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国临床供血工作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国当前的临床供血现状。方法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全国355个采供血机构所在城市2006~2008年的临床供血情况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全国临床用血量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6.18%和10.02%;2008年人均用血量为1.83 ml,临床用血94%以上为红细胞悬液,临床用血滤除白细胞、病毒灭活及辐照等措施的开展逐年增加,机采血小板增势迅猛,手工血小板仍占据较大比重。结论《献血法》颁布10间全国临床供血工作卓有成效,但为了保障临床用血,未来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龙岗区血站7年来临床供血分析,了解龙岗区的供血规律与发展趋势,更好地做到采供血的动态平衡,科学合理供血。方法统计2006~2012年龙岗区血站临床供血情况,主要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每年的供血量及ABO血型所占的比例,并分析本地区供血发展趋势及ABO血型所占的比例。结果 2006~2012年红细胞悬液用量呈上升趋势,增加了39%,血小板用量上升趋势明显,增加了446%,血浆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了20%。每年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用量及ABO血型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结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供血计划,做到采供血的动态平衡及加强对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的检查和监督,本地区临床供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将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临床用血情况,合理制定每月采供血计划,保证临床供血安全。笔者对2003-2006年本站A、B、O、AB血型(红细胞悬液)每月供血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州血液中心库存血量和临床用血量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爽  安胜利 《护理学报》2009,16(12):18-20
目的 比较、分析广州市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和血液中心库存血量,为采供血部门制定年度计划、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7年广州血液中心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和全血的用血量和库存血量构成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顾性分析.结果 实际用血量同库存量相比,红细胞悬液、全血在血型构成比上有较大差异.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的库存量总的来说均远高于实际用血量.但在个别时间点,库存量接近甚至低于用血量.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用血量的对比关系基本稳定,但库存血量的对比关系不稳定,除了AB型库存血量始终较低外,其他血型库存血量波动很大.结论 应根据本地常年实际用血的血型构成比,同时结合当时库存血的血型构成情况,做到有计划地采集血液,优先采集相对紧缺血型,同时可减少或避免因过期造成的血液报废;建立稳定、安全的自愿献血队伍有利于有计划采集血液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现状,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数据.方法 向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发放无偿献血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供血医院数、供血医院床位数、最远供血距离、下设中心贮血室数及人数,是否建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临床用血、开设临床用血培训班并对临床用血情况评估,以及医院是否建立输血科、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否有输血反应反馈等14个方面进行调查,按规定的时间回收调查表后,进行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采供血机构供血医院总数21 551家,床位总数达到781.01万张.供血距离最远的是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心血站,达到1 100 km.各采供血机构共设置中心贮血室1 086个,工作人员3 869名.采供血机构与临床用血单位合作比例来看,建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比例为63.3%(226/357),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比例为87.7%(313/357),对临床输血情况进行指导94.7%(338/357),定期举办临床用血培训班比例为91.3%(326/357).全国各用血医院总计建有输血科4 780个,建立输血管理委员会7377个,对血液质量和输血反应进行反馈比例为92.4%(330/357).结论 采供血机构通过加强与临床用血单位的合作来进行临床用血的管理,且合作双方这种合作关系,来不断提高血液质量.随着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加,安全、合理的临床输血应是临床医院和采供血机构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徽省血液中心2004~2009年临床供血情况,指导血液中心今后的采供血工作。方法查阅本中心临床供血微机存储信息,统计分析各种血液成分供应量和使用率。结果 2004~2009年血液中心临床供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32.08%;红细胞类成分和全血供应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7.86%。临床成分使用率逐年提高,至2009年底已达99.66%;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快速上升。结论合肥市临床用血情况总体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数据分析对采供血机构应对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市RhD阴性血液供应新模式,即"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实施"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前1年临床用量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的临床用量设定为实验组,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hD阴性血液的紧急用血量与急诊采集量在2组之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6.59,P<0.01),而总用血量和非紧急用血量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1.63,P>0.05)。结论 2008年后,深圳市RhD阴性血液临床用量比2008年前大幅度增长,"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对于保证临床紧急用血需求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全国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用血监管现状。