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 0.45g/L,KH2PO4 1.50g/L,CaCl2 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0,6(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2.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0.45g/L,KH2PO41.50g/L,CaCl2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3.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中液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木薯进行酒精浓醪发酵,对其中液化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液化条件为:液化pH值5.0~6.0,液化酶加入量为10U/g木薯粉,液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5℃、2h。  相似文献   

4.
玉米酒精浓醪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安琪耐高温酒精活性干酵母,以玉米为原料进行浓醪发酵最适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酶法液化法,添加180u/g糖化酶,pH4.5-5.0,酵母接种量0.15%,适当添加无机盐和营养剂,发酵70h,最终达到发酵酒度14.7%(v/v),残糖0.92%,残还原糖0.2%,淀粉利用率84.9%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浓醪发酵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提高发酵醪的酒精度,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马铃薯浓醪发酵的影响。以发酵醪的酒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3.0,糖化酶添加量150U/g,初始pH值4.5,接种量6%,得到发酵醪的酒精度为14.90%(v/v)。  相似文献   

6.
酒精浓醪发酵生产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玉米粉为原料,AY-15为发酵菌种,在浓醪发酵条件下,对氮源添加、糖化工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氮源,可明显提高酵母细胞的数量和发酵能力,缩短发酵周期12h;优化的糖化工艺为糖化酶用量150u/g原料,糖化时间60min;最适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5.0,发酵温度33℃。  相似文献   

7.
木薯粉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5L~100L放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在前期三角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5L~100L罐的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糖含量为24.5%(m/v)左右时,放大试验效果较好,发酵效率在90%左右,发酵的终酒精浓度最高达到14.55%vol;当总糖含量提高为30%(m/v)时,发酵效率明显下降,只有75.9%.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添加木薯酒精专用复合酶对木薯酒精浓醪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木薯酒精专用复合酶对木薯的酒精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料水比为1∶2.2的条件下,添加0.30g/100g的木薯酒精专用复合酶,酒份达到13.13(%,v/v),与对照组相比酒份提高1.03(%,v/v),相对原料出酒率提高2.7%。  相似文献   

9.
酒精浓醪发酵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酒精浓醪发酵玉米粉的理论浓度与相应酒精发酵工艺全流程的变化方向,并提出了实现高浓度酒精工艺的几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原料酒精浓醪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对添加酸性蛋白酶酒精浓醪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糖化醪中添加酸性蛋白栈前利于原料中蛋白质的水解,增加醪液中酵母可吸收性氮,改善醑液的营养状况,促进酵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使用酿酒曲发酵膨化木薯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利用膨化技术对木薯进行了预处理,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发酵温度、液固比、糖化酶用量。结果表明:利用膨化处理缩短了乙醇生产周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最适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2℃、发酵初始pH值4.5、糖化酶用量145 U/g、液固比2.8∶1(mL∶g)、酿酒曲用量0.3%、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膨化木薯最终酒精度达到了11.9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木薯为原料,半连续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工艺条件为:原料粉碎粒度:Φ1.5mm,料水比:1∶2.3,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9U/g木薯粉,120U/g木薯粉,95℃下蒸煮90min~110min,60℃下前糖化35min~40min。前期发酵温度28℃,中后期发酵温度32℃,总发酵时间69h。在此条件下酒精度达到13.5%vol,半连续发酵17d,为进一步研究以木薯为原料生产乙醇工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左莹  张萍  张惠 《中国酿造》2013,32(11):18-22
玉米浆作为最为廉价的有机氮源,是湿磨法生产玉米淀粉时的副产物,其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体生长、提高发酵产酸、提高糖酸转化率,在氨基酸发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玉米浆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针对其在谷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发酵代谢过程中的影响,以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玉米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能。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通过用简单易测的指标对白酒进行分析, 探讨区分固态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方法。方法 测定12种白酒的电导率、旋光度、吸光度等指标, 并进行12种白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酱香型固态发酵白酒电导率均值最高为64.72 μs/cm, 非固态发酵白酒的电导率均值最低为38.27 μs/cm, 通过差异性分析, 得到固态发酵白酒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电导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酱香型固态发酵白酒旋光度均值最高为0.050°, 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旋光度均值最低为0.022°, 通过差异性分析, 固态发酵白酒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旋光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测得的吸光度得到了每种酒自身的指纹图谱, 经过数据计算, 得到固态与非固态发酵白酒之间的相似度均小于0.900。结论 电导率、旋光度、吸光度等可作为区分固态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一株耐高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HY32的木薯乙醇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Y32利用木薯发酵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g∶mL),发酵时间96 h,接种量11%,发酵温度40 ℃,液化时间1 h,液化温度95 ℃,液化酶添加量为20 U/g淀粉,糖化酶添加量为150 U/g淀粉,硫酸铵添加量6 g/L,初始pH=5.0。在此条件下,HY32发酵木薯酒精度可达8.90%vol,淀粉利用率与淀粉出酒率分别为87.120%和49.48%,残糖量为0.03 g/L。与未优化的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发酵醪的酒精度提高了16.65%。  相似文献   

16.
从20株霉菌中筛选到两株淀粉酶高产菌Rhizopus sp.2和Aspergillus oryzae 3811,它们的生淀粉分解酶活性分别为122.42、130.89U/g湿曲,熟淀粉酶活性分别为5180.06、5818.31U/g湿曲.Rhizopus sp.2与Candida tropicalis XY-3共同发酵25%生木薯粉的酒精产率和发酵率分别为8.10%(v/v)和65.51%,与安琪酒精酵母共同发酵的酒精产率和发酵率分别9.20%(v/v)和74.40%;Asp.oryzae 3811与C.tropicalis XY-3共同发酵的酒精产率和发酵率分别为5.80%(v/v)和46.91%,与安琪酒精酵母共同发酵的酒精产率和发酵率分别为7.30%(v/v)和59.04%.两个菌株的发酵性能差异主要是由二者的淀粉酶组成和比例不同造成的,Rhizopus sp.2的淀粉酶系有5个组分,其主要活性组分分子量为99kDa;Asp.oryzae 3811有8个组分,其主要活性组分分子量为50kDa.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白酒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态发酵白酒较液态发酵白酒的优点,并指出我国固态发酵白酒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对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烯含量、芳樟醇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花椒酒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一步对花椒酒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红花椒适于花椒酒酿制,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花椒用量0.4%、花椒粉碎度60目、酿造时间9 d,所得花椒酒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分别为45.4 mg/L和39.8 mg/L,感官评分90分。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乙酸芳樟酯、(-)-4-萜品醇、桉叶油醇、α-松油醇等与乙醇、正丙醇、叔丁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乙缩醛等共同构成了花椒酒的典型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