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损伤在现代战场上发生率高,是战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现代战场上血管损伤的特点,包括致伤因素、损伤部位和相关并发症,介绍了当前血管损伤与战创伤一线救治器具研发进展与存在的不足。最后,对血管损伤与战创伤一线救治器具研发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3.
基于Web的虚拟战创伤救治学习训练平台利用数据库管理及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提供了一个学习和训练战场医疗救治知识技术和紧急救治过程等的交互式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提供的战创伤诊断救治练习和技能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改善和提高战创伤救治技术,为战场医疗救治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颅脑战创伤(bTBI)是致残、致死率最高的战创伤类型.在机制方面,冲击波损伤及弹道伤是bTBI的特有损伤形式,能通过影响颅内压、空腔效应等机制造成脑组织广泛损伤.分级救治是提高bTBI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在bTBI治疗的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多年研究,结合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bT...  相似文献   

5.
卫勤保障是军队保存和恢复战斗力的重要支撑,护士是卫勤保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区域性战争或冲突接连不断,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仍是我军军事医学发展的主要任务[2].目前各种现代化武器的使用使伤员伤势呈现多元化特点,即损伤部位多、创伤面积大、晚期并发症多、救护难度不断增加等.同时,在和平年代,创...  相似文献   

6.
战创伤救治是野战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时医疗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现代高技术战争使得战伤谱明显拓宽,但止血救治技术仍是控制体液丢失、早期抗休克、促使各种复杂伤情获得进一步处理与康复的基本手段,止血技术受到各国相关学者的重视。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创伤快速止血药的研制成为野战外科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战创伤快速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创伤常见于战争时期,主要由爆炸等原因造成,是导致战争伤亡率升高的关键原因。其损伤部位以四肢血管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部、骨盆部、胸腹部,且动脉损伤多于静脉损伤。血管创伤动物模型是一种应用于军事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可模拟战场血管创伤情况,对降低血管创伤导致的战场伤亡率至关重要。目前血管创伤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创伤性血管疾病模型和创伤性出血模型两大类。兔类、鼠类、猪类为血管创伤动物模型的常用动物种类。本文就近年来血管创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和困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在校学生的应急救治能力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09级麻醉本科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为接受PTC培训组,对照组为传统创伤教学,评估两者教学效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提高协作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局部战争及恐怖威胁的出现,开展创伤骨干培训,提高部队战创伤救治成为必须。我院所依托优势,优选培训师资,强化实用技术、见习临床病例,熟悉战伤特点等,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基层部队培训学员掌握前沿技术动态,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伤应急指挥与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伤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意外事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杀手之一。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及各种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严重创伤明显增多,全世界每年死于各种意外伤害约350万人,受伤及致残人数约为死亡人数的100~500倍。仅交通事故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人。创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在战伤救治中训练效果,并探讨其作用及效益.方法 对机动卫勤分队成员分别使用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和真人模拟伤员进行训练,使用语义分化量表对两种训练手段进行评价,包括伤员仿真效果评价、技术训练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评价3个模块,13个评价指标.结果 伤情外观仿真和问题发现能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医患沟通交流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真人伤员组评价高于模拟人组,生命体征仿真、伤情处置变化、检伤评估能力、急救仪器使用、急救技术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急救自信、实战化效果、训练严肃性增强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模拟人组评价均高于伤员组.结论 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人伤员,且在功能上更加优于真人伤员,能够用于战伤救治能力提升,有助于提升教学训练组织规范.在战伤救治训练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2.
战创伤伤口的换药是基层部队常用、实用性强的护理操作技能项目之一,伤口换药技能训练是要求学兵熟练掌握的操作技术。全面改革卫生士官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我校卫生士官培训质量的主要环节。通过教学设计上改革创新、改善教学支撑条件、训练方法改革创新等探索了适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战创伤伤口换药技能教学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军事变革下,现代信息化高科技战争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战创伤救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员作为师以下部队的主要卫勤力量,平战时期的战创伤救治是部队基层卫生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卫生员复训中进一步强化新时期、新要求下的战创伤救治原则及策略,以确保圆满、高效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军医大学“三位一体”的新型战创伤麻醉军事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升战创伤救治中麻醉军医的胜任力,针对当前军医大学战创伤麻醉学教学存在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开展困难等问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独特优势,探索构建全新的基于VR的战创伤麻醉技能教学平台,并在教学中初步试用。结果显示,该平台有助于战创伤麻醉技能的学习,并能激发学员学习兴趣。VR教学平台与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并有望在战创伤麻醉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练文玲  翁劲  范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12-113,11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和实践在基层医院创伤救治护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指导护理的53例创伤性出血休克患者救治过程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生存者无凝血功能紊乱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损伤控制的合理应用创新了临床护理思路,能有效降低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 年 1~4 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 年 4~8 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 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8, P=0.028)。结论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应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卫勤保障相关问题,为部队战时卫勤保障提供参考. 方法:以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总结归纳法进行综合论证研究. 结果:必须强化四种能力,包括火线抢救能力,救治前伸能力、快速立体后送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并应对卫勤任务进行调整. 结论:提出了本级救治、救治靠前、内外科综合救治的救治思想、新的卫勤任务、"三区五级"阶梯救治体系,构成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阶梯救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雷春芳  韦平欧 《海南医学》2009,20(3):146-148
目的探索下肢严重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2007年下肢严重创伤患者28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吻合技术、复合组织瓣移植技术、复合骨组织瓣移植技术抢救下肢严重创伤肢体。结果除1例死亡和1例延期截肢外,其余26例获2—8年随访,26例肢体成活、等长。功能评定结果:Ⅰ级(优)17例,Ⅱ级(良)7例,Ⅲ级(可)1例,Ⅳ级(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严格掌握好保肢指征,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抢救下肢严重创伤是可行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新式武器给战场救援带来极大挑战.新式武器导致的战创伤救治工作难度大、恢复周期长,若救治不及时将造成严重的战争减员.以诱导多能干细胞为主导的细胞疗法为战创伤救治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特点和相关技术进展,对以诱导多能干细胞为主的细胞移植疗法在各类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心脏损伤是胸部创伤的危急重症,死亡率高。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救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院1990年1月~2005年10月共救治心脏创伤2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