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75例MHD患者为MH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并记录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MHD组按IMT值分为正常、异常和增厚3个亚组。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IMT的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HD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42)比(0.63±0.11)mm,P<0.01]。IMT增厚组年龄、收缩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血磷水平与IMT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MT异常组的收缩压、血磷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Model1)结果显示,MHD患者颈动脉IMT与年龄(r=0.247,P=0.032)、收缩压(r=0.758,P<0.01)、血磷(r=0.604,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r=-0.292,P=0.011)、前白蛋白(r=-0.68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经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Model2)结果与Model1结果一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缩压(B=0.446,P<0.01)、低前白蛋白(β=-0.336,P<0.01)和高血磷(β=0.248,P=0.01)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高收缩压、低前白蛋白及高血磷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3.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静息心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姚欢 《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0):39-4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静息心率(RH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高血压病患者92例,按RHR水平分为三组,RHR1组:〈70次/min(26例),RHR2组:70次/min≤RHR〈80次/rain(34例),RHR3组:RHR≥80次/min(32例)。对入选患者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做以下检查: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RHR的增加,IMT也逐渐增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R2组和RHR3组的IMT、颈动脉内径(CAD)均高于RHR1组(P〈0.01)。(3)RHR与IMT、颈动脉内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2、0.389,P〈0.01)。(4)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随着RHR的增加有升高趋势,与RHR呈正相关,其r值分别为0.659、0.479和0.266,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机会也在增加,静息心率水平升高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差异及CIMT和斑块增大的风险。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包括60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60位非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CIMT采用B型超声测量。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与无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平均C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症组CIMT升高的风险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相似。骨质疏松症妇女斑块出现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然而,调整了易使妇女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后,两组之间斑块的存在并无显着差异(校正比值比=0.85;95%可信区间0.10~6.464)。结论绝经后妇女与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均CIMT无差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CIMT升高风险与无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相当。两组之间斑块的存在没有显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并比较研究1998年1月~2004年12月3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血透患者和31例65岁以下的非老年血透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继发性肾损害比对照组高,继发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CRF为(56.8%vs6.5%);老年组体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比对照组低,血透时血流量比对照组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比对照组差,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老年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P〈0.01)。结论:老年血透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去除感染、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因素,改善营养状况,给予早期、充分的血液透析,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预防及延缓D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近5年的DKD患者326例和T2DM组患者36例,同时选取东直门医院国家部体检科健康者30例,测定所有入组患者的血脂...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作为一种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认识和了解颈动脉IMT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血内皮素1(endothelinm-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t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氧化应激在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52例为HD组;另设本院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8-OHdG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含量,硝酸酶还原法进行血eNOS活力测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l-medial thickness,C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组患者CIMT明显增厚[(1.31±0.29)mTmrn比(0.82±0.21)rm,P0.013。HD组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78.85%。与对照组比较,HD组患者血8-OHdG水平明显升高[(38.30±9.34)ng/ml比(7.24±0.87)ng/ml,P0.01);HD组患者血ET-1水平明显升高[(138.35±31.12)pg/ml比(16.40±1.21)pg/ml,P0.01];HD组患者血eNOS水平降低[(12.67±1.66)U/ml比(14.05±1.56)U/ml,P0.013。HD组患者血8-OHdG水平与年龄、透析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收缩压、舒张压、ET-1呈正相关(r=0.697、0.752、0.532、0.350、0.269、0.753,P0.05),与尿素清除指数(Kt/V)、eNOS呈负相关(r=-0.367、-0.723,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8-OHdG水平是HD患者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B=0.044,P=0.001)。结论 HD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HD患者的氧化应激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血8-OHdG水平是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入组老年男性89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总睾酮和雌二醇.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淋巴细胞内雄激素受体水平. 结果 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组VLDL-c显著升高;斑块形成组HDL-c显著降低,LDL-c显著增加;管腔狭窄组收缩压、舒张压和LDL-c均显著增加.老年男性中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与内膜正常组比较总睾酮水平和雄激素受体荧光强度明显下降. 结论 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伴随着总睾酮和雄激素受体水平明显降低.