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沐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59-160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使用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分析。结果:1例人造血管内瘘堵塞进行溶栓后复通,1例改用永久性留置导管,1例改腹膜透析,5例正常使用。结论: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与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8例行高位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16例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中血流量充足,应用良好。1例因瘘管闭塞改留置长期导管透析,1例因心力衰竭改人造血管透析。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及优良的护理可预防内瘘阻塞,确保透析正常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管通路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正确使用、细心护理对长期使用特别重要.人造血管内瘘主要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现在,由于糖尿病、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使用人造血管的患者也不断增加.我院行人造血管植入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例,通过临床护理实践,现将护理及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六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48-149
目的:了解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技巧。方法:对21例高位动静脉内瘘透析病人,根据内瘘的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21例高位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内瘘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满足透析的需求。结论:良好的穿刺技巧,正确的内瘘护理可减少感染机会,充分保证透析,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常见、最理想的一种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生命线。其感染发生率低,使用寿命长,血流量充分,并能达到一个理想的透析效果。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内瘘使用良好,未有内瘘堵塞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的特点及方法并进行持续干预,以提高内瘘自我护理的质量.方法:对8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进行持续干预,包括术前干预、术后干预、内瘘强化护理.结果:86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有力,穿刺成功率98%、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对内瘘自我护理的持续干预,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方法:对83例血液透析患者从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5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护理,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中的使用和护理.方法:对2004-2008年内19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的回顾性总结.结果:11例未出现并发症,使用1-3年;3例进行取栓术后持续使用;2例取栓术后再堵塞,改为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1例:使用4个月后阻塞,病人拒绝手术改为腹透;1例术后15个月后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28月后锁骨下静脉狭窄,术肢肿胀.结论:正确使用和加强护理宣教对延长人造血管内瘘寿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从内瘘术后到使用过程中采取保护性使用措施。加强内瘘术后护理,避免内瘘未成熟前的使用;掌握正常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止血和包扎方法;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等。结果有效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95例血液透析患者最多1 440次,最少235次,平均450次。平均使用时间48个月,4 a以上使用率达93.2%。结论加强内瘘术后护理和注意透析中内瘘的保护性使用,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向心和离心方向交替穿刺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维持性血透使用腕部动静脉内瘘的68例患者,根据动脉前次穿刺方向、穿刺点针眼愈合情况及血管充盈走行采取向心和离心交替穿刺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其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腕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部动静脉内瘘应用向心和离心方向交替穿刺动脉端血管进行血液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并且减轻了血液透析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刘丽  黎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42-142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①功能良好的内瘘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是保证透析充分的前提条件。②现就本院肾内科2009年12月使用动静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股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先决条件,如何保证及时有效的透析效果,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血液透析时病人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动静脉内瘘需行动静脉内瘘术后4—8周才能使用,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股静脉直接穿刺代替以往的动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又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本透析中心采用穿刺针孔处及周围皮肤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进行保护,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进行充分有效的血液透析并氏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在临床工作中内瘘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秀清  麦建玲  郭军军 《河北中医》2013,(11):1736-1737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因长期开放率高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成为ESRD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响内瘘使用的因素,如何保持内瘘通畅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透析专业医务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2008-01-2012-12,我们对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手术实现内瘘再通的护理体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而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长期性血管通路。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但动静脉吻合后血管的压力增高以及频繁的穿刺、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化都可导致穿刺部位不易止血。2005年3—11月,本院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部位局部止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住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18~95(46±3)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8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2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9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时间20-50个月,平均37个月。2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1例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透析过程、正确按压血管及病人的自我护理是保护动静脉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高位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应用,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压迫止血方式及做好卫生宣教等有效的健康护理。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而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足,使用方便,对心血管影响小,长期通畅率高,透析效果满意,是目前维持性血透病人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因此,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10年4月至12月共收治 65 例通过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疗妥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常规使用喜辽妥软膏于动静脉内瘘穿刺24小时后外涂,观察组48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辽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瘘皮肤瘢痕形成及发生内瘘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皮肤疤痕形成及范围、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辽妥早期干预能提高AVF穿刺成功率,改善AVF血流量,有效预防皮肤瘢痕形成,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