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巩膜瓣下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通常也称三联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效果。方法对67例6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维持前房深度稳定。结果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术后随访4~36个月,视力达0.02~0.2者10眼,占14.71%;0.3~0.4者31眼,占45.59%;≥0.5者27眼,占39.7%。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59眼,占86.76%;9眼28mmHg左右,占13.24%。术后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视力增进,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恢复视力快、滤过泡失败率低、眼压控制稳定、角膜散光小、减少术后用药及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薇 《现代保健》2009,(12):26-27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68例(87眼)糖尿病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术后视力与其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值、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白内障术后视力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及眼底病变的程度有关,与术前血糖值及植入的人工晶体类型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病程越长,眼底病变发生率越高,则术后视力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复明效果.方法对37例(39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无眼底变化29眼,术后视力≥0.5者26眼(89、6%),合并眼底单纯性病变6眼,术后视力≥0.5者5眼(83、3%),但合并眼底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术后视力≥0.5者仅1眼.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施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同时给予激光治疗或药物治疗,观察3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术后有28只眼(84.85%)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术后视力提高在两行以上的有21只眼(63.64%),术后视力无改变的3只眼(9.1%)。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眼压及炎症反应经治疗后均有缓解,能够在治疗后消失。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治疗,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贾瑛  韩万春 《社区卫生保健》2005,4(5):357-359,361
目的探讨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视力随访效果,评价其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146只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评估其术后视力。结果经视力预后评估比较,94例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46只眼)的术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随访视力〈0.0518只眼(12.33%);〉0.05,≤0.351只眼(34.93%);≥0.377只眼(51.68%);≥0.05128只眼,脱盲率为87.67%。结论手术治疗有一定价值,首先保持有用的视力,降低并发症,及早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加重,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对眼底病变及术后视力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64只眼)成熟期白内障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前行B超检查,将B超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及术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检查对玻璃体疾病和视网膜脱离诊断符合率为100%;对后部葡萄膜炎病变确诊率为80.0%;对黄斑区病变符合率为84.6%;阳性总符合率为95.3%。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声像图清晰,直观性强的优点,为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行术前B超眼底检查对选择手术方式及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觉电生理在预测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记录56只眼白内障患者的F—ERG和F—VEP,术后1个月检查最佳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符合率达92%。结论 白内障术前联合检查F—ERG和F—VEP,可以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张志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94-1494
目的:评价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年龄50~96岁的老年性白内障4800例510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眼底病的4720眼,视力在0.5以上者4610眼(97.67%),术后视力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3820眼(80.93%)。术后并发症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时间的缩短而明显减少。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早期反应轻及视力恢复快的优点。手术效果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眼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12例(1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对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其眼底病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眼中13眼(86.7嘲术后视力提高,1眼术后因玻璃体再次出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眼因取硅油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反应及高眼压。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术中摘除混浊晶状体,有利于清楚观察眼内病变,决定手术方式,有利于玻璃体彻底切除和后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197例(201眼)患者的护理,术前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和干预,解除思想顾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自信心,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院外康复指导,严防并发症。结果术中患者配合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视力0.5—1.2者185例(占92.04%),0.06.0.4者16例(占7.96%),无任何护理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病情观察,对预防术后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联合眼部B超检查眼底病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176眼)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不同检查方法眼底病检出情况,比较眼部OCT与B超检查情况和OCT与OCT联合B超检查情况.结果:B超、OCT、OCT联合B超检查眼底病检出率为10.8%、30.0%、33.5%;OCT联合B超检查白内障眼底病检出率高于OCT和B超检查(P<0.05).结论:OCT检查白内障术前眼底病的捡出率高于B超检查,但B超能够弥补OCT检查的“盲区”,OCT联合眼部B超检查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对39例(60眼)白内瘴术后DR患者施行激光光凝,以视力和跟底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视力提高者25眼,占41.6%,视力不变者30眼,占50%,总有效率91.67%,视力下降者5眼, 占8.33%,均为PDR.眼底情况,3个月后行FFA检查,显示光凝斑均匀清晰,新生血管萎缩, 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部分吸收.56只眼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全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吸收者54眼,有效率90%,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52眼,有效率86.67%.无灌注区消失56眼,有效93.33%.黄斑水肿26眼中吸收或部分吸收者25眼占96.2%.不变1眼.结论 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置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鲁铭  罗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6):788-789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40例(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依然高于40mmHg,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后,第2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前眼压40mmHg以上,术后早期(3个月内)眼压10~20mmHg者35眼,~30mmHg的5眼,用2%卡替洛尔眼水点眼控制眼压,其中两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mmHg以下,在术后两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下。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以下。视力术前:光感者11眼(57.7%),光感-手动者8眼(36.1%),手动-0.05者21眼(6.2%);术后视力:〈0.1者4眼(10%),0.3者9眼(22.5%),-0.5者11眼(27.5%),〉0.5者16眼(40%)。结论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在及时控制眼压的同时挽救病人的视功能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江 《现代保健》2010,(32):68-69
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各种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各种眼底病175例236眼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随诊检查时发现,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提高1~7行171只眼,占72.5%;视力不变57眼,占24.2%;视力下降1~2行6眼,占2.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眼压无法控制行眼内容物剜出术2眼,占0.8%。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各种眼底病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闫有恒 《现代保健》2009,(30):25-25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选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平均年龄63.5岁。选择上方、颞侧,鼻侧切口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平均采用粘弹剂分离、机械性分离、切开瞳孔等方法,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82例中除6例因眼底病变视力无改善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者14眼,0.1~0.2者40眼,0.2~0.3者16眼,〉0.3者12眼。结论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要对切口位置、瞳孔粘连等做相关的选择及处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恩玲 《现代保健》2009,(27):12-13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83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68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恢复良好。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1.0者39眼,占46.99%,大于0.5者59眼,占71.08%。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良好作用,围手术期护理在超声乳化术的护理中均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蕊 《现代保健》2011,(34):50-5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复明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118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及110例(11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比,术后复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眼底增殖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复明效果较差。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适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手术复明效果受眼底病变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总结开展此手术在基层医院的经验与价值。方法时82例(100眼)白内障患者型局麻下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结果术后1周,1m及3m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1周后裸眼视力达0.5占91%,0.8以上占9%,1m后视力达0.8占52%,1.0以上占48%,3m后视力达0.8占12%,达1.0以上占88%。并发症少。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有效、安全、经济,适合于尚未有能力和条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有40眼,占40.82%,非糖尿病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45眼,占45.92%,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并发症有23眼,占23.47%;非糖尿病组并发症有12例,占12.24%,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均未影响视力。结论:对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在术前经过适当饮食控制以及使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同时治疗白内障及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为对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低视力的原因 ,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和降低术后纠纷危险。方法 统计分析熟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10 0 0例中早期裸眼视力低于 0 3的各种原因。结果 共有 99例视力等于或低于 0 3,其中手术源性屈光不正 18例 ,占 18 18% ,手术并发症 12例 ,占12 12 % ,中度以上弱视 5例 ,占 5 0 5 % ,角膜白斑 4例 ,占 4 0 4 % ,其它眼底疾患共 6 0例 ,占 6 0 6 1%。结论 完美的超声乳化术应该包括术前的准确检查、手术技巧的完善和对视力预后的正确估计。对于估计视力预后差的患者 ,详细的术前谈话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