水资源日益紧张,另一方面水稻种植区大量存在用水浪费现象,大面积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通过柳园口灌区水稻种植区推广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节水达到63.92%,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9.85%,水稻产量稳定增产,说明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豫东引黄灌区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海林市海南灌溉试验站积极推广田间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不仅使农民增产增收,而且在节水的同时,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谓"水稻节水,八方受益"。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及试验概况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简称控灌,是指稻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5~25mm薄水层,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体积饱和含水量,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体积饱和含水量的60%~80%适宜组合。这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控制灌溉技术也称精准灌溉技术,它是精准农业的一部分,其原理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的特点,通过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研究而确定的灌溉新模式。控制灌溉是在水稻稳产增产的同时,提高了水肥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田间的积温,有利于水稻的优质高产。其特点是优质、高产,节水、高效,抗倒伏、抗病虫害。其本质,就是用控制灌溉的方式,使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各个过程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省推广水稻控灌节水技术(系指水稻灌溉改变历来水层淹灌为控制土壤水分灌溉,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以不同相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为灌溉下限(60~80%饱和含水量,而灌溉上限一般为  相似文献   

16.
《水利天地》2011,(4):37-45
前言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灌溉技术。2004年,黑龙江省与河海大学合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为期3年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验证了这项技术在高寒地区推行的可行性。近两年,我们又细化了控制灌溉技术的标准和模式,提出了适合寒区特点的控制灌溉分区模式,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精准农业的一部分,其原理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的特点,并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后,确定的灌溉新模式.控制灌溉的精髓,是在水稻稳产增产的同时,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增加了田间的积温,更利于水稻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辽宁省水稻生产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水稻需水特性和影响因子,采用典型调查法、灌溉试验法和彭曼法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分降水频率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水稻灌溉用水基本定额,为辽宁省水资源配置、灌溉规划设计、修订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及落实国家用水效率红线和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国内其它地区研究制定水稻用水基本定额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指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30mm)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发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齐齐哈尔管理局查哈阳农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结果显示,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粳稻生产基地,每年将为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粳稻2000万t,这对全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寒地的特点,2004~2009年,在全省22个试验站开展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摸索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文章阐述了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优势、寒地水稻节水优质高产调控原理及推广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