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三级混合悬浮混合产品出料结晶器(MSMPR),搭建了头孢拉定连续结晶实验装置。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养晶pH值、晶种添加量、原料液浓度、停留时间、结晶系统温度及搅拌速率等结晶工艺条件对头孢拉定连续结晶产品收率及粒度分布的影响,优化了头孢拉定连续结晶工艺参数。通过实验获得优化结晶工艺参数:结晶温度293.15 K,搅拌速率180 r·min-1,养晶pH=2.85,晶种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头孢拉定原料液浓度11%(质量分数),停留时间33.3 min,此条件下可以获得平均粒径为85.3μm,收率为76.53%的头孢拉定连续结晶产品。  相似文献   

2.
针对头孢拉定反应结晶工艺,设计了双股进料结晶体系,将结晶环境控制在介稳区,有效避免自发成核,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结晶液初始浓度、料液流加速率、搅拌速率、结晶pH值范围、晶种添加量以及养晶时间对结晶产品收率、晶习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晶液初始浓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0.43 g/g,料液流加速率2 mL/min,pH值2.5~2.7,晶种添加量按公式计算,养晶时间60 min,搅拌速率为140 r/min可以得到均匀的棒状晶体,搅拌速率为70 r/min可以得到均匀的簇状聚结体,晶习完整,粒度分布均匀,收率可以达到92%。  相似文献   

3.
针对头孢他啶结晶产品聚结、晶习差、粒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双股进料结晶工艺,并将结晶环境控制在介稳区,有效避免自发成核,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结晶液初始浓度、料液流加速率、搅拌速率、温度以及养晶时间对结晶产品收率、晶习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晶液初始浓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0.33 g·g-1,料液流加速率0.14 mL·min-1,温度27℃,养晶时间60 min,搅拌速率为250 r·min-1可以得到均匀的片状头孢他啶晶体,晶习完整,中值粒径达到184μm,径距为1.290,收率可以达到80%。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反应器设计了连续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新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条件对实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较优的实验条件为:n(二甲胺)∶n(氢氧化钠)∶n(氯丙烯)=1∶1∶2.1、反应温度为45℃、停留时间为11 min,此时产品收率为92%。与传统间歇"一步法"工艺相比,该微反应工艺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并且提高了收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氯乙酸结晶一直沿用的是降温结晶工艺,属于间歇操作,存在结晶颗粒粒度小且不可控、纯度很难提高、质量偏低等问题。研究了氯乙酸在恒温条件下连续结晶的可能性;考察了结晶温度、停留时间及搅拌速度对连续结晶过程产品粒度分布及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最适宜的连续结晶条件:结晶温度为28℃,停留时间为30h,结晶釜中搅拌速度为40r/min。结晶颗粒平均粒度大于0.8mm,并且一氯乙酸含量及二氯乙酸含量都能满足化工行业标准一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KCl产品粒度,研究了分解液MgCl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给矿粒度、细晶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地下原生高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制备KCl所得产品粒度、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分解介质MgCl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明显;给矿粒度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不明显;细晶溶解后返回结晶器重新参与结晶可获得更大颗粒的KCl产品;优化工艺条件为分解介质MgCl2质量分数为17%、停留时间为2 h、搅拌速率为800 r/min、原矿进料粒度为1~<4 mm、细晶沉淀后与分解液混合溶解再返回结晶器,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分解结晶KCl回收率为84.70%、浮选精矿KCl品位为90.50%、KCl产品平均粒径为0.264 mm的良好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志杰 《河北化工》2014,(8):76-78,81
结晶是青霉素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均采用丁醇减压共沸蒸馏结晶工艺。对结晶过饱和度、结晶终点水分、青霉素G钾的水溶液(RB)性状等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RB的pH值为6.4,RB-丁的效价为30万u/mL,结晶终点水分控制在0.6%~1.2%,采取养晶方式时,青霉素结晶工艺的控制达到最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及收率,并有利于后续的三合一工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研究了硫酸镍间歇结晶过程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规律,考察了搅拌桨形式、降温方式、搅拌速率、晶种添加量和晶种粒度对结晶过程中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晶工艺条件优化后,得到了粒径大、晶型好、分布均匀的晶体产品,为硫酸镍间歇结晶过程的工艺优化和工业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歇结晶法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的添加晶种结晶,考察了添加晶种时的搅拌速率、温度以及添加的晶种粒度、晶种量对结晶产品粒度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自发成核结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晶种结晶能有效改善产品粒度分布、增大平均粒径。添加晶种时适宜的结晶条件为:搅拌速率150r/min,温度70℃,晶种粒度40!60目,晶种量1%。产品粒径大于40目的晶体累计质量分数达84.23%,平均粒径为645.37μm。相比自发成核结晶,粒径大于40目的晶体累计质量分数增加了22.46%,平均粒径增大了约100μm。  相似文献   

