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 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指征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 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 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 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 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 RSPM)评价认知功能 , 采用 MRI技术测定脑叶和海马体积. 结果①血管性痴呆组 P300峰潜伏时( 435.57± 89.95) ms较脑梗死组( 367.77± 29.14) ms和正常对照组( 341.90± 29.27) ms明显延长( F=5.16, P< 0.01).②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与 MMSE, BSSD评分呈负相关( r=- 0.87,- 0.89, t=6.89,7.05, P< 0.01).③血管性痴呆组额叶和颞叶体积 [(15.19± 1.51)%, (4.57± 0.51)% ]比正常对照组 [(16.72± 1.46)%, (4.92± 0.50)% ]显著较小( T=2.85, P< 0.01; T=2.21,P< 0.05).④ 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与额叶和颞叶体积呈负相关( r=- 0.56,- 0.62, t=5.53,6.65, P< 0.01).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反映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病理改变,客观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对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6例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组ERP的N1,P2,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83±15)、(155±18)、(242±37)、(359±33)ms和(7±3)μ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ERP的N2、P3潜伏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N1、P2潜伏期及P3波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为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认知功能评分的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之间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有无差别,为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客观、可靠方法.方法参与实验者分为实验靶刺激内容设计者、第一评估者(检测并收集资料者)及第二评估者(有丰富工作经验脑电生理诊断医生).32名非痴呆PD病患者和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25名身体健康志愿者被纳入研究,采用熟悉和不熟悉人名作为诱发ERPs的任务,仪器设备使用德国EMS-32导脑电地形图处理系统,并记录30导ERPs.第一评估者与第二评估者在双盲的条件下通过分析记录的ERPs来判定出受试者熟悉的名字.结果①第一评估者与第二评估者对人名刺激正确判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评估者与第二评估者对正常对照组人名刺激的正确判断率均明显高于PD患者组;②在认知熟悉人名时,P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N2-P3波幅明显高于不熟悉人名者(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组N2、P3潜伏期延长,N2P3波幅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N2、P3潜伏期方面,24~26分PD患者组均较正常对照组(熟悉:P<0.01, P<0.01;不熟悉:P<0.01,P<0.01)和27~30分PD患者组(熟悉:P<0.05,P<0.01;不熟悉:P<0.05,P<0.01)有显著延长.在N2P3波幅方面,24~26分PD患者组、27~30分P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识别熟悉与不熟悉人名字作为靶刺激的ERPs,可早期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PD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早于波幅的降低,提示P300潜伏期延长是反映早期亚临床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相关事件电位(ERP)的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之间P300潜伏期(P300PL)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波形看,脑梗死组波幅较低,P300波变异大,波形不规则。两组MMSE评分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8,P<0.01)。结论 P300潜伏期可客观地反映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画钟测验(CDT)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CCVI-1型组、CCVI-2型组、CCVI-3型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智能检测。结果CCVI-1型组、CCVI-2型组和CCVI-3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波峰潜伏期(P3L)延长,(367.6±16.5)ms、(380.8±29.1)ms、(441.0±42.8)msvs(351.4±7.4)ms(均P〈0.01);P300波幅(Amp)降低,(13.1±6.0)μV、(10.6±5.3)μV、(8.2±4.7)pVVS(16.5±5.4)μV(均P〈0.01);CDT评分明显减少,(3.0±0.2)分、(2.4±0.5)分、(1.4±1.0)分VS(3.6±0.5)分(均P〈0.01)。CCVI-3型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CVI-1型组和CCVI-2型组,(20.7±8.2)分VS(26.3±3.1)分、(25.5±7.8)分、(24.6±7.5)分(P〈0.01或〈0.05)。CCVI-1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言语回忆评分显著降低(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VI-2型组与正常对照组、CCVI-1型组比较,注意力计算力、言语回忆和画五角评分显著降低(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VI-3型组与正常对照组、CCVI-1型组及CCVI-2型组比较,注意力计算力、言语回忆、语言重复、写句字和画五角评分显著降低(P〈0.01或〈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V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的障碍,且存在与视觉空间认知有关的执行功能障碍。CCVI-1型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累及言语回忆,CCVI-2型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累及注意力计算力、言语回忆和画五角,CCVI-3型组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累及注意力计算力、言语回忆、语言重复、写句字和画五角。  相似文献   

6.