方法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所在城市2012~2014年的相关临床用血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内容包括:采供血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管理现状、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合作情况等,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采供血机构供血医院总数超过21 343个,170家血站所在城市设立中心储血室863个,对中心储血室进行体系化管理、定期检查、血液调剂的血站分别达89%(151/170)、96%(164/170)、87%(148/170),全国40%(140/350)的血站成为各地输血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开展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的血站达41%(142/350)。2012-2014年临床向采供血机构反馈输血不良反应例数、采供血机构为临床解决疑难配血数目均不断增长。结论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应有良好的沟通,建立互助合作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加强输血监管,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依据卫生部<关于组织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为全面了解我市各储血点工作现状,督促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规范临床供血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临床用血得到及时、充足供应.本市于2007年根据各用血单位的地理分布、级别、类型、用血规模重新规划设置供血网络,经过3年运行在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中起到了安全、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德阳地区地震伤员的输血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指导突发事件时的临床用血和储血备血。方法用Excel分析德阳地区5月12日至6月11日320例输血伤员的临床资料和输血记录。结果320例输血地震伤员中男149例,女171例。血液总用量1 442 U,A型占34.5%,B型占16.6%,O型占38.9%,AB型占10.0%。全血64 U,悬液1 000 U,血浆378 U,成分输血率为95.6%。输血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年龄大于60岁者95例,用血量为427 U,占29.6%。输血高峰集中在5月13日。以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用量最大。骨折、外伤用血最多。结论地震等大型灾难时,采供血机构要掌握各地血型分布的不同特点及一线医院和后方医院伤员情况和用血情况的差异,分清各个时期用血量的变化,合理储备充足的血液制品。既要保证用量又要避免浪费。临床医生应针对各种不同疾病科学、合理、有效地用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采供血角度分析血站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有效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对照阶段,按照常规流程采供血;2014年6月-2015年6月作为观察阶段,在分析对照阶段采供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加以改进,对两阶段的血站供血情况予以评价对比.结果:通过构建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后发现,用血合理性、采供血操作规范性是影响血站供血充足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阶段并未出现血液标本缺失现象,对照阶段有1次供血中出现RH阳性血供血不足情况,2次出现血液感染.两组的血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用血合理性、采供血操作规范性是影响血站充足供血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以上几个角度采取对应措施,更好确保血站的充足供血.  相似文献   

12.
采供血机构各类业务岗位人员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全国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各类业务岗位人员设置情况的调研,制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各类业务岗位人员设置的初步方案和设想,并为制定全国输血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工作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全国各采供血机构(其中:省会城市血液中心32家,市地级中心血站325家)2011年全血采集量、机采血小板采集量、检测标本数以及采供血各业务岗位人员设置情况.结果 32家血液中心拟采集10吨全血平均设置18.14名体采业务人员;采集10000个治疗量血小板平均设置13.02名机采业务人员;检验30000份样本数需设置4.39名检验人员;需要6.35名工作人员完成10吨血的成分制备与包装;需要3.04名发血人员发放10吨血液制品;需要2.29人完成对10吨血的质控和质管工作.325家中心血站完成上述工作的人员设置情况为:22.37、26.60、7.05、9.17、5.30、3.79.采血量不同的5组采供血机构业务岗位人员设置情况也有很大差别.结论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员素质、专业知识结构和规模管理效益等因素,在完成相同工作量情况下血液中心和采血量大的采供血机构采供血各业务岗位人员设置数量明显低于中心血站和采血量相对少的采供血机构所设置的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保密性弃血现状.方法 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357家省、市2级采供血机构2009 ~2011年的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统计,将收回的有效数据按采血量吨数分类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1年3年中,357家采供血机构采血总人次分别是10447 775人次、11 113907人次和11 641 881人次,保密性弃血人数分别为222人、320人和375人,其占采血总人数的比例是0.002 1%、0.002 9%及0.003 2%,呈现逐年增长现象.其中保密性弃血的原因以危险性行为居首,在给出合理回复的161家血站中,有79家提及此项,比例高达49.07%.结论 保密性弃血比例的高低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2009~2011年保密性弃血人数和比例的逐年增高说明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献血回告保密性弃血工作的宣传力度、献血者的道德水准逐年提高.现阶段保密性弃血比例的增高对于降低输血的潜在风险意义重大.