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老寨湾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金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老寨湾金矿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石英砂岩、毒砂黄铁矿化硅化石英砂岩、粘土化弱褐铁矿化石英砂岩和毒砂黄铁矿化粘土化辉绿岩4种.金多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少量呈分散状.矿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自然银.金矿物以类质同像、包裹金、裂隙金和粒间金等形式赋存于毒砂、黄铁矿、辉锑矿和有机物(胶...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清阴洼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采用电子显微镜、多元素分析、电子探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物相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阴洼沟金矿床的金矿石、金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工艺类型主要有少硫化物蚀变岩型金矿石、少硫化物碎裂石英脉型金矿石和少硫化物铁白云石-钠长石-石英脉型3种,且有工业价值的元素只有Au;矿石中金属矿物含量较低,主要是褐铁矿、赤铁矿及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其次是绢云母、碳酸盐矿物、长石、绿泥石及高岭石;金矿物为自然金,金成色平均为975;金的嵌布类型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粒间金含量较少;自然金以细粒级明金为主,其次是微粒金。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甘肃省两党县徐阳河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及矿石特征进行了论述,徐阳河矿石结构构造较简单,属于单纯金矿石,黄铁矿是组成该金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自然金主要为粒间金和裂隙金,金主要以板片状、星点状、细脉状、不规则状、枝杈状分布于黄铁矿中,呈稀疏侵染状细粒分布。矿体受特定层位和断裂控制,根据金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矿物共生特点等分析,认为徐阳河金矿为沉积-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四儿沟金矿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论述,表明四儿沟金矿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石;矿石结构构造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假晶结构,细脉状、浸染状及星散状构造等。矿石中矿物组成比较简单。自然金主要赋存在蚀变岩型金矿石中,自然金分布不均匀。自然金的赋存状态有两种类型:粒间金和包裹金,以粒间金为主,包裹金较少。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三洋坝金矿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论述,表明三洋坝金矿矿石类型为少硫化物蚀变岩型金矿石及少硫化物碳酸盐石英脉型金矿石,矿石构造简单,以浸染状构造为主,主要的矿石结构有角粒状、麦粒状结构、自形-它形细粒结构、自形粒状结构等.矿石中矿物组成比较简单.自然金主要赋存在少硫化物蚀变岩型金矿石中,自然金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周瑶 《黄金》2023,(7):112-116
坦桑尼亚某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矿石工艺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通过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手段对该矿床金矿石中矿石成分、矿物种类、粒度分布、金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为自然金,粒度偏细,集中分布在50μm以下,其中10μm以下占27.54%;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毒砂等;金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占52.72%,其次为包裹金,占37.23%;矿石中较多包裹金和细粒磁铁矿的存在是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该矿床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土沟金矿床位于中祁连地块与北祁连褶皱带的分界断裂中,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寒武统和下奥陶统阴沟群。通过研究金矿体的赋存位置、状态以及观察镜下矿物特征,总结该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该区金矿体均产于下奥陶统阴沟群中基性火山岩组第二段内,主要岩性有安山质玄武岩、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及部分变砂岩、大理岩等。矿体沿NW或近EW向断裂及其附近的蚀变破碎带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金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含微量自然金及自然银。脉石矿物主要有绢云母、白云石、白云母和石英。金品位变化较大,毒砂、黄铁矿是金的富集及载体矿物,金矿化与砷、硫金属矿物及硅化密切相关。金主要以次显微金形式存在(矿石中含量>90%),其次以自然金形式存在。矿石构造类型以浸染状为主,脉状构造次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栖霞市栾家沟金矿区位于胶东金矿富集区,金矿体赋存于郭家岭序列斑状中粒含角闪二长花岗岩体内的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二长花岗质裂隙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细脉浸染原生矿石,工业类型为低硫金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  相似文献   

