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实施渤海碧海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省区域内渤海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造成渤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以及在海洋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省“海上辽宁”的建设,提出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渤海滨海湿地面积广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资源宝库、经济引擎和战略空间。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渤海生态系统实现了从持续退化到企稳向好的历史性转变,但仍面临着生态退化症结尚未根治,生物资源“荒漠化”趋势尚未改变,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仍然存在等问题和挑战。本文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背景,总结“十三五”期间渤海生态保护现状,聚焦渤海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强化典型生境修复、拓展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监管、树立生态适应性管理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苏美两霸争夺核优势和海上霸权,把大量放射性废物排入大气及江河湖海。这些污染物经过沉降、河水携带和渗透等过程,绝大部分迁移到海洋,与直接排入海洋的放射性废物一起,造成了海洋的放射性污染。这些放射性物质中的某些核素,被海洋生物强烈吸收,从而导致海洋生物的污染。 了解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是近代海洋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富集,是这方面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其基础工作是测定放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在渤海海上和鲅鱼圈、葫芦岛等沿岸做了大量的关于海冰单轴抗压强度的调查研究。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对海冰抗压强度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提出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现在,国内有关单位对海冰力学性质实验方法也极为关注。本文目的是通过总结该海冰室在多年野外调查中逐渐形成的,目前的海冰单轴抗压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微塑料可被藻类吸附、微生物定植,亦可被海洋动物摄食并蓄积。生物与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改变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因此,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海洋生物对微塑料的吸附、摄入、蓄积与排泄等关键过程;重点总结了微塑料在海洋生物过程(如排泄、与海洋雪团聚、形成生物膜以及生物扰动)影响下的沉降-埋藏等迁移过程;深入讨论了海洋动物对微塑料的摄食、消化过程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的微塑料破碎、降解以及塑料添加剂和吸附污染物的释放过程及其机理。本文阐明了海洋生物对微塑料迁移转化的调控作用,为理解海洋微塑料的环境归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2 0 0 1年 11月 8日在北京宣布 ,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日已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将先后投入 5 5 5亿元实行这一计划。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年来 ,由于开发海洋的热潮和陆地经济的高速发展 ,渤海海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及生态压力。赤潮灾害的频繁发生 ,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海洋生物种类明显减少 ,这些现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由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等部门 ,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市、河北省、辽宁市、山东省共同努力 ,经多…  相似文献   

8.
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对海洋生态空间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山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为例,识别了海上风电场周边鸟类、海洋生物及其多样性、渔业资源等海洋生态空间受影响因子;根据影响海洋生态空间的主要要素及其受影响因子,开展了相关数据的现场调查与资料搜集;结合电磁环境、海洋生物等实测数据以及噪声、鸟类等搜集资料,评估了...  相似文献   

9.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和处理石油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消除海洋石油污染,首先要弄清楚石油在海洋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即海洋溢油的发生、发展与消失的过程。研究表明,石油作为污染物一旦溢入海面,将发生扩散,挥发、乳化、溶解,光氧化、形成石油聚合体、吸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随着渤海沿岸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入海量不断增加,海洋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控制污染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对渤海环境实行计划管理已成当务之急。其核心问题是依据渤海的自净能力对入海污染负荷总量进行合理控制。海洋环流是入海污染物迁移和扩散稀释的主要动力,因而成为环境自净能力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上风电事业高速发展,而短期内在较小的区域之中建设多个海上风电场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累积影响。通过对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累积影响识别,综合运用情景分析法、GIS方法、赋值计算法,结合滨海县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实际情况,定量分析并评价了海上风电场建设对近岸海域海洋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的累积影响。研究表明:多个海上风电场建设对近岸海域和风电场区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累积影响较大,根据风电场建设规模变化设定的三种情景的累积影响综合得分分别为0.475、0.508、0.640,说明海上风电场建设产生的累积影响随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评价结果表明短期内多个海上风电场建设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较大,应在该海域内合理谨慎地开发海上风电,加强风电场建设管理以及采取有效的生态补偿措施以降低累积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渤海油气的开发和冰区航行的发展,石油公司和航运部门需要了解详细的渤海流冰的速度和方向。为此,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冰室和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海冰组经过数年的合作建立了渤海流冰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包括海冰场处理,风场处理,流场预报,流冰场预报和预报产品应用等五大部份。海冰场处理是对接收到的卫星冰图进行数学化处理,得到适用于计算的海冰厚度、密集度等初始场资料。风场处理是把预报出的气压场换算成渤海海面风场。利用流场预报模式对渤海流场进行数值预报。流冰预报场是  相似文献   

13.
冰情及其险情等海冰信息产品的制作与发送是海冰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海冰是渤海及北黄海海域的重要海洋灾害之一,依据政府职能部门、用海企业、社会公众、科研人员等用户对海冰监测信息产品的需求,对海冰预警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海冰预警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冰情和灾情数据查询、分析、动态显示与发布,以及海冰灾害风险分析与事故应急响应等主要功能,进而实现海上石油平台、滨海核电、高值养殖等典型涉海用户的冰情监测与风险信息的动态管理,以及相关行政区域的灾情信息传送。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下简称攻坚战),经过三年治理,在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30余千米,修复滨海湿地8800余公顷,有力推动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本文从修复规模、修复类型等方面梳理了攻坚战期间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特点,分析总结了在滨海湿地、岸线岸滩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在项目谋划、修复模式和资金来源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渤海、黄海海域污染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和黄海是我国北部大陆边缘海。北起N41°,南至N31°40′;西起E117°35′,东止E126°50′。毗邻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天津五个省市,总面积约46万km2,约占中国近海海域面积的9%。 由于渤海和黄海沿岸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以及海上石油和沿海油田的开发,海上运输和渔业的发展,本海域遭受了以石油和其它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海洋  相似文献   

16.
渤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十三五”期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仍面临着环境质量改善不稳定、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未根本扭转、环境风险易发高发等深层次问题和挑战。本文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背景,结合“十三五”期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成效,针对新时期渤海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挑战,提出深化陆海统筹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提升亲海品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许妍  梁斌  马明辉 《环境保护》2022,(12):13-15
本文全面分析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三个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需求,阐述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指出“十四五”时期,陆海统筹实施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主攻方向是强化陆海统筹的氮磷污染物联防联控,深化河流—海洋生物生态协同保护,推进海洋环境风险精准防控,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海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类型多样,在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净化水域和大气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既直接依赖于海洋生态环境而发展、直接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又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作用,是真真正正的"鱼水关系".因此,渔业部门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发挥渔业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既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密晨曦 《环境保护》2013,(Z1):94-95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渤海的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三面环陆,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相连。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  相似文献   

20.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渤海的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三面环陆,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相连.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等,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北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