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药用历史悠久。甘草具有补心脾气、止咳祛痰平喘、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的功效,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由于具有甜味,又名甘草甜素[1]。甘草酸在体内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为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在肝脏  相似文献   

2.
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变态反应、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与精神系统反应等方面.在临床上应坚持辨病辨证、合理配伍、控制剂量与疗程、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充分发挥其特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够重视,在认识上存在“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国际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如在美国发现含麻黄及麻黄碱制剂可产生血压升高、中风、失眠、抑郁症等;日本发现小柴胡汤致间质性肺炎;比利时发现马兜铃酸肾病等。由于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以致滥用、误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各种严重的药源性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心率失常、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对患者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靳龙文 《蚌埠医药》1994,12(1):46-47
常用中药板兰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广泛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乙脑.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疾患,该品毒性甚低故对其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为此,本引用由板蓝根用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献30篇47例作一专题报道,以期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和西药相比更为安全,但随着中药新制剂的出现,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为人所认知和重视,本文对我院收到的69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安全用药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综述了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甘草口服液、复方甘草片等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从其引发的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生殖、消化、免疫等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阐述,其中主要涉及到的作用机制包括雌激素样作用、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等,希望能够指导甘草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愈来愈多。现对217例报道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重视中药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祛风湿中药及其制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锦铭  黄秋云 《海峡药学》2006,18(5):218-220
目的探讨祛风湿中药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年医药期刊报道的祛风湿药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根据医药期刊报道,有23味中药和23种制剂可引起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1449例,死亡24例,其中肝脏损害发生频次最高,占22.8%。结论祛风湿中药及其制剂容易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医生使用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9.
陈关键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33-133
目的:分析本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6~2009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年度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制剂类型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别及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结果:2006~2009年度,本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例数由2006年58例逐年增加至2009年的96例,其中注射用针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剂及外用药物。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仍然较常见,在临床用药中要注意观察及监测,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进  黄正明 《医药导报》2007,26(3):311-313
[摘要]过去,人们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不太关注,而近几年来由于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屡见增多,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危害作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摆在社会面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中药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防治对策作一专题报道,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源于自然,是“绿色”药物,安全、无毒或不良反应很少,特别是在商家广告影响下,甚至有人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而盲目选用、加大剂量应用或随意与化学药(西药)合并使用。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广泛开发,中药的品种和用量与日俱增,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也应为医务人员和用药患者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中有关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中药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些参考.方法 对医院上报的2010年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共涉及中药制剂23种,以静脉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达85.9%.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 重视中药制剂风险管理,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相关研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中药制剂上市后再评价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108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品种19个,注射剂16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5例,占97.22%。口服制剂3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2.78%。居前二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主要累及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辩证使用中药制剂,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中有关中药制剂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中药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些参考。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010年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共涉及中药制剂23种,以静脉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达85.9%。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重视中药制剂风险管理,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相关研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病例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46例不良反应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中,因注射血栓通注射液发生的不良反应最高,血塞通注射液其次,不良反应表现中,皮肤受影响的不良反应最多,主要表现以皮肤充血、丘疹、瘙痒最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次之。结论应加强中药制剂的研究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中药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 ,在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愈来愈多。现对 2 17例报道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 ,重视中药制剂的研发。1 资料和方法查阅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和《海峡药学》等 6种药学期刊 ,对一次文献进行检索 ,从中检出有关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分析。2 结果本次检索中 ,共发现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2 17例 ,涉…  相似文献   

17.
中药山豆根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和根茎,是中医喉科要药。它含有丰富的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山豆根主要的单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收集医院中药制剂ADR报告并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刺ADR报告135例,涉及30个药物,共8个不良反应类型,以全身性损害与局部及附件损害为主,疑似药物致死3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确保用药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193例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2年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库中的193例中药注射制荆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注射荆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一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发热。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三种药物是: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结论 随着中药注射液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报告的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患者以60岁以上者比例最多(49.1%),其次为5~20岁(13.4%);男女比例差别不大。药物中以灯盏花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20.5%),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15.2%)、穿琥宁注射液(13.4%);ADR药物种类中注射液类中药制剂占7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80.3%;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常见(59.8%),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小儿及老年患者、静脉滴注最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使用方式控制,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