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邱志亮  乔勇 《江苏医药》1995,21(4):244-245
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胃动素(MOT)和胃泌素(GAS)的水平及其血液透析(HD)前后变化、并设健康成年人作对比分析。结果示CRF患者MOT和GAS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HD后MOT和GAS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MOT、GAS与血清肌酐(Scr)均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杜娟 《贵州医药》1998,22(4):259-260
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浆丙二醛(P-MDA)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RBC-SODA),进行了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重度肺结核患者P-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RBC-DOS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癌与轻、中度肺结核患者P-MDA含量及RBC-SO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重度肺结核患者自由基的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银屑病患者血脂变化特点,探讨血脂异常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采用瑞士产COBASFARAⅡ全自动化分析仪,对32例银屑病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明显增高(P〈0.05,或P〈0.01),(2)患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间呈线性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和Ft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清CEA、NSE及Ft变化对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107例肺癌患者进行血清CEA、NSE及Ft联合检测。结果 SCLC组化疗后血清NSE水平低于疗前(P〈0.01)。NSCLC组化疗后NSE和Ft水平均降低(P〈0.01)。NSCLC组肺癌切除术后血清CEA和NSE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接近正常值。结论 NSE是评估SCLC的特异性标志物,C  相似文献   

5.
方驰华  戴永贵 《天津医药》1996,24(6):330-335
报道73例梗阻性黄疸和39例单纯胆囊结石(G组)血流动力学关系及转归。根据研究目的将梗阻性黄疸分为〈60岁非吲哚美辛组(A组)、吲哚美辛术前组(B组)、吲哚美辛术后组(C组)、胆道恶性梗阻(D组)、胆道良性梗阻(E组)和老年胆道梗阻(F组)。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各组SV、CO和CI显著高于G组(均P〈0.01),MAP、SVR和PVBF显著于G组(均P〈0.01)。B组和C组MAP、SVR和PVBF  相似文献   

6.
方驰华  邓明福 《天津医药》1996,24(7):394-397
报道20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25例单纯胆囊结石(B组)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在A组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T3、TSH显著低于B组(P〈0.01),T4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A组门静脉血TM、TG显著高于B组(P〈0.01),外周血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A组外周血中T4显著高于门静脉血(P〈0.01)。4.在B组外周血中TSH显著低于门静脉血(P一  相似文献   

7.
目 的 探 讨 1α,25-二羟 维生 素 D_3(1α,25-(OH )2D )对 系 统性 红斑 狼 疮(SLE)患 者 外周 血 单个 核 3细 胞(PBM C)分 泌的 白细 胞 介素 (IL)-10 和 干扰 素 (IFN )-α水平 的 影响 。方法 20 例 SLE 患 者和 10 名健 康 志愿者 PBM C 的提 取 采 用 Ficol密 度 梯 度 离 心 法 ,SLE 组 和 对 照 组 在 不 加 或 加 入 1α,25-(O H )2D3 的 情 况 下 孵 育 72 h收 集培 养 上清 ,上 清液 IL-10 和 IFN-α水平 检 测采 用酶 联 免疫 吸附 试 验(ELISA )。结 果 与 正常 对 照组 相比 ,SLE组 PBM C 中 IL-10 和 IFN-α水 平 明 显 增高 (P<0.01)。0.01 m ol/L 1α,25-(O H )2D3 的 加 入 明 显 抑 制 了 SLE 组PBM C 中 IFN -α的 产 生 (P<0.01),增 加 了 SLE 组 PBM C 中 IL-10 的 产 生 (P<0.01),但 对 正 常 对 照 组 IFN -α和IL-10 水平 无明 显 影响 。结 论 1α,25-(OH )2D 可 能 抑制 体外 培 养的 SLE 患 者 PBM C IFN -α的产 生  相似文献   

8.
李丰良  毕胜 《云南医药》1998,19(5):331-332
对32例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做了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CR、RICR、NIERT及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RFER、RFIR的观察,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尿毒症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调节功能低下(P〈0.01),透析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P〈0.01),与报道相符。透析疗法对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效果不明显(P〈0.05),但测定RFER与RFIR的比值,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与茶碱对哮喘患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将54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吸入皮质激素(A组)及吸入皮质激素配合茶碱治疗(B组),疗程4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FEV1%及血清BC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血清ECP水平的下降及FEV1%水  相似文献   

