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小龙虾人工脱壳效率及虾仁的品质,脱壳前对小龙虾采用超高压处理,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条件下脱壳时间、虾仁得率和虾仁完整性等方面的差异,综合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小龙虾脱壳及虾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较传统手工脱壳能显著(p<0.05)缩短小龙虾脱壳时间、提高虾仁得肉率,最佳脱壳条件为300 MPa保压1 min,此条件下脱壳时间较未处理过的脱壳效率提高65.46%,较水煮脱壳工艺提高47.37%。另外,得到的虾肉完整性好,硬度有所增加、耐咀性变大、而弹性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超高压技术应用于小龙虾的脱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超高压处理的3因素(压力、保压时间和施压温度)对小龙虾仁品质的影响。分别以菌落总数、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感官评价为响应值建立多元回归数学模型,4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显著性检验水平分别为:0.9928(P0.0001)、0.9839(P0.0001)、0.9802(P0.0001)、0.9520(P=0.0008),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优化出使小龙虾仁产品达到商业无菌标准并具有良好品质的超高压处理条件为:压力350 MPa、保压时间30.3 min、施压温度40.3℃。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酸性电解水结合辐照对淡水小龙虾虾仁品质的影响,采用酸性电解水、辐照以及酸性电解水结合辐照对小龙虾虾仁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后虾仁的菌落总数;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定,通过TPA测定方法测定其质构特性,并对质构特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结合辐照的杀菌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4 kGy结合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最优;通过模糊数学分析可知, 2 kGy, 4 kGy以及4 kGy结合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的感官评价等级与空白组差异不大;根据主成分载荷图分析, 4 kGy结合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的质构特性与空白组最接近,故采用4 kGy结合酸性电解水处理,在达到显著杀菌效果的同时,能保持小龙虾虾仁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升冷冻蒸煮小龙虾虾仁的冻藏品质.方法:将虾仁浸泡在不同配比复合磷酸盐、海藻糖与山梨糖醇抗冻剂中,测定虾仁冻融后的解冻损失率、水分含量及分布、持水力、盐溶性蛋白、总巯基含量、质构特性并观察微观结构变化以评价各抗冻剂的效果,选择效果较好的抗冻剂作为水平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选适宜的抗冻剂配比.结果:1.5%复合磷酸盐、8%海藻糖或10%山梨糖醇具有较好的抗冻效果;复配抗冻剂组(1%复合磷酸盐+6%海藻糖+6%山梨糖醇)具有最佳的抗冻效果,在此条件下解冻损失率为9.97%,显著低于单一抗冻剂组(15.95%,17.44%,16.78%);复配抗冻剂组显著提高了虾仁与水的结合能力,较好地抑制了冻融过程中冰晶对肌肉组织的破坏.结论:复配抗冻剂组(1%复合磷酸盐+6%海藻糖+6%山梨糖醇)可有效提升蒸煮小龙虾虾仁的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协同冷冻脱壳对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传统冷冻处理(FT)为对照,研究超高压协同冷冻处理(FT+200、300、400 MPa,1、3、5 min)对南美白对虾脱壳(脱壳时间、虾仁完整率及得肉率)及其品质(汁液流失率、持水性、pH、色泽和质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协同冷冻处理有利于南美白对虾的脱壳,FT+300 MPa,1 min条件下脱壳时间较未处理、FT组分别缩短59.80%、13.54%,得肉率分别提高30.92%、7.25%,虾仁完整率明显提高。超高压协同处理后,由冷冻引起的汁液流失率显著降低,持水性显著提高,与未处理组鲜虾无显著差异;虾仁内部亮度L*、白度和总色差显著升高,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3 min条件下虾仁呈现熟化现象;随着压力增加,虾仁硬度、咀嚼性增加,弹性下降。综合脱壳效果及其品质特性指标,FT+300 MPa,1 min处理可在显著提高脱壳效果的同时保持虾仁的良好品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脱壳手段。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辅助中华管鞭虾脱壳及对其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压力(100~5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通过测定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及虾仁色泽、质构、肌肉超微结构,研究超高压处理在辅助脱去虾壳的同时对虾仁肌肉及其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在保持虾仁结构完整性及其良好品质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脱壳效果,400、500 MPa处理后虾肉发生熟化;200 MPa处理组虾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37%、7.46%和24.93%,肌原纤维蛋白除表面疏水性上升外,其盐溶性、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无明显变化;而300、400、500 MPa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下降明显。结合脱壳效果和对虾仁肌肉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选择2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可有效提高脱壳效果,还能保持虾仁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为冻虾仁生产中利用超高压辅助中华管鞭虾脱壳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贾莹  胡志和 《食品科学》2017,38(9):14-20
