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立娣 《食品科学》1985,6(12):50-52
茶叶与食品结合制成的茶叶食品是一种新发展出来的食品品种。茶叶的成份很复杂,有各种多酚类、酶类、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生物碱、维生素和芳香物质等多达四百余种。它们总体上构成了茶叶特有的滋味。不同的茶叶含有这些成份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但是 ...  相似文献   

2.
四种不同年份普洱茶中茶多酚与咖啡碱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玲  熊智  孙浩  缪福俊 《食品工业科技》2011,(10):132-134,138
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存储7年、5年、3年、1年的普洱茶中茶多酚与咖啡碱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中茶多酚与存储年限呈负相关.第五年时茶多酚急剧下降;四种茶叶中咖啡碱与存储年限也呈负相关,但是咖啡碱的含量随储存年限的下降不明显。经过感官测试,年份越久远的普洱茶的颜色和香味越好,其原因是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茶多酚与咖啡碱可能转化为起色物质和增香物质,但是普洱茶储存过程中化学、生物的转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三种菌种为生产菌株,以脱脂乳为培养基,茶汁添加量分别为20%、30%、40%。在37℃恒温条件下经6、12、18、24、36、48h发酵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茶多酚以及咖啡碱的含量。当茶汁添加量为30%,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12~18h时,培养基中茶多酚含量的增加速率最快。当茶汁添加量为30%,以嗜酸乳杆菌发酵12~18h时,咖啡碱含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茶多酚提取及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茶多酚的提取条件。采用均匀设计法,以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中茶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索氏提取法,以60%的乙醇为溶剂,液固比为8∶1(mL∶g),提取时间为180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收率为46.19%。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脱除鲜茶叶与干茶叶中的咖啡碱,并保留其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鲜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1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5%,时间5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0.61%,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31.25%,且茶多酚无损失。干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2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15%,时间7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1.61%,且处理后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提高90.02%。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鲜茶叶和干茶叶原料,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均能有效脱除其咖啡碱,并有效保留或提高茶叶中的茶多酚,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有明显优势,是一种生产低咖啡碱茶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脱除鲜茶叶与干茶叶中的咖啡碱,并保留其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鲜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1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5%,时间5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0.61%,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31.25%,且茶多酚无损失。干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2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15%,时间7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1.61%,且处理后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提高90.02%。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鲜茶叶和干茶叶原料,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均能有效脱除其咖啡碱,并有效保留或提高茶叶中的茶多酚,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有明显优势,是一种生产低咖啡碱茶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16种常见国产茶叶为原料,应用国标法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第二法测定其茶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16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为91.59 mg/g~376.60 mg/g;不同种类和不同加工方式的茶叶茶多酚含量不同,其大小关系表现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未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同一品种及发酵方式的茶叶,TP含量会因产地、陈化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茶多酚含量高的绿茶(普洱生沱、信阳毛尖等)有望成为人们健康饮品和茶多酚功能食品研发的首选茶源。  相似文献   

8.
碎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茶由于品质低而多被抛弃,现以碎茶末为原料,分别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进行茶多酚提取研究,将其变废为宝,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表明超高压提取具有能源消耗低、加工时间短、提取率高、抗氧化效果好等特点,同时由于超高压提取是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的,没有溶剂挥发,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超高压技术为现代化生产茶多酚和茶饮料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茶多糖茶多酚茶咖啡碱的高压脉冲电场快速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0倍质量的0.001MEDTA缓冲液为提取液,应用高压脉冲电场(PEF)技术成功从等外绿茶中提取功能成分茶多糖、茶多酚和咖啡碱,并与水提法的提取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缓冲液pH9.5,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0的条件下,茶多糖有最大提取率,PEF法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91倍;在缓冲液pH9.5,脉冲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2时,茶多酚有最大提取率,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11倍;在缓冲液pH4.0,脉冲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0时,咖啡碱有最大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05倍。  相似文献   