10.
赵文  门剑龙 《天津医药》2000,28(7):402-403
目的:对脑血栓形成患者不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血小板功能状态进行研究,讨论HCT对血小板功能 亢进的影响。方法:用COULTER细胞分析仪测定HCT,放免法测定GMP-140,ELISA测定PF4,Wright法测定PAdT,TYXN血小板聚集仪测定PAgT。结果:患者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高水平HCT组增高更为显著,且各项指标与HC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HCT水平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浆P-选择素( P-sel)、组织因子( TF)的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7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13例,重症组14例,分别在不同病期采集抗凝血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P-sel与TF,血凝固法检测凝血象,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D,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球分类仪检测血小板(Pt)参数;另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在发热期,重症组血浆TF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 P <0.01)。血浆P-sel与中性白细胞(PMN)、单核细胞(Mo)之间呈正相关(df=79, r值分别为0.661与0.513, P <0.01)。 TF的变化曲线与APTT、 INR、D-D、BUN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而与Fn、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表明血浆TF与APTT、INR、D-D、BUN之间呈正相关(dg=60, r值分别为0.436、0.351、0.386、0.362, P <0.05),与Pt之间呈负相关(df=79, r =-0.405, P <0.01)。结论 HFRS急性期血浆P-sel、TF水平显著上升,提示体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血浆P-sel与PMN、Mo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sel在动员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血浆TF与BUN、APTT、INR、D-D呈正相关,表明TF之表达增加是引起凝血机制率乱并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故而强烈建议在病程早期当出现DIC或DIC前期表现时宜适当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IL-6、IL-10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CD3、CD8细胞于发热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均于低血压期达峰值(P<0.01);CD4细胞升高幅度较小,于少尿期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于低血压期比值降至最低(P<0.01);血清IL-6、IL-10水平在病程中均明显升高(P<0.01),于少尿期达峰值。在HFRS不同病型中,随临床病型的加重,CD3、CD8细胞明显升高,在危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而CD4细胞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在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的下降与血清IL-6、IL-10水平的升高相一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8和r=-0.8787。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细胞因子分泌失常介导的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急性重型肝炎血清AFP异常率显著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均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高水平组存活率显著高于AFP正常组及AFP低水平组(P〈0.01~0.05);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者(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胃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胃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胃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重型、危重型占73.1%。少尿期胃肠型血肌酐浓度、肾周积液明显高于非胃肠型,而血小板明显低于非胃肠型组,病死率15.4%,明显高于非胃肠型组2%,而丙氨酸转移酶浓度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情严重,早期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易误诊,对其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1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CRP和WBC含量,分析CRP和WBC与病情关系。结果急性高原肺水肿急性期患者的CRP、WBC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急性期CRP阳性率与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RP与WBC呈低度正相关(r=0.469)。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CPR和WBC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重,早期测定CRP和WBC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 A法检测 39名 HFRS患者血清中 IL- 8水平。结果  HFRS患者 (出血热组 )血清 IL- 8水平均比健康人 (对照组 )升高 ,尤以少尿期为甚 (P<0 .0 0 1)。结论 血清 IL - 8水平对判断 HFRS患者的病情轻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甲胎蛋白和胆碱脂酶水平对重型肝炎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之间,以及重型肝炎好转组与死亡组之间血糖、甲胎蛋白、胆碱脂酶的差异。结果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糖和胆碱脂酶水平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P〈0.05);而甲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P〈0.01);重型肝炎好转组血糖、甲胎蛋白、胆碱脂酶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均P〈0.05)。结论血糖、甲胎蛋白、胆碱脂酶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进展程度及预后估计有重要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并发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并发脓毒症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脓毒症程度呈正相关,即脓毒症程度越重的患者血清PCT水平越高(P〈0.05)。结论血清PCT对脓毒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张立军  韩玉环 《天津医药》2007,35(12):909-9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水平异常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34例轻度、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30例正常孕妇(正常组)妊娠晚期的血脂水平,腹部彩超测S/D值,分析比较3组血脂水平的特点及其水平的异常改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结果:(1)重度子痢前期组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正常组升高(P〈0.05);并且LDL—C随病情加重增高明显。(2)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3)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P〈0.01),载脂蛋白A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重度子痫前期组的S/D值、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较正常组增高(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轻度组及正常组(均P〈0.05),且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孕期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对预测该病的发生及改善围产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急性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应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升高组、血糖<11.1mmol/L组和血糖≥11.1mmol/L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呈正相关。颅脑损伤患者中,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