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处理引发虾仁致敏性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将南美白对虾虾仁采用不同压力(0.1~800 MPa)处理,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致敏性消减效果,确定消减条件,并分别用电子眼、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其颜色、气味和滋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力600 MPa、温度40℃的条件下处理30 min,能够较好地消减虾仁致敏性(消减率为45.66%)。另外,高压处理也引发虾仁感官品质的变化,与未处理虾仁相比,随着压力的升高,超高压处理的虾仁的主色色号及占比逐渐增大;主要气味成分乙酰吡嗪的含量逐渐降低,且二甲基三硫类化合物消失;咸味和酸味逐渐增加,而鲜味增加了32~34倍,并且出现了甜味和苦味;在相同压力下,甜味和苦味的强度值相近。因此,超高压处理对虾仁致敏性有消减作用,同时,会引起虾仁色、香、味等感官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超高压加工技术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果和虾仁品质的影响,采用压力为100、150、200、250、3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室温,3 min)对小龙虾进行辅助脱壳,考察压力对小龙虾脱壳指标(脱壳率、虾仁完整率、虾仁产率、汁液流失率和感官评分)、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盐溶性、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菌落总数、脂肪氧化程度(TBA值)以及虾仁的蒸煮特性(蒸煮损失、色泽、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大于200 MPa时,脱壳的感官效果评分高,虾仁的脱壳率和虾仁完整率均达到100%,产率在17.27~19.50%;随着压力的增加(100~300 MPa),虾仁的pH值缓慢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不断下降,表面疏水性不断上升,经300 MPa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明显;此外,超高压不仅能够减少虾仁菌落总数、虾仁的蒸煮损失,还能能够降低熟化虾仁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故超高压技术可被应用作为鲜活小龙虾辅助脱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0.5% 碱性蛋白酶和300 W 超声波联合处理,能有效降低壳分离功21.8%,提高虾仁得率31%,并且显著提高了虾仁的嫩度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硬度有所下降,气味和色泽方面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为掌握不同压力对凡纳滨对虾虾仁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虾仁品质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虾仁品质变化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确定了虾仁品质在零级或一级模型中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和指数递减时间D值。研究表明:超高压处理压力和时间对虾仁的质量损失、水分含量、硬度、pH、红度a*、黄度b*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压力条件下虾仁的质量损失、硬度、黄度值b*的变化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水分含量和pH的变化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或一级反应动力学,红度a*值的变化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和控制超高压加工虾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对南美白对虾熟制虾仁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熟制南美白对虾虾仁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电子鼻、气质联用仪等研究不同超高压压力下(0、100、200、300、400、500 MPa)虾仁中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呈味核苷酸中腺苷酸(AMP)含量最高,300 MPa超高压处理后样品中AMP含量显著降低(p0.05),500 MPa实验组中该含量却有显著提高(p0.05),而肌苷酸(IMP)的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都呈下降趋势;对比压力对鲜、甜味氨基酸的含量的影响,3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甘氨酸(Gly)的含量提高26.82%,经过200和500 MPa压力处理后丙氨酸(Ala)的含量从311.57 mg/100 g分别提升至417.86 mg/100 g和410.55 mg/100 g;电子鼻结果显示300、400和500 MPa压力作用下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相似;六组样品分别检测出了36、36、37、36、33和35种挥发性化合物,根据GC-MS分析得,经过压力作用能增加碳十以上的醛类化合物,提高样品中的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技术对南美白对虾脱壳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高压技术对南美白对虾脱壳条件及对脱壳后所得虾仁加工性能的影响。以压强、保压时间、施压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得肉率、脱壳时间和持水性为指标,确定最佳超高压处理脱壳条件,并评价不同脱壳条件所得虾仁的加工性能(汁液流失率、质构和色泽变化)。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较传统手工脱壳能显著(P<0.05)缩短对虾脱壳时间、提高虾仁得肉率,而且还可提高虾仁的持水性、降低其汁液流失率,从而提高虾仁的加工性能;经优化验证确定最优脱壳条件为压强200 MPa、保压时间3 min、施压温度20 ℃。该条件下处理南美白对虾,脱壳时间缩短60.43%、得肉率提高6.21%、虾仁持水性增至15.20%、汁液流失率降低至0.88%、整体色泽变化值2.45、硬度677.154 g、弹性0.721。  相似文献   

13.
