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1991—2015年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基于SVM方法获取凤阳县石英砂矿区土地利用信息,并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SVM方法对Landsat系列影像分类具有较高精度,且提取效率快,省时省力。(2)25年来,凤阳县石英砂矿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工矿用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为侵占耕地、草地和水域所得;水域总面积变化量不大,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草地面积急剧减少,净减量最大,主要转化为林地、耕地和工矿用地;耕地和林地面积先增后减,但林地净增加,而耕地被废弃、闲置或被建筑用地扩张占用,流失的耕地多分布在乡镇(村庄)、河流周边。(3)工矿用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增加,对植被和水域的侵占逐年增加,矿区土地系统的质量朝着变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研究动态和RS与GIS在土地检测中的实际应用,阐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论证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可快速发现并能反应研究区域的变化趋势.RS,GIS技术的结合也为有效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快速决策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3.
基于R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并有效监测土地利用,以绵阳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资源分布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2000和2005年两期影像进行校正、配准、融合等处理,土地利用分类精度从84.5%提高到92.3%。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水域面积减少,但减幅不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加较快;未利用土地大幅减少。可见绵阳市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泰安市为例,利用2006年、2010年两期TM影像数据,在遥感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和ENVI的支持下,通过几何校正、图像重采样、影像裁剪、监督分类、动态矩阵分析等遥感技术对泰安市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面积大量减少,减少的面积最大,是其他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建筑用地数量显著增加,但同时林地和草地数量也有所增加,所以不会因为环境问题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研究结果可为泰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反映的是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过程,监测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时态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库为本底的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辅助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的方法,总结出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库一体化集成是快速度、高精度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庄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庄河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以2000年和2010年2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庄河市10 a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庄河市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庄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10 a间各类建设用地增加了3.21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8.78%;旱地减少了3.76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10.29%;水田面积增加了0.57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1.56%;林地和水域面积略有减少,草地和其他利用类型土地面积略有增加,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庄河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以2000 年和2010 年2 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庄河市10 a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庄河市2000~2010 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庄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3 个方面.结果表明,2000 年以来10 a 间各类建设用地增加了3.21 万hm2, 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8.78% ;旱地减少了3.76 万hm2, 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10.29% ;水田面积增加了0.57 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1.56% ;林地和水域面积略有减少,草地和其他利用类型土地面积略有增加,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8.
论TM图像与GIS数据综合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M,SPOT卫星遥感图像以及相应卫星影像图,综合土地利用专题图等GIS非遥感数据,针对宁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际需要,进行有关遥感信息专题提取和应用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述卫星遥感影像的特点和用途,并以SPOT 5影像为例,探讨如何获取和利用不同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内业判读,结合外业核查获得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土地的动态监测.介绍如何通过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判读、图斑采集、编制图斑统计表和制作影像挂图,论述遥感与GIS数据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GIS技术,对焦作市1980~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草地、城镇用地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水域、农村居民点与未利用地的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其他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林地和滩涂一直处于减少状态。20 a间焦作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有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对吉林地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计算10年内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转移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居民地和旱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和林地面积趋于稳定,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居民地增加最显著的位置集中在吉林市及其周围地区,而旱田和林地变化主要集中在离居民地较近的山坡处。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remote sensing (RS) with computer-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iques are used as a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water basin area and water quality in Istanbul's relatively less polluted and comparatively less destroyed catchment of the metropolis drinking water dam reservoir named Terkos. It is necessary to work with recent data to be abl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erkos dam catchment area that supplies drinking water to the metropolis. RS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monitor water quality and urban terrain. For this aim, a project has been initiated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 under the Istanbul Water and Sewerage Administration (ISKI) sponsorship in Istanbul. The project uses SPOT-PAN, XS and IRS-1C/D PAN and satellite data of 1993 and 2000 for urban analysis and Landsat-TM and LISS-III satellite data of 1992 and 2000 for water quality. For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ground truth sample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area. The RS data was converted into the UTM coordinate system and image enhanc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Raster data is converted to vector data to assess the study area for analyzing in GIS for the purpose of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on protected water basin zones. As a result of monitoring land use and water quality changes,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tected environment of the Terkos catchment protected area. Measuring land use change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for controll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GIS techniques are performed and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in established models on the four protected zones of Terkos water basin.  相似文献   

13.
南屯矿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以南屯矿区为研究对象,在GIS空间分析模块下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南屯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进行采煤活动,首先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矿活动严重破坏自然生态景观,矿区原有景观生态破碎化;政府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逐步意识到土地复垦生态重建的紧迫性和生态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西气东输三线西段(二标段)管道工程项目运用,很好的解决了对矿(产)区、集体用地的矿(产)权确认,为管道经过矿(产)权区确定合理的补偿金额提供科学谈判依据;有效减少了补偿损失;为今后在长输管道穿越矿(产)区、集体用地的补偿提供了测算手段和方法,形成的补偿协议对管道运营单位确定管道权益和维护使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影像支持的矿区开采动态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得我国矿区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对矿区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矿业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矿区环境监测多采用实地考察、逐级报告的工作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发现问题时难以作出及时的反应,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满足当前矿区监测工作要求的方法。本文利用无人机获取矿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来进行矿区开采的动态监测;获取的影像通过Agisoft PhotoScan Pro软件的SFM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实现了影像的快速拼接,以及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快速生成;最后利用ArcGIS软件的GIS方法得到不同时期的DEM高程变化情况及填挖方量,实现了矿区开采的动态监测。本次研究成果客观,可为矿区相关部门管理与规划矿区的开采现状提供有效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和GIS的南充市顺庆区LUCC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伟  杨武年 《四川测绘》2010,33(3):139-143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精确解译顺庆区2000年与2007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获得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矢量图及定量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动态指标分析了LUCC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LUCC的核心类型,三者面积之和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90%。7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速度较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水域则有少许减少。这些分析结果为查明该区土地利用及变化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制定国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3S”技术在四川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实现四川省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运用RS、GIS和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2000~2004年期间四川省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的下一步研究指名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岳永胜  罗志远  姬霖 《测绘通报》2022,(12):136-140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成效监测缺少一套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为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的基本内容、监测指标选取等方面开展研究,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表环境、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综合效益5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科学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应用于陕西省神木市某煤矿的生态修复监测,并采用GIS分析和样本监测等手段进行验证,评价矿山生态修复的整体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各指标中,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土层厚度指标较好;地表水质污染较少,基本没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水质偏碱性,与矿区内土壤一致偏碱性;植被覆盖和生境质量指数较好;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沉降区域比例较小;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指标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两期卫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并辅以地面调查,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成功获取了河北省万全县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同时还对动态监测的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