10.
茶渣分离茶多酚咖啡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茶渣对茶多酚的吸附性,然后考察了上样流速对茶渣分离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渣能较好地去除茶多酚中的咖啡碱,但其茶多酚得率偏低;柱分离的最佳条件为: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水洗脱咖啡碱,80%乙醇洗脱茶多酚。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产品,其中茶多酚含量在95%以上,EGCG含量大于60%,咖啡碱含量小于0.2%。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保健成分,通过对萎凋、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制茶工艺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研究不同的制茶工艺与时间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和揉捻制茶工艺对茶多酚含量影响不明显,而杀青和干燥对茶多酚含量影响显著,随着加工时间延长,茶多酚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对茶叶中儿茶素及咖啡碱检测定量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考察3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0.05置信水平,提取温度对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表儿茶素(epigallic catechin,EGC)达到显著水平,乙醇浓度对咖啡碱(caffeine,CAF)达到显著水平;在0.01置信水平,乙醇浓度对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ic 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达到极显著水平,提取温度对EC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EGCG达到显著水平。而各因素对GA、(+)-儿茶素[(+)-Catechin,(+)-C]的影响,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当浓度提高至25%及30%时,酯型儿茶素在10 min~30 min能完全提取浸出,1号样与2号样酯型儿茶素EGCG的浸出率分别为国标方法 GB/T 8313-2008的96.64%~100.01%和100.00%~132.51%;ECG的浸出率分别是国标方法的96.36%~100.95%和97.85%~104.36%。结果表明,25%~30%的乙醇浓度,1∶250(g/mL)的固液比、70℃的水浴和10 min~30 min的提取时间能够满足茶叶中儿茶素及咖啡碱的定量提取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茶叶直接添加于卷烟烟丝中,采用有机溶剂收集萃取烟气中的烟碱和咖啡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主流烟气中烟碱以及咖啡碱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能够有效地影响烟气烟碱含量,其中绿茶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茶叶咖啡碱分离提取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咖啡碱分离提取技术,结果表明:微波水提结合乙酸乙酯萃取应用于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具有短时、高效、产品无毒性等优点。确定咖啡碱最佳萃取条件为:供试液中NaCl浓度0.2%,二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咖啡碱萃取率达95.14%。经升华纯化后,咖啡碱得率为1.2%,纯度为98.2%;紫外光谱分析证实,该工艺分离对咖啡碱制品的化学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前言咖啡碱能够使人中枢神经兴奋。茶叶和某些饮料中部含有咖啡碱,咖啡碱的含量是这类食品的一项重要质量控制指标对其含量分析一般采用容量法,此法操作繁琐,消耗溶剂量大。近来有文献报道,采用光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的含量。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茶叶、饮料的咖啡碱含量。这种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结果满意。并对其它食品中咖啡碱含量的测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水相萃取茶叶中茶多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双水相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乙醇/磷酸氢二钾为双水相萃取体系,当磷酸氢二钾的质量分数为0.33 g/mL,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萃取时间20 min时,茶多酚的萃取率达到92.1%。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对于茶叶中茶多酚的萃取分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和普洱茶中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咖啡因(caffeine,CAF)、可可碱(theobromine,THEO)的水平。以这8 种组分为指标对茶叶进行聚类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建立区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方法。方法:茶叶提取后采用HPLC 法测定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色谱柱为C18 柱,流动相由甲醇(A)、2% 的乙酸(B)等度洗脱,A、B 相的体积比为25:75,流速为1mL/min,柱温30℃。采用PDA 检测器在278nm 检测,参考波长为210nm。采用SPSS 14.0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在选择的分析条件下,样品中的8 种组分获得了理想分离, 加标回收率在8 7%~ 112.8%之间,并采用外标法对8 种组分进行定量。以这8 种组分的含量为指标,聚类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能对39 种茶叶样品进较好的区分。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污染微生物分析及茶多酚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饮料中茶叶原料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茶多酚对茶叶中污染微生物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主要污染微生物是枯草芽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当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茶多酚含量小于1.2g/L时对阴沟肠杆菌、黑曲霉无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正常的杀菌条件可将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杀死。因此为保障产品安全,建议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品质成分复杂多样,与苦涩味相关的成分主要是咖啡碱和茶多酚。一般情况下,茶多酚指儿茶素类,实际上,茶多酚中的酚酸类物质对茶叶的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没食子酸。目前,茶叶中没食子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的检测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程序比较复杂,分析时间较长,一般为30~50 min。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咖啡碱和6种儿茶素类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咖啡碱和6种儿茶素类的分离度较好、过程简单,分析时间大大缩短,仅需6 min;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占儿茶素总量的40%~50%,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含量占茶叶的0.5%~1.5%,且随着采摘时间的延后没食子酸含量降低;咖啡碱含量均在3%~5%之间。方法线性较好,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1%,方法的回收率在95%~107%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