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评剧是冀东地区的重要曲艺形式,为“冀东三支花”之一,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它诞生于民间,逐步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历经了从俗到雅的过程.其间,雅、俗文化之间互动融合,优秀的艺人起了桥梁作用.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框架为研究雅、俗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利于我们从宏观文化层面审视冀东评剧的产生,但是雷德菲尔德过于重视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认为乡野文化这种小传统终将被都市文化这种大传统同化的观点有失偏颇,冀东评剧产生的历程就恰恰证明了小传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叶,评剧在冀东社会萌芽,经过一百多年来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地方剧种。本文寻求了评剧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并从文化艺术视角,窥视了近代冀东社会的巨变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成兆才是中国评剧的主要创始人。他在继承并全面改革冀东莲花落的基础上,移植和吸收其他曲艺的某些成分,从而培育出评剧这一新戏种;他还是评剧第一剧作家,他改编和创作的百部剧本对评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他倾毕生精力为培育评剧这枝戏曲新花,并使之从地方走向全国、从民间曲艺走向正剧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清代冀东地区移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在清代是向东北移民的主要迁出地之一,冀东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冀东地区靠近东北,地理上的优势给冀东地区的百姓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冀东移民在直隶移民之间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乐亭皮影、乐亭大鼓、评剧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在唐山一带有广泛的影响。乐亭皮影集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具有极深的研究价值。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却至今未能扭转。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把皮影艺术引进校园,让民间艺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弘扬民间艺术,使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孩子应从小学会尊重和理解民俗文化传统,并在将来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精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我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源地,素有评剧故里之称。蕴涵丰富  相似文献   

7.
靖康劫难使得传统影戏流传至冀东地区,至迟在明代万历年间冀东地区的影戏发展至滦州影戏阶段,清代道光年间滦州影戏又发展为乐亭影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风格。冀东地区的民歌、曲艺、歌舞音乐、器乐都对乐亭影戏音乐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乐亭影戏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形成史的研究为新形势下乐亭影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也为民族音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地方性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冀东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冀东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开课率较高,但教师依教案上课的规范性较差;课外体育活动以课间操为主,课外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作者为冀东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燕赵文化底蕴。近年来京剧、河北梆子和评剧作为大运河沿线的三大剧种在选材、立意和形式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类非遗不但要在内容上创新,也要在传承既有形式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方面遵循“联合共建、订单培养”的原则做出必要的变革。这种积极的尝试和主动的变革是戏曲类非遗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论冀东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从1933年1月爆发的长城抗战算起,历时13年。期间冀东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先后参加长城抗战、抗击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统治、创建冀东抗日联军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光复冀东国土,并进军东北,成为全国19个抗日解放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三个方面——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条件、冀东昌黎皮影传承实例出发,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冀东影调腔风格的二胡曲目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而这些二胡曲目之中大多都是以冀东皮影戏音乐作为素材的,其中吸收了冀东地区民族民间音调,同时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器乐化的创作处理,最终在二胡曲目之中形成了一种具备鲜明特色的冀东影调腔风格。本文浅谈冀东皮影戏音乐对于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诗人马恂的《此中语集》五十六卷已经散佚,仅赖史梦兰《永平诗存》收录才得以部分流传.其诗歌创作承继了杜甫的“诗史”精神,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由于受长期科考应试影响,加之当时宋诗运动的熏染,其诗歌表现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马恂这类诗人是清代冀东文坛上不可忽略的存在,对于清晰描述清代冀东文学发生发展脉络意义重大。因此以史梦兰《永平诗存》的整理出版为契机,系统彻查冀东地区清代诗文集的存佚状况,从而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整理,将是振兴冀东文学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4.
对冀东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秸秆还田施田施用量和各项指标规定值,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抚宁太平鼓是河北省冀东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是古老舞蹈艺术的遗存.其丰富的内容和古老的历史,在全国其它同类鼓舞中实属罕见,将对丰富和完善我国舞蹈史,弘扬整个冀东民间舞蹈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波尔山羊在冀东地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从南非引入冀东地区的波尔山羊的部分生理指标、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综合性能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尽管引入地与原产地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但引入后波尔山羊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总适应能力评分为82.92分,表明波尔山羊对冀东地区的生态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1938年7月爆发的冀东二十二县抗日大起义,是抗日战爭时期发生在华北地区的重大事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战爭的具体行动之一。大起义爆发后,党进一步領导冀东軍民展开游击战争,并在經过艰苦的斗爭后,开辟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打击了敌寇在淪陷区的野蛮統治,牵制了敌寇的一部分兵力,在抗日战爭的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要介紹的就是冀东抗日大起义和冀东軍民抗日斗爭的簡略经过。一华北地区是日本侵略者在“大陆政策”中预定的第二步要吞并的地区。冀东是华北地区的前哨,早在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东北三省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延伸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的新维度,文章将从影像化的视角切入分析,重新整合细分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元素,探究影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分析已有的影像化作品,进而发掘适合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影像化的路径,最终希望能够促进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冀东地区剩余劳动力现状,培训体系建设和转移策略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合的阐述.给出了关于冀东地区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体系建设的策略,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进行剩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和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决...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河北省地方党组织因为抗日积极,遭到日军的仇视。1933年5月签定的《塘沽协定》要求冀东各县的国民党组织予以撤销。除冀东地区外,河北省其它地区的县党部组织,有些也转入地下活动。虽然1935年6月的"何梅协定"要求撤销国民党河北省各级党部组织,但是国民党河北省部分地方党部并没有完全停止办公,有些县党部能够从事地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