9.
以新山矿区原生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探针研究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矿物的形貌、赋存方式与化学成分特征,并结合矿区地质矿化特征讨论其矿床成因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金矿物为含铋、汞的金银系列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含银自然金,少量为自然金,黄铁矿为其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以包裹金、裂隙金及粒间金形式产出。随热液成矿作用演化,受成矿流体温度、酸度缓慢降低及控矿断裂的调整式活动制约,金矿物由自然金向含银自然金再向银金矿有序变化,赋存形式也由包裹金向裂隙金再向粒间金有序变化。金矿化化学成分、赋存形式及其变化特征显示,矿床为中深成热液矿床,矿区深部仍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青海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彩莲  董增产  李英  牛芳银 《黄金》2013,34(3):27-30
通过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青海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金矿石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自然金,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和裂隙金;银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银,部分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于黝铜矿中;主要载金、银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黄铁矿、褐铁矿、重晶石、石英等。对金银赋存状态的研究为选矿工艺设计及探讨矿床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阿西金矿床是西秦岭成矿带内较典型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与岩浆热液及围岩蚀变关系密切。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金,伴生有益组分为银;主要有害组分为砷、硫和有机碳。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和褐铁矿,其次为石英。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金-毒砂-黄铁矿-石英、金-辉锑矿-方解石及表生期等不同成矿期或成矿阶段。矿石中金主要呈微细粒,以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金形式赋存于脉石与金属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矿物解离度分析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开展陇南紫金金精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深入分析矿物组分、各物相赋存状态以及金的伴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精矿S和As质量分数分别为42.12%和2.31%,硫化物包裹金占比为56.19%,属于硫化物包裹难处理金矿;金矿物粒度为1~10 μm,以银金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自然金;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为30%,未解离的金矿物均与黄铁矿连生,呈半包裹半裸露状或完全被包裹状。基于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随着矿物粒度减小而增大的特性,可通过超细磨的方法,增加金与浸金试剂的接触,为提高金的回收率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大水金矿床金矿物的特征研究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含铁砷黝铜矿、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磁黄铁矿和自然金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玉髓状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长石和绢云母等.矿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银金矿,自然金颗粒形态较复杂,呈不规则状、长角粒状、板片状、八面体...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主要的贯通性载金矿物,通过对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识别出含金矿体,对野外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分析对绿岩带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黄铁矿呈浅黄—黄色,以细粒为主,具有半自形和碎裂结构的黄铁矿含金性最好;主矿体即金矿化强烈区域黄铁矿晶形以五角十二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与其他单形的聚形为主。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主量元素整体表现出亏S、富Fe的特点,而微量元素富As、Sb,表明形成了载金能力较好的P型黄铁矿;主矿体附近黄铁矿的热电性主要表现为P型黄铁矿,表明该含金矿脉剥蚀程度总体较低,且目前揭露的仅为矿脉浅部,向深部矿脉仍有较大的延伸,由此推断该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郭旻  胡海丰 《黄金》2014,(1):21-25
脑包沟金矿床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金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含少量石英脉型。矿石结构有交代结构、骸晶结构、网脉状结构、包含结构、结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和块状构造。金呈独立的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产出,以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方铅矿、褐铁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金矿物形态多样,粒度以微粒为主。  相似文献   

16.
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南侧的加甘滩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为了确定金的载金矿物及其赋存形式,利用显微测试技术对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原生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观察,确定原生浸染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BSE)图像观察中均未发现自然金包裹体,故确定金在载金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为次显微不可见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后指出,金以自然金为主,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炭、褐铁矿、石英及毒砂,属于含炭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此项研究成果为制定合理的选冶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与钨矿床共生的金矿床及其找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运金 《中国钨业》2001,16(2):19-21
报导了钨矿床附近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①矿床产于世界上两大钨锡成矿带内。②与高钾的钙碱性至弱碱性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③金矿化赋存在席状石英脉或细脉内。④含金石英脉的硫化物含量低 ,包括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铋矿和辉钼矿 ,也可以出现白钨矿和铋—碲矿物。⑤近矿蚀变岩石中存在石英、绢云母、白云母、钠长石和碳酸盐。  相似文献   

19.
通道地区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金锑矿带西南段,主要包括茶溪、金坑和黄垢3个中小型金矿床,矿脉发育在前寒武系浅变质地层中,受断裂控制明显,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主要划分为2个阶段,一是石英+黄铁矿+毒砂+绢云母+金阶段;二是石英+绢云母+少量金阶段;其中茶溪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5~297 ℃,峰值为210~220 ℃,盐度[w(NaCl)]为4.9%~11.7%,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233 ℃,峰值为160~170 ℃,盐度为3.3%~9.7%;金坑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2~261 ℃,峰值为210~220 ℃,盐度为5.6%~10.1%,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4~203 ℃,峰值为150~160 ℃,盐度为3.8%~8.8%;黄垢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19 ℃,峰值为220~240 ℃,盐度为5.1%~11.7%;3个矿床中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δ18Ofluid变化较小,分布在+4.95‰~+6.95‰之间,第二阶段δ18Ofluid分布在+1.08‰~ +1.38‰之间,而δD值变化较大,分布在-83‰~-33‰之间,因此第一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流体,来源以变质流体为主,可能有岩浆热液的叠加,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指示有大气水的混入。另外,黄垢矿区黄铁矿中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广,为-15.79‰~+3.88‰;金坑矿区硫化物δ34S值较为集中,为-5.02‰~+0.74‰。结合区域地层中S同位素组成与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载金硫化物硫源(δ34S值接近零值)主要为深部岩浆,而不含金或含微量金的硫化物(δ34S值为负值)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