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246-248
[目的]为临床切取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提供相关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下肢13侧,均无外伤及手术史.给所有标本行经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精细解剖,充分显示腓浅动脉各穿支,测量腓浅动脉发出点距腓骨头的高度及其外径和腓浅动脉发出的各穿支外径.[结果]腓浅动脉出现率为100%,于腓骨头下(4.89±0.27)cm起自胫前动脉,发出处外径为(0.81±0.22)mm,干长(4.97±0.15)mm.13侧标本共有皮支61支,平均(4.38±0.77)支,各穿支穿深筋膜处的直径为(0.57±0.14)mm,蒂长(3.25±0.15)cm.[结论]腓浅动脉及其穿支较为恒定,应用腓浅动脉设计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用于修复软组织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8-10)cm×(4-6)cm。结果:7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略臃肿,外观及质地良好。结论: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较薄,术后皮瓣臃肿少见,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新  朱吉武  付宝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2-179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在修复足部创面的应用。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5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坏死患者进行小腿外侧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其中足背及踝前外侧外伤撕脱缺损4例,均予急症手术治疗。冻伤致双足跟皮肤坏死、缺损1例,给予Ⅰ期切痂手术修复。结果:本组5例患者,6例皮瓣均成活。结论:应用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背、踝前外侧及足跟皮肤缺损,对肢体血供影响小,皮蒂长度及皮瓣大小选择灵活,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构成及相互吻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带蒂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足踝部缺损10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全程均有伴行动静脉滋养,行程中不断接受不同平面的穿支加强,并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的吻合。在踝上3~7cm范围内有较大的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提供血液滋养并藉此为其周围皮肤供血。以此神经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一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一皮肤血管网的营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健康志愿者44侧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内径、走形、穿深筋膜位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腓动脉共44支,检出穿动脉总数161支,每侧2~6支不等,平均3.6支。穿支穿深筋膜位置大多(81.3%)在腓骨小头最凸点下方9~23cm。将腓骨小头最突出点与外踝最突出点的距离等分为3段,深筋膜穿出点位于上段者共36支,占总数22.3%,中段者共104支,占总数64.6%,下段者共21支,占总数13.1%。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5±0.23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7±0.08m/s。最粗大穿支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SV)左右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腓动脉穿支的走行分布、评价血管质量,并能在体表准确定位,可以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腓动脉穿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选择小腿外侧近、中、远不同部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进行阐述.结果 利用腓动脉近中段的穿支设计的局部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与利用腓动脉远端穿支设计的带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临床应用广泛.结论 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不同部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扬长避短,更大程度上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并达到创面修复的最佳效果,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新鲜成人带膝关节的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进行解剖.将腓骨分为三段,观测各段腓动脉发出的皮穿支及骨穿支的分布、数目、蒂长、外径、走行及两种穿支之间的关系.结果 腓动脉于腓骨头下方7.23±3.76 cm开始贴紧腓骨走行并发出穿支.小腿中段穿支血管恒定.数目最多,骨、皮穿支均为5±1支;管径最大,皮穿支为1.12±0.56 mm,骨穿支为0.82±0.44 mm;皮穿支血管蒂较长为6.38±1.72 cm.腓动脉的骨、皮穿支基本在不同位置(间距小于2 cm).结论 腓动脉骨、皮穿支关系密切,具有嵌合皮瓣血管特点,适合灵活设计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19例,均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记录皮瓣成活情况、足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在19例患者中,18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治疗后成功存活;治疗后患者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存活良好,无明显臃肿情况,足部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患者采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结果随访2~18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美观,踝关节主动活动无受限,皮瓣优良率81%,患者均较满意。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及质地适中、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穿支皮瓣制取日益成熟,通过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为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感觉及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优良率及感觉功能S3~S4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更为快速且有效地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外科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缺损范围3 cm×7 cm~5 cm×9 cm。所有病例均采取一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足功能。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血管吻合处缝合过紧,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外观无明显臃肿,功能及感觉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家钢 《吉林医学》2013,(26):5436-5437
目的:探讨足底部皮肤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足底部皮肤癌扩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终末支蒂皮瓣修复。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治愈,皮瓣完全成活,外观满意,耐磨且部分恢复感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修复足底部皮肤癌,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0±6.59)岁,创面均为足背缺损,缺损面积3 cm×5 cm~6 cm×7 cm,所有患者均一期行清创VSD覆盖创面,二期行皮瓣覆盖创面的方法治疗,皮瓣的供区缝合张力小的选择直接缝合,对于缝合张力过高可能出现皮肤坏死的选取同侧大腿皮肤游离植皮修复。所有患者均采取上门、电话、微信拍照或者视频随访。定期随访患者患肢皮瓣外形、功能、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对创面加强换药后局部瘢痕愈合。随访13~22个月,平均(16.55±2.60)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的皮瓣呈现出正常的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未发现任何异常,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患足行走功能不受限。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在80分以上的为12例,评分在60~80分为2例,评分在60分以下为1例。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应用腓动脉在外踝后肌间隙穿出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本组其中7例皮瓣全部成活,另外1例皮瓣远端表浅坏死,经常规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且随访满意。结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营养血管蒂长,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切取面积较大、供区破坏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魏邦敏  徐健  姜茂华 《河北医学》2007,13(12):1231-1232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7年4月,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及足背Ⅳ度烧伤创面20例。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无臃肿。结论: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充足,切取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供区易于封闭,是修复足部踝周Ⅳ度烧伤创面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本组其中7例皮瓣全部成活,另外1例皮瓣远端表浅坏死,经常规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且随访满意。结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营养血管蒂长,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切取面积较大、供区破坏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林涧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94-95
目的报道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送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间根据足踝部不同的创面缺损情况,在患侧小腿外侧设计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缺损创面的15例患者。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1期愈合,经3~4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功能良好。结论利用合理的皮瓣设计,选用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供区损伤小的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膝和小腿上1/3软组织缺损伴骨和肌腱外露,虽然能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等方法修复,但我们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月用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的皮瓣修复22例,由于不牺牲肌肉,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