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表现人所特有的社会本质。在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劳动成了一种外在的、被迫的和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使人丧失了人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2.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对它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只有把"幸福问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给予幸福正确的解释。而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是同一的。人真正的幸福在于人能够自觉自愿的劳动,唯有劳动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能把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丰富性、深刻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被异化了,因此只有消灭异化的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幸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幸福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对它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只有把"幸福问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给予幸福正确的解释。而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是同一的。人真正的幸福在于人能够自觉自愿的劳动,唯有劳动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能把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丰富性、深刻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被异化了,因此只有消灭异化的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幸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幸福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从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维度、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性质维度、方法论维度和价值论维度等四种维度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进行界定,认为从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维度界定比较合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对于人的类本质是劳动、实践进行了研究论证,且其中的劳动是与异化劳动相对立的本来意义上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辩证地指出科技发展既对劳动异化具有推动作用,又对其产生的根源即自发分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消解作用。当下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加剧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自身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进而加剧劳动异化。但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消除旧式分工和解构资本主义私有制提供可能,进而可以潜在地消解劳动异化。受其影响的劳动异化现象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遵循马克思在劳动异化问题中对待科技发展的辩证态度,推动经济制度和就业制度双轮并进,促进科技制度和教育制度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劳动本质复归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主要有三处有代表性的地方,在对其解释中出现了社会属性与实践属性的分歧。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理解其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论述的异化劳动具有四重规定性,首先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接着是工人同劳动活动相异化,然后是工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异化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有分工存在就会有异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实现对异化的扬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让每个人都享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都能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由人与自身的异化推出人与人的异化只是"异化劳动"的显性逻辑;而由人与人的异化推出人与自身的异化才是"异化劳动"的隐性逻辑。认为只有强调隐性逻辑,才能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关于人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准确地把握了人的本质,科学地认识了人的关系,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关系理论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但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与批判;后马克思主义以抽象的主体际性、多元性、非整体性等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区别。只有正确理解"人"以及"人的关系",才能科学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旨在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协调"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阐释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回应。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理论构建的问题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视角,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理论恰似一条红线,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思考轨迹和理论创作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逻辑基础。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理解与把握全球化问题,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具有着不同视角: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出发,重点考察人类社会的特定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实践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恩格斯则从自然发展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描述物质自然界从无机界向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因而,自然是由近现代自然科学得以说明的统一的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然而,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根本性一致的实践基础上的。把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起来解读无益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新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改变了以往哲学思考价值问题的根本路向,以一种实践思维方式系统化思考有关价值问题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由于受到当时革命和理论需要的制约,马克思著作中也没有具体的价值论著作,但是其崭新的价值论思想体系却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之中。用实践来理解价值的本性时,必然把价值理想确定为实践活动内在本性的必然结果: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的实现。这正是从实践思维出发,深刻揭示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阐明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1)唯物史观创立之前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2)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3)对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特别是根本动力思想的科学补充;(4)构建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5)结束语。文章初步概述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提出需要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 ,系统地研究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非常迫切的。“人的需要”、“劳动”、“社会” ,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三大要素 ,而“人的需要”则是其核心要素 ,它是人的最高本质。共产主义是全面实现人的本质的最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任何其它生产要素只是价值产生的条件,而不能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地复垦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土地复垦的概念、对象、性质、学科归属、研究空间及其理论构架等土地复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认为:土地复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滩涂和内陆水域)中由于人为或自然营力原因遭到直接或间接破坏而丧失了原有利用价值的、需要恢复其用途的部分;土地复垦是一门工程技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范畴.认为土地复垦的基本理论应该包括:土地破坏机理和破坏土地损失理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理、土地复垦的基本规律以及复垦土地持续高效利用理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