曾传宇  刘剑英 《临床荟萃》2007,22(21):1553-1555
脑皮质下小血管梗死(subcortical small vessel infarction,SSVI),除导致运动、感觉功能受损外,还可由于额叶-皮质下回路、颞叶-边缘系统回路的受损而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这些认知功能的损害多表现为执行功能损害、失语、记忆力减退等,可隐袭起病,也可渐进发展,最终发展为重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s)N300的特征.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脑梗死组,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图片再认测验,现场采集并记录脑电图波形,对2组受试者所诱发的ERPs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2组受试者认知功能,并与ERP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图片再认的反应时间为(798.63±49.32)ms,对照组为(765.21±35.6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图片再认的正确率为(59.75±8.45)%,对照组为(65.2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所诱发N30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潜伏期和波幅与MMSE评分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采用ERPs评价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以量表为基础的认知功能辅助评定工具.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N300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ACI and thirty normal healthy elderly people were studied.The two groups were examined with a picture recognition test and EEG waveforms were recorded.The ERPs were analysed statistically.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was used to evaluate cognitive function,and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ERPs. Results The average MMSE scores of the ACI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Reaction times(RTs)in the picture recognition test were(798.63±49.32)ms in the ACI group and(765.21±35.67)ms in the control group,a difference significant at the 5% confidence level.The average accuracy rates,(59.75±8.45)%and(65.26±9.28)%,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Average N300 ERPs the in the AC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verage late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Both latency and amplitude in the ACI group showed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MMSE scores. Conclusion The ERPs of ACI patients have some clinical significance,and can be used as a scale-based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WHO的国际疾病分类和中国通用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以及国外常用的TOAST分类法都是基于病理生理的分类方法,北京等地区尚未见到有关人脑梗死影像学分型的报道。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更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 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实验于2004-01/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选取因缺血性卒中在各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02例,男352例,女250例;平均年龄(65.6&;#177;10.2)岁。 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上述4个区5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容包括病史特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和症状相对应的最大梗死面积,将患者进行脑卒中分型。大梗死:超过1个脑叶,5.0cm以上;中梗死:〈1个脑叶,3.1~5.0cm;小梗死:1.6~3.0cm;腔隙梗死:〈1.5cm。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MRI分型构成比。 结果:6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北京市5家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腔隙性梗死者为280例,其亚型构成为46.5%;小梗死者229例,亚型构成为38.1%;中梗死者为57例,亚型构成为9.4%;大梗死者为36例,亚型构成为6%。腔隙性梗死与其余各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滥用性头痛(MOH)患者认知功能及认知电位的变化情况。 方法MOH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P300、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300潜伏期、波幅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两组P300靶刺激中P3潜伏期、波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3潜伏期[分别为(393.70±42.60)ms]较对照组[(331.05±22.35)m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P<0.05);观察组P3波幅[(3.40±2.30)uV]较对照组[(6.20±2.40)uV]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5)。两组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总分、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24.00±2.21)分,(8.15±0.86)分,(2.88±0.23)分,(3.07±1.04 )分,(1.72±0.89)分,(8.42±1.33)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7±2.06)分,(9.28±1.03)分,(3.01±0.26)分,(3.25±1.20)分,(1.92±0.90)分,(9.69±1.44)分],总分、定向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3.19,3.34;P<0.05)。 结论MOH患者存在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电位P300为MO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一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WHO的国际疾病分类和中国通用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以及国外常用的TOAST分类法都是基于病理生理的分类方法,北京等地区尚未见到有关人脑梗死影像学分型的报道。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更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实验于2004-01/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选取因缺血性卒中在各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02例,男352例,女250例_平均年龄(65.6±10.2)岁。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上述4个区5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容包括病史特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和症状相对应的最大梗死面积,将患者进行脑卒中分型。大梗死:超过1个脑叶,5.0cm以上;中梗死:<1个脑叶,3.1~5.0cm;小梗死:1.6~3.0cm;腔隙梗死:<1.5cm。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MRI分型构成比。结果:6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北京市5家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腔隙性梗死者为280例,其亚型构成为46.5%;小梗死者229例,亚型构成为38.1%;中梗死者为57例,亚型构成为9.4%;大梗死者为36例,亚型构成为6%。腔隙性梗死与其余各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RSPM)评价认知功能,采用MRI技术测定脑叶和海马体积。结果:①血管性痴呆组P300峰潜伏时(435.57&;#177;89.95)ms较脑梗死组(367.77&;#177;29.14)ms和正常对照组(341.90&;#177;29.27)ms明显延长(F=5.16,P&;lt;0.01)。