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生态安全评价是评估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安全的一种研究方法。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区域为例,基于压力 - 状态 - 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对选取的 20 个评价指标因子赋权得到权重值,进行权重值的组合,然后计算生态安全等级,进而评价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区域的生态安全。结果表明:①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部分地区仍处于不安全 - 较不安全等级,生态安全指数的分布存在一定空间差异,人类活动是研究区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数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② PM2.5 年排放总量、土地胁迫指数、生境质量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植被覆盖度、年总降雨量、地形坡度、造林面积是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③人口密度大、发展速度快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较高,而发展缓慢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反而较低,这与城市推行生态保护政策的力度有很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熵权法、P-R-S模型、地理探测器和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固原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固原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在研究期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下降0.134 8,201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上升0.345 9,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发展到临界安全,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测得到人口密度,化肥使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废水排放量,综合能量消耗量,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占固定投资的比率等7项指标因子的Q值均大于0.9,成为影响固原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固原市未来10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6—2025年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社会的物理环境能够在满足居住者需要的同时,又不削弱其自然储量的状态.研究了区域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探求维护瓯海区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生态环境要素,构建了适合瓯海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瓯海区生态安全诊断指标的综合分析,选取26个评价指标,定量评价该地区的生态安全的现状值为0.71,处于生态预警状态,为温州市瓯海区的生态建设以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和诊断生态安全阻碍因子,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三个相应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哈尔滨市2009-2018年生态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测度.[结果]研究表明:(l) 2009-2018年内哈尔滨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305上升到0.689,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等级过渡.(2)研究期间内各子系统变化幅度各异,响应子系统整体变化趋势稳定,压力子系统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状态子系统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压力层障碍度对生态安全的影响逐渐减弱,状态层对生态安全的影响逐渐增强,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等障碍度逐渐增加.[结论]巩固生态安全为哈尔滨市绿色发展提供支撑,为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元判定模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力-状态-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物元分析建立判定模型评价城市生态安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合肥市为例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得出合肥市生态安全水平的等级。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能较客观反映各评价指标及合肥市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说明建立的物元判定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丹顶鹤的生态安全是指丹顶鹤所处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丹顶鹤种群持续生存的需求和条件,其中关键是丹顶鹤生境的安全.丹顶鹤生境安全从根本上取决于生境的适宜性和人为对生境的干扰程度.本文从丹顶鹤生境安全和人为干扰程度两方面对丹顶鹤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采用指标体系法,利用arcgis9,通过赋值、计算对盐城自然保护区2005年丹顶鹤生态安全和奤套河口以南1992~2005年丹顶鹤生态安全变化态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研究区总体上是适宜丹顶鹤栖息的,区内安全状态的面积占15.96%,较安全状态的面积最大,占64.78%;研究区内奤套河口以南1992~2005年生态安全等级的变化格局以严重危险、危险和预警等级面积的显著增加,较安全等级面积大幅度缩减,安全等级面积略有减少为基本特征.奤套河口以南1992~2005年丹顶鹤生态安全动态变化态势的基本状况是:有近一半面积处于变化甚微的状态,有35.6%的地域呈现不同强度的恶化态势,12.85%的区域有所改善,2.84%的区域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参考国内外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 PSR)结构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22个指标变量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了甘肃省2005—2013年的综合生态安全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甘肃省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还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于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地位,加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具有重要作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的内涵、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连云港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连云港市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图们江流域下游敬信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为目的,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典型性景观生态学和人文经济等12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现状值,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最终使用综合评价法对敬信湿地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敬信湿地的生态安全度在5.810左右,处于预警状态,急需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问题,以沛县矿区为例,从自然条件、景观结构、干扰程度和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矿区土地生态质量,并定量分析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生态质量总体趋势以农业为主的南部地区好于以工矿建设为主的北部,呈现由工矿和城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递增的格局;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6.06%,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占24.05%;大规模煤炭开采和城镇化建设是影响矿区生态状况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进行自相关分析可知,其自相关性为0.537 7,表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和"低值区"聚集特征明显,并存在一定数量的空间"异常点",为矿区土地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王庄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建立了一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矿区这一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根据指标体系的结构特点,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指标权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权重敏感性分析来确定影响矿区生态安全的敏感性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王庄矿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6年的0.512增加至2010年的0.644,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安全水平,矿区近几年所采取的响应政策对这种状况的改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GDP增长率、废水循环利用率、人均绿化面积等9个指标表现出相对敏感性,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标权重较大并且变化较为明显。矿区应当特别针对处于低水平的相对不敏感性指标和呈下降趋势的相对敏感性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改善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珲春市2006年和201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珲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即由2006年的10.116 hm2/人增加到2017年的11.667 hm2/人; 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即由2006年的2.89 hm2/人降到2017年的2.76 hm2/人; 生态压力指数由2006年的1.23降到2017年的0.63,即土地生态安全由较不安全变为较安全.本研究结果可为珲春市的生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矿区土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1983,1993,2003和2013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层次分析法等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强度,构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相关分析、地统计分析对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期土地生态风险全局空间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表明矿区土地生态风险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矿区生态风险从中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向低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转移,即生态风险格局朝两极发展;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较明显,采煤塌陷区生态风险由于矿区土地复垦的实施,生态风险有所降低,城区东部、北部由于城市空间扩展,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成为高生态风险区;东部作为粮食主产区受城市化和复垦项目的影响较小,生态风险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因此,在矿区土地复垦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区域生态风险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使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十三五"时期争取进入以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自由港时代.高层次人才集聚对提升连云港市对外开放、深化港口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构建自由港的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多元统计评价因子分析模型,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资本积累基础、城市社会文化环境3个公因子是建设自由港的人才集聚因素,定量分析2005—2015年连云港市建设自由港的人才集聚指数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总量、发展港口现代服务业、提高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人才后期跟踪服务机制等4个角度给出提高连云港市建设自由港的人才集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二分变量—层次分析法",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为中间层,以扑救火灾能力等14个因素为指标层结合定量化的调研数据,评价校园消防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重庆科技学院校园安全状况为一般,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校园消防安全影响最大,物的不安全状态次之,安全管理的影响最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个由旅游生态环境压力预警子系统、旅游生态环境质量预警子系统、旅游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子系统等构成的区域旅游生态安全复合预警系统,并借鉴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的临界调控思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预警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开封市旅游生态环境总体是比较安全的,处于一级预警状态,但旅游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值较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相比,两者研究结果相近,但模糊综合评判不需要预警阈值,能够较好地解决评价过程不合理的问题,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化程度较高的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区域旅游生态安全预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了解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社会发展对生态压力的作用关系,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陕西省1991年至201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得出陕西省21年来的生态安全等级发展趋势.建立社会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关联函数法计算得出各年份陕西省的社会发展状态指数,进而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研究陕西省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社会发展对生态压力的影响呈正向作用,而生态压力对于社会发展呈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助于为城市综合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关中5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0项指标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市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渭南在"不健康"级别的隶属度最大,为0.384,西安、咸阳和铜川处于"亚健康"状态,宝鸡处于"较健康"状态.基于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改进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评价过程清晰,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对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层次分析技术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在指标层中包含了反映自然、人文和污染等方面的14个指标,用遥感和GIS获取处理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用GIS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模型。最后,以市州为单元,利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自然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压力安全、环境污染压力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等指数进行评价和定级。该研究表明,利用遥感、GIS和AHP能有效地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且结果可示以图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