应加强血站员工对保密性弃血概念认识的教育力度,以提高保密性弃血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临床用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南宁市临床用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推进成分输血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成分输血率、内外科使用成分血的量、贮存式自身输血开展情况及各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全血用血量逐年下降,总用血量和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由2002年的60.29%上升到2006年99.04%,其中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增长显著,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长也较为明显;2006年内科和外科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36%和98.86%,与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0.33%和44.4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和过敏反应是主要的输血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率较高的血液成分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白细胞。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未发生NHFTR和过敏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依据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分析2007~2012年綦江区临床用血情况,为献血员招募和临床用血提供指导。方法对綦江区2007~2012年临床用血量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度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用量分别为:2007年4088、2201 U ,2008年6890、6748 U ,2009年8057、7924 U ,2010年8220、7799 U ,2011年11001、11058 U ,2012年14794、14765 U ,各血型用血量分布与自然人群血型分布频率基本相符。结论綦江区临床用血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连续分析数年临床用血量对制定合理的采供血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1所县医院2001年送、储、用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郴州市系半山半丘陵地区 ,面积 1.94× 10 4 km2 ,辖市 11个县 (市、区 ) ,4 5 5 .6万人口 ,30 5所医疗单位 ,其中三级医院1所 ,二级医院 2 8所 ,一级医院 2 6 4所 ,其他医疗机构 12所。年总用血量 7.7吨。本部为全市唯一采供血机构 ,经过 8年艰苦努力 ,部分采供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但仍有部分诸如送血、储血、用血等方面的工作存在无计划性、随意性和无序性现象 ,使供、需血工作常常处于一种不必要的紧张状态 ,现选择本市 2 0 0 1年 11所县医院送血、储血、用血情况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1所县医院均属二级医院 ,距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发血在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3月的限制性发血(红细胞发血量≤2 U/次,血浆≤600 m L/次)择期手术患者85名;对照组:2013年同期非限制性发血(按临床预约量或术中取血量要求发血)择期手术患者85名;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等都具有可比性。观察2组患者术中用血量和用血合理性(符合红细胞输注指征)。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备血量为345 U、实际发血量212 U、用血率61.4%,人均用血量为(2.5±0.6)U,有9例出现了不合理用血情况,不合理用血率为10.6%(9/85);对照组:红细胞备血量378 U、实际发血量372 U,用血率为98.4%,人均用血量为(4.4±0.9)U,有26例出现了不合理用血情况,不合理用血率为30.6%(26/85)(P0.01)。结论限制性发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手术用血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市近3年各级医疗机构对不同血液成分及不同血型血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及采供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医院级别、血液成分类别、血型类别对本市医疗机构2008~2010年近3年临床用血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用血量:全血逐年减少,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血浆均逐年增加;用血比例:全血及血浆逐年减少,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逐年增加;各血型用血所占比例与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临床用血的增长速度较快,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各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设置储血库提供临床用血模式必要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城市边远区(市)县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最佳供血模式。方法对成都地区远郊先后设置14个储血库的运行状况,从供血覆盖人口、范围、医疗机构床位数、年用血量以及临床成分输血应用比例等比较分析。结果远郊储血库供血区域覆盖面大,临床年供血量占相当比例,成分输血比例提高显著。结论在大城市远郊合理设置储血库,对确保临床医疗和急诊救治患者十分必要,对推进该区域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选择2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所献的400 mL全血,在24h内将其分成2份200 mL全血,将其中1份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为对照组(n=20);另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制备成去白红细胞悬液为实验组(n=20),2组一起4±2℃保存.取采血后1d、7d、14 d、21 d、28 d、35 d对血标本作血常规(PBC、HGB、Hct、MCV)、生化(K+、Na+、Cl-)、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检测.同时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和红细胞悬液组的K+、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2组数据在相同储存时间差别不显著(P>0.05),均符合悬浮红细胞质量国家标准.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全血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14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全血还原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28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仅白细胞滤除,红细胞的血流变学指标比未滤除的红悬液好,所以建议储存前滤白红悬液更能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