以脱壳效果和得肉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牡蛎超高压脱壳工艺参数,并以牡蛎肉的持水率、pH、质构特性、感官特性、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为指标评价了超高压脱壳对牡蛎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超高压脱壳的最佳条件为压力300MPa、保压时间1min。与手工脱壳、热烫脱壳相比,超高压脱壳处理能改善牡蛎肉的持水性,而对pH、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此外,超高压脱壳同时能部分杀灭微生物,使牡蛎肉达到生食水产品卫生标准。牡蛎超高压脱壳总体效果优于手工脱壳和热烫脱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脱壳技术。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对虾蛄脱壳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压力、保压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肉率、脱壳时间和持水性为指标,研究超高压处理虾蛄脱壳的最佳条件,评价不同脱壳条件下所得虾仁的加工性能(汁液流失率、质构和色泽变化)。结果显示:在所选的压力(100~500 MPa)和时间(1~20 min)范围内,当压力为350~400 MPa,保压时间为8 min时,与传统的手工直接去壳相比,脱壳时间缩短55%、得肉率提高26.28%。在该条件下处理后虾仁的持水性为31.82%、汁液流失率为-6.56%、整体色差变化值为12.46、硬度为214.396 g、弹性为0.891、咀嚼性为101.020、黏聚力为0.526。因此,超高压处理虾蛄,能够提高脱壳效率,改善虾肉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上浆时间对水晶虾仁的品质影响,本文分别设定了不同上浆时间,探究其对虾仁水分含量、质构、微观结构、感官品质、TVB-N及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水晶虾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上浆时间对烹饪前、后虾仁的水分含量、质构及微观结构都有显著影响,且烹饪后的水晶虾仁变化更为明显;在上浆时间为30 min时,水晶虾仁的感官品质以及风味物质是最佳的,而随着上浆时间的增加水晶虾仁的TVB-N值逐渐上升。综上,上浆时间对水晶虾仁各方面品质有明显影响,30 min是一个较适合的上浆时间点。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肉丸制作工艺基础上,通过添加小龙虾肉改良牛肉丸品质。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加工工艺关键因素,最终确定最佳擂溃时间为160 s、浸煮温度为80℃、浸煮时间为180 s。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质量比牛肉丸的感官指标、出品率、质构、乳化能力以及成品微生物指标检测,确定了牛肉与小龙虾肉质量比为8∶2时,添加小龙虾肉的牛肉丸品质最佳,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兴仁薏米为原料,研究碾压分级脱壳加工方式对其基本营养物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与带壳薏米相比,其它等级脱壳的薏米产品中基本营养物质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粗脂肪、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的含量,带壳薏米中分别为8.95%、20.21%、91.33%、0.22%;抛光精米中则分别为8.04%、20.17%、86.52%、0.12%。DPPH、ABTS和FRAP的实验表明,带壳薏米的抗氧化性显著高(p<0.05),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力最高分别可达94.85%、98.06%、1.67 mmol/g;抛光精米则分别为93.78%、97.44%、1.14 mmol/g。由此可得,分级脱壳加工方式可使薏米营养物质流失及抗氧化性降低,但经加工后的薏米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微波在小龙虾热加工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水煮小龙虾为对照,通过热成像温度分析、摄影图像色泽分析、质构和脱壳完整率分析以及感官分析等方法,全面地分析了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加热对小龙虾品质(色泽、质构、脱壳完整率、质量损失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龙虾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和表壳色泽分布不均,但高功率密度和长时间的微波加热有利于小龙虾温度和橘红色泽分布趋于均匀,其中5 W/g微波加热4.5和5.5 min的小龙虾外观评分分别与水煮4.5和5.5 min的小龙虾无显著性差异。随微波加热时间和功率密度的增加,小龙虾的质量损失和虾肉的水分流失随之增加,进而影响了虾肉的质构特性、剪切特性、挤压损失和口感。对于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加热,小龙虾虾尾的口感与其质构特性和剪切特性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虾尾的口感与虾尾表面硬度、紧实度、含水量和挤压损失呈正相关,与虾尾剪切力、剪切能呈负相关。此外,3 W/g微波加热3.5 min的虾尾口感评分最高,且与水煮3.5 min的虾尾口感无显著差别,但非水环境下微波加热的小龙虾比水煮小龙虾更容易脱水且更难脱壳,这使得微波加热的小龙虾虾尾的形态和色泽较水煮更差。随着微波加热时间或功率密度的增加,微波小龙虾虾尾的L*b*值有所增加,但虾尾的a*值下降且脱壳完整率的改善不明显。综上,微波在小龙虾的热加工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超高压作为一种新型冷杀菌技术,可以避免热处理给食品带来的损失,同时对食品品质、感官特性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食品行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就超高压技术在乳酪加工中的应用,为超高压技术在乳制品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小龙虾虾仁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考虑外包装材料(PET/AL/NY)的三维仿真模型,模拟工业高温蒸汽灭菌过程。无线温度传感器对虾仁冷点温度的验证结果发现,三维仿真模型对于高温灭菌过程的表征结果可靠。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模型可表征真空包装虾仁内的最慢加热区(SHZ)位置变化、温度变化及F值变化的实时数据。结合工业生产需要,优化针对于真空包装小龙虾虾仁产品的灭菌方案。结果发现:产品最慢加热区位于厚度较大的截面中心处而不是几何中心,产品表面存在过度加热现象。参考模型温度分布结果及相关质构数据,认为在F值=8 min条件下115℃-10 min杀菌方案可在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品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为真空包装软罐头产品的热杀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