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9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予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真菌治疗,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67.3%。在病原菌明确的病例中,曲霉属和念珠菌属感染有效率均为70%,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为显效。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1)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14)能显著提高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疗程和基础病状况是影响伏立康唑疗效的主要因素。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是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和皮疹;56例可评价病例中8例(14.3%)因不能耐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而退出伏立康唑治疗。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伏立康唑在血液病患者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该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因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抗真菌预防治疗的86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使用国产伏立康唑分级预防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中42例行初级预防、44例为再次预防,有效率分别为88.1%和97.7%,突破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和0.0%。结论国产伏立康唑对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抗真菌预防效果好且不良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3.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8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对经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52.77%.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5)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01)能显著提高疗效.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有胆红素升高、低钾、转氨酶升高和视觉障碍.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伏立康唑治疗1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有效7例,其中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4例。1例出现视觉模糊,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低钾血症。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伏立康唑为一种新型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应用于临床。2008年5月—2014年5月我科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的老年男性高龄病人25例,年龄86岁~95岁,平均90岁,曾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血液病为造血疾病的一种,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特征[1]。真菌分为多种类型,临床中致病的真菌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其中深部真菌能侵犯人的组织和内脏,导致周身真菌感染[2]。真菌感染在患者承受其他疾病折磨的同时,使患者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导致身体抗感染能力严重下降。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较高,诊断困难,死亡率较高。及时诊断是改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代谢型及G、GM实验结果的关联性。 方法建立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所测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开展G、GM实验,采用t检验比较2种实验结果为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值;使用DNA序列测定法检测CYP2C19*2和CYP2C9*3基因代谢型并探讨其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关联性。 结果所有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1.47±1.35)μg/ml,伏立康唑在白血病患者中的有效血药浓度为0.44~2.49 μg/ml;G、GM实验阳性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均小于G、GM实验阴性的患者[(1.32±1.21)μg/ml vs(2.25±1.20)μg/ml;(1.27±0.92)μg/ml vs(2.15±0.81)μ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1,P=0.032;t=-12.674,P=0.001);CYP2C19*2基因代谢型杂合弱代谢基因型GA的血药浓度值高于野生型正常代谢型GG[(1.42±1.13)μg/ml vs(1.30±1.40)μ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9,P=0.129);CYP2C9*3基因代谢型杂合弱代谢基因型AC的血药浓度值高于野生型正常代谢型AA[(2.30±2.05)μg/ml vs(1.43±1.15)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86,P=0.006)。 结论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代谢型及G、GM实验阳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患者伏立康唑弱代谢基因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高;患者G、GM实验阳性,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低。  相似文献   

10.
Gerber等发现3例存在肾功能不全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女性患者,在开始长疗程伏立康唑治疗后3~7.5个月后出现骨痛,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膜炎,骨扫描示局部摄取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停用伏立康唑后骨痛缓解。2例患者血清氟化物水平高于正常值10倍,停用药物3周后复查氟化物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陈素萍 《护理研究》2010,(2):466-466
1病例介绍病人,女,53岁,颅颈部占位术后30年,因步态不稳伴肢体麻木5年、加重4个月,MRI示:枕大孔及颈椎上部椎管内肿瘤。于2008年9月1日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脊膜瘤。术后给予脱水、止血、神经营养以及拉氧头孢(噻吗灵)抗感染治疗。术后病人持续低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引起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伏立康唑而导致精神障碍24 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收集同期使用伏立康唑未引起精神障碍96 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导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24 例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谵妄状态)的发生率最高(50.0% ),次之为感知觉障碍(幻视、幻听),占25.0%.精神障碍发生于用药后(3±2)d,停药(2±1)d症状消失.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用药阶段、每日单位体重维持剂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血清ALT 水平与出现精神障碍有关,但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36;95% CI=1.044~1.238;P=0.003 )及每日单位体重维持剂量(OR=1.546;95% CI=1.062~2.251;P=0.023 )为发生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中,年龄及每日单位体重维持剂量是导致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伏立康唑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期间采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的IFD患者15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病原学特征、分层诊疗时机,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D的总有效率为70.8%,各IFD诊断分层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真菌治疗后退热时间(P=0.001)、G试验结果(P=0.017)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电解质紊乱为主(99例,64.3%),但改善迅速且不影响总疗程。结论国产伏立康唑对血液病患者合并IFD治疗效果较好,其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年2月~2009年12月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61例。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伏立康唑,剂量为第1天每12小时给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静脉滴注,随后给维持剂量每12小时伏立康唑4 mg/kg静脉滴注。完成疗程10d以上评价疗效,疗程为7~35 d,中位数14 d。结果 61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20例,进步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97%(50/61);不良反应发生率18.03%(11/61),主要表现为特殊感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伏立康唑抗菌谱广,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高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年2月~2009年12月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61例。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伏立康唑,剂量为第1天每12小时给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静脉滴注,随后给维持剂量每12小时伏立康唑4 mg/kg静脉滴注。完成疗程10d以上评价疗效,疗程为7~35 d,中位数14 d。结果 61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20例,进步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97%(50/61);不良反应发生率18.03%(11/61),主要表现为特殊感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伏立康唑抗菌谱广,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高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预测侵袭性肺曲霉患者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的指导作用,为临床此类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病并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查阅所有患者在院期间的验单和病程记录,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及类型.结果 共筛选出...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14-2715
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取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前后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伏立康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择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伏立康唑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烧伤患者按烧伤总面积大小分为小于15%组38例和大于50%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伤后第一天,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组人群血清CRP及PA的浓度。结果烧伤面积大于50%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面积小于15%组,而PA水平烧伤面积大于50%组明显低于面积小于15%组,与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PA水平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加而降低,PA作为烧伤后的炎症程度指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联合应用及停用利福平后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泉州第一医院2例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与伏立康唑联合应用或停用利福平后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并以"伏立康唑""利福平"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voriconazole""rifampicin"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