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M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65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5+11.0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35例(53.8%),TCD异常53例(81.5%),椎动脉B超异常33例(50.8%),BAEP异常30例(46.2%)。椎动脉MRA能清楚的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降低。MRA异常率与病人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MRA、TCD、BAEP、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d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TCD、BAEP、MR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82.2%,BAEP异常率为72.1%,MRI异常率为26.1%,结论: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50例患者(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椎动脉MRA检查。结果:(1)50例颈部彩超检查中,31例(62%)异常,分别显示椎动脉扭曲、变细、闭塞,动脉硬化或斑块形成。(2)30例MRA检查中,15例(50%0异常,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颈部彩超对于显示椎动脉壁硬化、动脉血管内附壁血栓与椎动脉内径有独特优势,MRA可显示椎动脉的狭窄,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示上占优势,可为VBI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 (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脑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结果 TCD异常率为 82 2 %,BAEP异常率为 72 1%,MRI异常率为 2 6 1%。结论 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 ,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 ,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MRA、TCD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27例(65.85%),TCD异常32例(78.05%),椎动脉超声异常25例(60.98%).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局部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及血流信号降低.结论 椎动脉MRA、TCD与椎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缺血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VBI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并与52例经颅多普勒检查确定为脑血管痉挛的眩晕患者(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组BAEP异常率为52.27%,明显高于对照组(3.85%,P<0.001)。VBI组BAEP各波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BAEP的I波及V波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评价脑干缺血及其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脑梗塞MRI、MRA及TCD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塞(SCI)的临床特征与头颅MRI、MRA、TCD改变。方法 对5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出梗塞灶的病人行MRA检查,异常检出率为93.02%,TCD异常检出率为94.87%。结论 MRI是确诊SCI重要条件之一,并能清晰、准确显示小脑、脑干梗塞;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对治诊及预后有很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MRA、MRI、TCD对椎—基动脉改变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对椎基动脉病变诊断的可靠性。方法:Ⅰ组13例应用MRI确诊之脑干梗塞病人。Ⅱ组42例有临床改变;如眩晕,走路不稳,眼颤等,TCD检查有异常改变者,则同时进行MRI和MRA检查。两组患者皆无意识障碍。结果:Ⅰ组13例MRI皆有脑干,小脑异常改变(其中4例为幕上基底节梗塞),TCD有V—BAvm下降或上升,仅一例RPICA消失。TCD异常率100%。Ⅱ组:42例MRA异常者30例,正常者12例,而MRI仅4例正常,异常者38例(其中17例基底节梗塞)而TCD为100%异常。结论:MRI异常者占92.72%,正常者4例,而MRA由于检查时间其异常者为71.43%12例正常,但TCD检查为100%异常。所以MRI,MRA,TCD相辅配合,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56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1%,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62%,颅脑MRA阳性率为60%,DSA检查阳性率为96%,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能做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60岁的VBI的患者100例(观察组)的TED记录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管峰值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等检查资料,并与同期≥60岁10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对照组)TCD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TCD检查异常79例(79.0%),对照组TCD检查异常¨例(11%);观察组VA、BA的Vm、Vs、Vb的血流参数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I均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对老年VBI患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并可为动态观测病情进展及客观评估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1—2012-12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62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检查观察是否有相应改变,进而明确该两项检查应用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BAEP异常58例,异常率95.5%;TCD异常54例,异常率87%。结论 BAEP和TCD的异常对早期诊断后循环缺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发作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无阳性体征,一般头部影像学检查亦无改变,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对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提供听觉通路机能状态,特别是在脑干缺血性损伤后机能状态的评估上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对38例VBI患者进行了TCD及BA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VBI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60例VBI患者行TCD和BAEP检测 ,观察椎基底动脉流速以及脑干电生理指标 ,并对流速与潜伏期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V波潜伏期、峰间潜伏期及Ⅲ V/I Ⅲ比值较对照组延长。TCD和ABEP异常率分别为 80 %和81 3% ,以VBA流速降低和脑干型异常为主要特点。基底动脉流速降低与潜伏期延长存在负直线相关关系 ,流速越低则潜伏期越长。结论 TCD和BAEP可能是诊断和研究VBI一个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告55例脑血管疾病的3D-TOF法和MRA和常规MRI(其中21例经DSA证实)。结果3D-TOF法MRA不仅能较为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疾病的异常血管,且能作出定性、定位诊断。提出3D-TOF法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MRI、SPECT、X-CT,尤其是动静脉畸形、静脉型血管畸形(静脉瘤)、瘤体直径>5mn的动脉瘤和严重狭窄和闭塞的动脉。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美国EI公司CBS-900三维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98例VBI患者进行检测。结果TCD检出结果异常80例,占81%,其中动脉痉挛10例;动脉硬化49例,其中合并狭窄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2例;颈肩部肌肉劳损9例。结论TCD对VBI的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