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培养过程中掺杂肿瘤细胞具有粘附、贴壁的特性,将掺杂的肿瘤细胞通过移孔法清除,使TIL对数生长期至少可提前4d。由于大量掺杂肿瘤细胞在移孔中被清除,解除了肿瘤细胞对TIL的抑制,使增殖倍数有所增加,最高可以达到10倍。比项研究为临床肿瘤病人用TIL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为TIL在手术后及早应用及其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是一种新兴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过继转移后的细胞可针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目前,该疗法在宫颈癌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完成的临床试验样本总量较少,疗效和预后个体差异较大,未来可能需要进...  相似文献   

3.
肾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前后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康  许明 《上海医学》1996,19(4):208-213
对12例肾癌患者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6例患者测定了部分免疫指标。手术前,回输TIL前,回输TIL后1周测定外周血CD^+3,CD^+4,CD^+8,NK及mIL-2R。结果显示,CD^+3分别为58.55%、,69.84%、57.91%;CD^+4分别为33.045%、44.48%、31.90%;CD^+8分别为25.23%、26.2%、27.8%;CD^+4/CD^8分别为1.5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比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更为有效低毒。作者用手术与活检的方法从骨转移瘤标本中分离TIL,经体外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激活并扩增,过继转输10例骨转移瘤病例,完全应答1例,部分应答2例,弱应答3例,无应答4例。有效应答30%。  相似文献   

5.
通过逆转录病毒将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转导到取自卵巢癌和胰腺癌病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我们发现TNF基因转导的TIL(TNF-TIL)产生的TNF水平比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转导的TIL(neo-TIL)产生的TNF水平更高。尤其重要的是TNF-TIL对某些建株的肿瘤细胞株和自身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也比neo-TIL更强。TNF基因转导的TIL有希望在临床上用于癌症的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6.
通过逆转录病毒将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转导到取自卵巢癌和胰腺癌病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我们发现TNF基因转导的TIL(TNF-TIL)产生的TNF水平比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转导的TIL(neo-TIL)产生的TNF水平更高。尤其重要的是TNF-TIL对某些建株的肿瘤细胞株和自身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也比neo-TIL更强。TNF基因转导的TIL有希望在临床上用于癌症的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的术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的术后应用张一心尤其汪晓莺作者从1993年5月~1996年6月对我院15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的12例进行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来自于我院...  相似文献   

8.
探讨石蜡标本中大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单细胞悬液样本的制备方法。石蜡标本经切片、脱蜡、水化、消化、过滤、收集细胞等步骤制成单细胞悬液,滴加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最后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分型获取及读数。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抗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采用Rosenberg法,对TIL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抗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例肝癌病人的TIL细胞分离,培养均获得成功,并在培养3-5周后扩增到临床治疗肝癌后需的TIL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0.
作者自1989~1991年间,设计具有特异性的个体骨转移瘤化疗药物筛选并应用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临床。测试药物为长春新碱、阿霉索、顺铂、氨甲喋呤、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等6种,计138次敏感性试验,实验总有效敏感率为31.88%,临床按mg/m~2/W 常规剂量用药,有效率为47.83%(P<0.0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类型的人体肿瘤细胞周期中 D N A 含量与肿瘤组织学间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05例新鲜肿瘤组织中瘤细胞的 D N A 含量,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 22例良性肿瘤及383例恶性肿瘤中异倍体出现率分别是27% 及52% ;不同组织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异倍体的出现率以腺癌为最高,其中肝癌、肠癌及胃癌异倍体的出现率分别为61% 、55% 及51% ,肉瘤次之,为37% ,鳞癌最少,为17% ;细胞增殖周期 S≥10、 G2/ M ≥10或 S≥20、 G2/ M ≥5仅在恶性肿瘤中出现,良性肿瘤中无1例达到此值。8例多倍体肿瘤全是恶性。由此提示良性、恶性及不同组织类型的恶性肿瘤异倍体出现率有明显区别( P< 0.05); S期细胞比率( S P F)及 G2/ M 达到一定数值时,良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区别( P< 0.01)。  相似文献   

1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后被认为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癌性胸水中TIL是TIL的特殊类型,其分离简单、体外扩增及杀伤活性的诱导较实体瘤TIL快,是TIL的较佳来源“’。我们在应用癌性胸水中TIL治疗癌性胸水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探讨TIL对自身肿瘤的体外杀伤作用,并以LAK细胞比较,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例患者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并发胸膜转移,癌性胸水。1.2方法1.2.ITIL分离制备按文献[‘例备。1·2·2LAK细胞制备无菌抽取患者外周抗凝血10~20ml,分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Fa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CD3/Fas,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尿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Fas+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分别为6.53%±3.06%和0.18%±0.09%,P<0.01);以9.59%为临界值,术前CD3+/Fas+水平低者,预后较好;肾移植前后无论何时CD3+/Fas+水平>10.0%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经激素冲击治疗后1周CD3+/Fas+水平迅速下降者,急性排斥反应逆转者高.术后CD3+/Fas+水平低于初始水平或有增高但又迅速下降者预后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Fas+,有助于判断预后,对及时治疗和抗排斥反应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生物学特性 ,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 :用低浓度白细胞介素 2 (IL - 2 )诱导培养癌性胸水TIL ,按常规法计数TIL细胞增殖量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细胞表型及MTT法检测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 :经低浓度IL - 2 (10 0IU/ml)诱导培养TIL 2 1d后 :TIL增殖倍数为2 130± 1140 ,大于 10 0 0倍占 72 %。CD3 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CD4 、CD8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CD4 /CD8比值高达 3.5 3± 0 .82 ,并且在 2 1d时TIL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结论 :癌性胸水TIL体外诱导培养3周时TIL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此时进行胸水治疗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459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DM患者体内T细胞(CD3+、CD3+CD4+、CD3+CD8+)、B细胞(CD3+CD19+)、NK细胞(CD3-CD16-56+)、活化T细胞(CD3+HLA-DR+、CD3+CD25+)分布水平.细胞百分率取98%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M患者组CD3+、CD3+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DM患者组CD3+CD19+、CD3+HLA-DR+、CD3+CD25+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DM患者组T4/T8比值、NK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M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临床DM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一种能快速准确地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结果进行定量鉴定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免疫荧光和Nissl荧光染色观察体内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染色情况;采用NeuN免疫荧光和Nissl荧光染色观察体外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尼氏小体的荧光染色情况;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人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结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周区,病变早期,TIL数量多.集中分布;痛变晚期,TIL数量少,散在分布.病变早期TIL数量明显高于病变晚期(P<0.01).电镜下,可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核大,胞质少,核较圆.TIL与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有接触.结论:本实验提示胃癌组织中TIL数量多少与肿瘤的进展有关.TIL与TID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19.
20.
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挺  张威  裘华森  邱莲女 《浙江医学》2002,24(10):577-578,583
目的测定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测定4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均有CD44表达,但胃癌组织中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较正常胃粘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CD4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且与肿瘤p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测定胃癌组织中CD44的水平对判断胃癌侵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帮助,CD44高水平表达常提示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临床上对CD44水平高的病例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