雄激素受体水平的下降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201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测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腰椎1-4、股骨颈、股骨转子、ward’s和全髋部的骨密度。结果男性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组L1、Ward’s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组L1、L2、L3、L1-4、Ward’s、全髋部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各部位骨密度均成负相关。结论 T2M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均采用意大利百胜Technos MPX DU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将患者分为AS组和无AS组,比较两组临床有关参数的变化,探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S的患病率为49.3%(72/146),并且随着年龄增长,MHD患者AS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5),男性患者AS的患病率较女性患者显著升高(P<0.05)。与无AS组相比,AS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显著增高,此外AS组透析病程较无AS组长、透析充分达标率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白蛋白显著降低。AS组虽然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PTH)和无A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应用药物纠正钙磷紊乱的比例显著高于无AS组。多因素分析显示AS与年龄、透析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HDL、Alb呈显著负相关,合并糖尿病、透析不充分时AS进一步加重。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透析病程、透析充分性、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是延长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jlure,CRF)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体外循环的建立离不开抗凝剂的应用,普通肝素是临床常用、高效的抗凝血制剂,然而,对于存在高危出血倾向的MIID患者,抗凝处理可能加重出血危险甚至危及生命,而常常采用无抗凝剂,即无肝素透析。但有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方法,同时透析疗法的目标也由原来的单纯延长寿命逐渐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转变.在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它对于预防远期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深远意义.而健康教育不仅有赖于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从事血透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2001年10月~2003年2月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结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了解其颈动脉硬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8例MHD患者和2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Vmin)、斑块、计算阻力指数(RI);然后根据MHD患者透析病程、有无糖尿病和粥样斑块进一步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HD患者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Vmax、Vmin低,RI增高,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P〈0.01)。透析病程≥5年组和〈5年的患者相比,其IMT明显增厚,Vmax、Vmin低(P〈0.05),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P〈0.01)。在粥样斑块阳性组和阴性组相比较,前组患者的年龄偏高(P〈0.01),IMT明显增厚(P〈0.01),Vmax、Vmin降低(P〈0.05),RI偏高(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相比,前组的平均年龄偏高,IMT明显增厚,Vmax、Vmin降低(P〈0.05);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P〈0.01)。结论: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率高,且随着透析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高,AS逐渐加重,并出现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糖尿病是AS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非杓型血压组(50例)和杓型血压组(5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这两组患者的IMT,用Cockerdt—Gault公式计算eGFR。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组IMT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P〈0.05)。(2)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组eGFR显著低于杓型血压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不仅可导致动脉结构发生损害,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将血压降到目标值,而且还应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并均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CEA再行CABG者24例,先行CABG后行CEA1例。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其余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并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平均随访(24.6±3.5)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或脑中风发生。结论同期行CEA与CABG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手术安全,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易并发胰腺炎(AP)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终末期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报道较少。据统计,CRF长期透析患者AP发病率约为2.3%,其中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AP的发病率较之更低,为0.63%~1.41%。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血透中心所有患者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照美国心脏超声协会指南,以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Hg诊断为PH,统计分析PH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MHD患者205例,女性占36.1%。其中存在PH的患者48例,占23.4%。比较PH组和非PH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在PH组患者中,男性和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左房内径增大、射血分数减少,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增加(LVMI)。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和透析前平均动脉压、高血肾损害、右室流出道、射血分数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相关。结论:PH在MHD患者中并不少见,高血压病肾损害者更易伴发PH,透析前血压及左心功能是影响PH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发现慢性肾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目前脂质代谢紊乱已被公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其中血脂LDL/HDL-C及ApoB/ApoA1与冠心病的关系较为密切[1,2],但其在CRF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20.
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贫血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国内主要治疗方法为用促红素(erythropoietin,EPO)皮下或静脉注射。但铁剂相对或绝对不足仍是影响EPO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大多数患者以口服铁剂为主,但因其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较差,临床效果有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首次用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idney disease questionnaire,KDQ)来调查近年国内出现的静脉注射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对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