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晓静 《新闻世界》2011,(9):194-196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在央视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界走上了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15年间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业界人士的目光,研究丈献层出不穷,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笔者将1997年到2011年间对《新闻调查》的研究文献分学界和业界两个领域,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进行丈献综述,以一窥《新闻调查》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3.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姜依文 《现代传播》2001,(3):125-126
今年5月19日至20日,《新闻调查》开播5周年电视深度报道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和北京广播学院《现代传播》主办,清华大学传播系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协办。全国20多家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制片人,来自情华、北大、北广、北师大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与《新闻调查》的全体人员一起,就《新闻调查》的探索和电视深度报道的样式、深度、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举行了以清华大学传播系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为《新闻调查》教学实践基地的持牌仪式。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5.
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在200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十周年研讨会上,作为栏目的创办者夏骏先生受邀即席发言时感慨地说,“人生经不起浓缩”。拍摄《河殇》、创办《新闻调查》以及运营银汉传播,使夏骏备受中国电视界关注。《新闻调查》奠定的电视深度报道的标杆地位以及入主银  相似文献   

6.
张亮华 《新闻传播》2012,(7):62-63,66
本文将央视《新闻调查》所定义的调查性报道应该符合的三个条件和《新闻调查》所做的具体的节目相比较,发现其节目内容与其所下定义相违背之处,进而分析《新闻调查》做出与其定义的调查性报道的条件不符的选题的原因,并总结出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标准。最后,对新时期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向报纸学习借鉴来的。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我国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可谓电视深度报道的最早尝试。从1993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改版算起,《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及《新闻调查》被称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9.
《新闻调查》:如何办成“百年老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宏志班》播出至今,《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先后播出节目445期。《新闻调查》的记者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新闻专业理念,以自己优秀的个人素质把《新闻调查》打造成了中国电视调查类栏目的标杆和榜样。《大官村里选村官》、《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等一大批精品节目不仅把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带入了中国电视荧屏,也使中国电视深度报道开始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0.
央视《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理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报道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赞誉。本文从叙事特点方面对《新闻调查》叙述要素进行解读,探讨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梦琳 《青年记者》2010,(10):63-64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5月推出的一个“集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于一体”的新闻性栏目。在此之前,评论部已先后开设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两个栏目。由于有全新的报道方式和取材方式,后两者都曾在电视界和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有过的热闹相比,《新闻调查》的问世要显得平静得多。虽然节目形态的构想几乎与前两者同时,可栏目的诞生却是在三年之后。与众不同的三年“怀胎”,给《新闻调查》带来了一种先天的优势,这就是它拥有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采编队伍和更加趋于成熟的新…  相似文献   

13.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相关报道常常见诸报端。为了保护和引导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操作此类报道时应当谨慎。以2014-2018年《法制日报》的未成年人犯罪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法制日报》相关报道的客观性、权威性、专业性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披露过多犯罪细节以及未成年人话语权不足、形象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新闻调查》,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深度报道节目。在它开播一段时间以后,许多地方台也出现了类似的调查类节目。我台的“记者世界”也是其中之一。研究《新闻调查》的成功经验,旨在结合实际提高自办节目的采编水平。之所以将《新闻调查》归类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此栏目虽属央视新闻评论部,但深度报道与评论有着明显的区别:深度报道是以讲事实为主,评论是以讲道理为主;深度报道是客观性的报道,记者的倾向性寓于报道之中。评论是代表某个部门或电视台写的,其倾向性是非常明白的;深度报道的程序是以事…  相似文献   

16.
谈谈调查性报道中的证据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 porting),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曝光式”,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某些个人或小集团的不法行为和腐化丑闻。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 1997年 11月4日播出的《反腐败行动在哈尔滨》以及《南方周末》1999年9月17日登载的《四年一起错案和七个少年被毁青春》。另一类是“剖析式”,重点关注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试图通过理性分析的方式予以纠正。例如同为《新闻调查》1997年…  相似文献   

17.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屏幕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赞誉。《新闻调查》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艺术,本文希望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要素进行研究,尝试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电视新闻成了不同电视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电视新闻中,深度报道又成了电视媒体流行的主要报道方式。1980年央视创办《观察与思考》,电视深度报道开始了最早的尝试。随着电视新闻改革大潮的掀起,央视逐渐出现了现在最能被受众认同的电视深度报道三部曲——《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20.
昔日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标志性栏目《新闻调查》在央视处境尴尬,正在被边缘化。经过对该栏目的参与观察式研究,并结合对现任制片人的访谈,本文描述了《新闻调查》当下的处境、栏目采取的应对策略,并且对导致其不利处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