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曾纪斌 《安徽医药》2001,5(2):111-111
目的 观察纯中药制剂利咽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出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挥发性部分 ,观察用其治疗 30例咽痛患者的疗效 ,并以江中牌草珊瑚含片作为对照组。结果 制得每 1ml含生药 0 5~ 1g的半透明状黄褐色液体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 6 7% ,经Radit检验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将汤药改制成口服液 ,临床使用方便、安全且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兰君  靳隽  李国兴 《中国药房》2012,(27):2576-2578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口服克感利咽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2组均每次20mL,每天3次,连续3d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综合疗效与药品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指标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8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疾病综合疗效指标痊愈分别为43.98%、2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外感风热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肝利黄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用回流法及减压提取、浓缩等法制成口服液,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治疗,设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例238例,总有效率87.81%;对照组122例,应用肝苏颗粒治疗,总有效率72.13%.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利咽清嗓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利咽清嗓口服液中的薄荷、牛蒡子、甘草、桔梗、麦冬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咽清嗓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斑点可清晰分离,专属性强;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7%,RSD为0.7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利咽清嗓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利咽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利咽舍剂并验证其疗效。方法:应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利咽舍剂,与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临床对照应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6%,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利咽合剂制备工艺合理,疗效可靠,是较好的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8.
慢性咽炎系由慢性感染引起的咽部粘膜、淋巴组织及粘液腺的弥漫性炎症。我们采用利咽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7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制备方法及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方剂组成 半夏20g,厚朴20g,陈皮20g,茯苓40g,牛蒡子15g,金银花50g,穿心莲20g,山豆根20g,浙贝母40g,枳壳20g,麦冬40g,白芍40g,熟地40g,黄柏15g,蔗糖50g。配制方法 上述中药洗净后,加水煎煮2次,每次90min,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1000ml,加蔗糖搅拌溶解,分装于500ml输液瓶中,100℃蒸汽灭菌30min备用。用药方法 口服每次30ml,每日2次,空腹含…  相似文献   

9.
慢性咽炎为喉科常见病,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我们结合临床自制冬菊利咽合剂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处方与制备1.1处方麦冬70g,天冬70g,生地黄70g,菊花70g,金银花70g,胖大海70g,甘草70g,制成1000ml。1.2制备以上7味,置多功能提取器中,加水适量将药材浸润0.5小时,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两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量、8倍量。第一次煎煮时随行收集芳香水500ml重蒸馏,收集100ml另器保存;合并煎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甜蜜素2g,搅匀,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约900ml,加入上述芳香水,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利咽袋泡剂,TLC法定性控制质量,观察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制备茶叶滤纸包装利咽袋泡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射干、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对223例急慢性咽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处方有关药材薄层斑点明显,临床治疗急慢性咽炎总有效率为95.77%。结论:利咽袋泡剂鉴别方法可靠,其服用便利,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安康口服液,建立制剂质控方法并对照观察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佛手、郁金、酸枣仁,按随机原理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验证疗效。结果:安康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集中,临床总有效率为73.2%,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虞鹤鸣 《中国药业》2000,9(5):26-27
利咽合剂是我院的自制制剂,已应用于临床15年,治疗急、慢性咽炎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咽痒、咳嗽等症,疗效确切。近年来,我们对其进行了工艺改进,制成袋泡剂,既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消耗,又确保疗效,使用方便,深受患者的欢迎。现介绍如下。1仪器与试剂 热封型滤纸(杭州新华造纸厂);塑料封接机(江苏连云港微波电器厂);射干对照药材(江苏省药品检定所);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厂)。2制备工艺2.1处方:南沙参250g,麦冬50g,石斛125g,桑叶75g,射干125g,白苏子125g,木蝴蝶…  相似文献   

13.
杨劼  旋志刚  王金凯 《河北医药》2005,27(6):419-419
抗风湿口服液是我院制剂室和风湿科共同研制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新剂型,现将制备工艺及临床观察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复方庆大霉素口服液,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药物化学性质及药理协同作用进行组方,采用比色法对庆大霉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本法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22%(n=5),临床有效率为97.8%.结论:本品制备工艺简便,制剂质量稳定,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利咽饮口服液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柱温16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00℃,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的薄荷脑和其他成分无干扰,薄荷脑进样量在0.02~0.3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8%(n=5)。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利咽饮口服液中薄荷脑含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林方  庄阳辉 《海峡药学》2012,24(7):55-56
目的建立利咽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6∶33∶1.3),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本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甘草酸浓度在10.9172~174.6752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1%,RSD为1.1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咽舒喷雾剂的制备、质量控制标准及对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药材近处方比例经水煎醇沉法及蒸馏法制备,建立性状、鉴别、体外抑菌等质量标准;对89例病人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本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治疗有效率达96.42%。结论:本品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正>扁咽口服液是由黄连、山豆根、黄芩、连翘、穿心连等多味中药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软坚散结的功效。黄连作为该制剂的主要组分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黄连中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被证明具有治疗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作用,被认为是扁咽口服液的重要指标性成分之一[1,2]。为了更好地提高制剂的质量,增强治疗作用,本试验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  相似文献   

19.
孙成春  周玥  张黎明 《医药导报》2009,28(4):450-452
目的 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和药效学. 方法 通过浸出物浸出率测定及粉碎度考察、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UV)吸光度测定等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 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反应和鼠耳肿胀法,考察利咽袋泡剂的镇痛抗炎作用. 结果 袋泡剂的粉碎度控制在10~20目之间,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比代茶饮高18.59%; 其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吸光度显著高于代茶饮; 全生药型优于半生药型袋泡剂. 袋泡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仅高剂量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结论 代茶饮改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可行,制备工艺合理. 利咽袋泡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康阿龙  汤迎爽  孙成荣  张娴 《中国药师》2010,13(10):1463-1465
目的:优选清喉利咽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清喉利咽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的影响为:煎煮3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三次分别加10倍量水,第一次煎煮1.5h,第二、三分别煎煮1h。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