②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与MMSE,BSSD评分呈负相关(r=-0.87,-0.89,t=6.89,7.05,P&;lt;0.01)。③血管性痴呆组额叶和颞叶体积【(15.19&;#177;1.51)%,(4.57&;#177;0.51)%】比正常对照组【(16.72&;#177;1.46)%,(4.92&;#177;0.50)%】显著较小(T=2.85,P&;lt;0.01;T=2.21,P&;lt;0.05)。④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与额叶和颞叶体积呈负相关(r=-0.56,-0.62,t=5.53,6.65,P&;lt;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反映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病理改变,客观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2.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方法检测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改变,同时探讨P300各项指标对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各32例,发作间歇期进行听觉P300检测,3种刺激,靶刺激占15%。结果偏头痛患者P300的N2波波峰-基线波幅(Amp)平均为(0±5)μV,低于对照组的(-2±4)μV(t=2.009,P=0.049);偏头痛组P3波的峰-峰Amp为(6±3)μV,低于对照组的(9±5)μV(t=-2.436,P=0.018);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患者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P300检测可以是分析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近记忆障碍及认知电位P300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萍  马建军  李六一  徐军 《临床荟萃》2003,18(17):975-977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 (asymptomaticcerebralinfarction ,ACI)患者近记忆障碍及认知电位P30 0的特点。方法 用《临床记忆量表》和体感刺激诱发的认知电位对 6 7例ACI患者和 6 5例健康人进行检测。结果 ACI患者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测验的成绩和记忆商 (M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均 <0 .0 0 1) ,而无意义图形再认测验的成绩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CI组认知电位N2 、P30 0波峰的潜伏期分别为 (2 6 9.8± 2 9.5 )ms和 (389.7± 35 .6 )ms,均较对照组 [分别为 (2 14 .6± 2 3.5 )ms和 (32 1.8± 30 .5 )ms]明显延长 ,P30 0波幅 [(3.8± 2 .2 ) μV]较对照组 [(10 .9± 3.6 ) μV]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多灶脑梗死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的测验成绩和MQ均明显低于单灶脑梗死组 (P <0 .0 0 1~ 0 .0 1) ;认知电位N2 、P30 0的潜伏期也较单灶脑梗死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 ,P30 0波幅下降。结论 ACI患者近记忆障碍的特点是再认障碍不明显 ,而主动回忆、抽象概念的记忆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梗死灶越多 ,近记忆障碍越重 ;ACI患者确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将记忆检查和认知电位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 ,会提高检测的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为,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其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52例和50例健康成人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结果:无症状脑梗死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255.0±22.6)ms,(357.6±25.9)ms,(3.8±1.8)μV,较对照组延长或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2.53,2.60,P<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其认知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性认知功能障碍(lacunarinfarctcognitiveim-pairment,LI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ischemicscale,HI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alspecificityenolase,NSE)检测。结果:LICI的发生率为38%(37/98)。单因素分析显示LICI的发病主要反映在病灶体积(t=2.792,P=0.007)与NSE值(t=3.062,P=0.003)。LICI组与非LICI组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显示LICI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脑卒中次数、病灶最前点与额极的距离、病灶体积相关。结论:LICI的发生率较高,LIC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CT结构特征及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与老年期痴呆的关系。方法于2003-02/2004-12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初发老年期痴呆32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按文盲、小学、中学、大学文化程度分别低于17,20,22,23分为痴呆;对照组为同期正常老年门诊患者30例。分别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测定认知功能,62例皆进行头部CT及P300检测。全面观察颅内结构,皮质脑沟宽度、外侧裂宽度及侧脑室的大小。靶刺激诱发指标:P2,P3。结果①老年期痴呆组与对照组CT检测皆有不同程度萎缩,CT表现脑室扩大为主的脑萎缩患者30例,但老年期痴呆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22例/69%,8例/27%;χ2=9.3598,P<0.005)。②老年痴呆组靶刺激P300潜伏时N1,P2,N2及P3比对照组明显延长(126.4±16.8,108.2±16.2),(196.4±20.3,148±23.5),(269.4±29.7,216.8±30.0),(379.3±22.3,310.5±21.4)ms;t=2.15,2.30,2.42,2.71,P<0.05。同时老年痴呆组靶刺激波幅P2和P3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1.9,4.3±2.2),(2.4±1.8,4.8±2.7)μV;t=2.2,2.52,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CT以脑室扩大兼皮质萎缩为主,P300潜伏时及波幅均发生明显变化,P300作为老年期痴呆的早期测验工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发展了事件相关电位,这一诱发电位为描述心理活动、评价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可行的手段,并逐渐成为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心理学科等的研究热点。事件相关电位在评价和鉴别各种认知障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文章就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丘脑;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19.
尼麦角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20%~30%,临床亟待开发防治有效的药物。目的:了解尼麦角林防治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效果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9-10/2001-04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尼麦角林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方法:入院1周内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MMSE评分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用SPSS 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观察指标:尼麦角林对脑梗死患者MMSE评分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MMSE评分在记忆力、计算能力和回忆能力方面显著下降,分别为(1.2&;#177;1.3),(2.2&;#177;2.1),(1.0&;#177;1.7)分,而治疗组的评分下降则不明显,分别为(3.9&;#177;1.4),(44&;#177;1.9),(4.0&;#177;1.6)分;3个月后对照组大脑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而治疗组大脑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右侧大脑中动脉速度分别为(5831&;#177;10.15),(65.79&;#177;9.74)cm/s,结论:尼麦角林在防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改善脑的血供可能是尼麦角林改善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