10.
结晶过程是影响晶体质量的关键步骤。本实验采用溶析结晶工艺对泰乐菌素结晶过程进行研究,以收率、粒度和粒度分布为目标,考察了水和丙酮质量比、晶种加入量(质量分数)、结晶温度、初始浓度、搅拌转速、陈化时间和流加速率等操作因素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参数在考察的条件范围内都明显地影响产品的收率;除了温度和搅拌转速外,其他参数都对产品粒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对产品粒度分布影响较大的是晶种加入量,温度和搅拌强度。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影响得到泰乐菌素较佳结晶工艺条件:水和丙酮质量比4∶1,晶种加入量0.5%,结晶温度40℃,初始质量分数1.08 g/g,搅拌转速250 r/min,陈化时间12 h,流加速率先0.3 m L/min,后0.89 m L/min。  相似文献   

11.
Continuous crystallization of adipic acid with ultrasou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pplication of a novel continuous cooling crystallization system coupled with ultrasound technology to crystallize adipic acid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oth continuous ultrasound irradiation and silent (control) regimes were used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unstable cavitation on the duration of the transient period, steady st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crystal habit,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under continuous ultrasonic irradiation the steady stat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achieved after shorter times, with a consistent reduction of the steady state supersaturation resulting in increased product yields relative to silent continuous crystallization experiments. Continuous crystallization with ultrasonic irradiation results in significantly smaller crystal sizes, reduced agglomeration and an improved habit of crystals.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mean residence time using continuous ultrasound produces a smaller change in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Finally, the experiments reveal a noticeable reduction of the fouling on non-cooling surfaces and underline the need for intermittent discharge to prevent classification on withdrawal product.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技术(FBRM)考察了氯化钾(KCl)间歇冷却结晶过程中晶体成核和生长规律,重点研究了降温速率对KCl水溶液冷却时产生过饱和度的影响,以及添加晶种的相关条件(如晶种粒径和添加量等因素)与KCl晶体产品粒度的关系。同时,采用直接冷却刺激起晶产生“晶种”,并控制其生长达到控制晶体产品粒度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添加晶种条件下,程序降温过程产生的低过饱和度不易引起爆发成核,且晶种的添加量决定着晶体产品的平均粒度与理想生长模型的偏差。另外,降温速率是冷却刺激起晶产生“晶种”粒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硝酸铵和氯化钾复分解法制取氯化铵的冷却结晶过程,考察了降温速率、搅拌速率、晶种添加量等因素对氯化铵产品的纯度及晶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宜的降温速率、搅拌速率及适宜的晶种添加能有效地改善氯化铵晶体粒度,提高分离效果;氯化铵冷却结晶适宜操作条件为:降温速率为0.3 K/min、搅拌速率为350 r/min、添加晶种粒度为150~180 μm、添加晶种量为1.8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氯化铵产品晶体粒度均一性好,平均粒径更大。  相似文献   

14.
乙醇溶析结晶法由棉籽壳制备木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溶析结晶方法,以棉籽壳为原料,经一系列处理步骤,得到一种木糖晶体产品;对该晶体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熔程分析、环境扫描电镜分析、液相色谱分析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产品与由玉米芯得到的木糖晶体具有类似的红外光谱曲线和熔程,但在晶形上,该晶体呈长棱形,而玉米芯木糖晶体呈方形;按本文优化的操作条件进行操作,结晶产品纯度为99.64%,收率为77.6%,中间粒度(M.S.)为151μm,变异系数(C.V.)为47%。表明乙醇溶析结晶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结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果糖结晶过程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筛选得到适合果糖结晶的混合溶剂,利用中通量结晶仪器Crystalline测定了果糖在水-乙醇(水的摩尔分数为0.39)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和介稳区,采用Apelblat方程拟合了溶解度数据。基于热力学数据设计了晶种引晶的果糖冷却结晶工艺,过程优化得到的产品收率可达78.2%以上,纯度可达99%以上,晶体形貌规则,表面光滑,粒度分布窄。当晶体粒径大于100 μm时,利用粒度无关生长的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果糖连续结晶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晶体生长级数大于成核级数。  相似文献   

16.
以90 ℃的Na2CrO4-NaOH-H2O体系相图为依据,采用蒸发盐析结晶的方法从体系中分离铬酸钠晶体,研究了搅拌强度、蒸发速度、结晶温度、晶种添加等因素对工艺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优工艺操作条件:搅拌强度为能使晶体离底悬浮所需的最小转速;每1 050 g原料的蒸发速率约为140 mL/h;结晶温度为90 ℃;并添加一定量的晶种。在以上操作条件下制备出的铬酸钠晶体粒度较大,尺寸均一。同时研究了不同氢氧化钠浓度下体系压力与沸点间的关系,为铬酸钠结晶过程的温度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