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渗性非糖尿病酮症昏迷在临床上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其合并横纹肌溶解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漏诊,近年因较高的病死率而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收治的1例高渗性非糖尿病酮症昏迷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横纹肌溶解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HHS)是糖尿病最为常见急性代谢紊乱状态,死亡率10%~50%。而横纹肌溶解症(RM)的发生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研究显示,RM的病死率在3%~27%。近年来,有关HHS并发RM的临床病例有一些报道,并因病情凶险,预后差,引起重视,现将我院诊治1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并发横纹肌溶解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1]。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极端体温、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均可导致其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可致肌痛、肌无力、急性肾功能衰竭,但累及心肌的病例少有报道,现总结1相关病例,回顾其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横纹肌溶解心肌受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rossman等报道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与横纹肌溶解症(RM)有关。国内报道罕见,现报道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在DKA或HHS患者中有50%可合并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NRML),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DKA或HHS介导NRML的机制可能包括肌肉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感染,应用羟甲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因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逆转病情发展,从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因此对NRML及时并准确的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衰竭及代谢紊乱~([1])。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极端体温、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均可导致其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可致肌痛、肌无力、急性肾衰竭,但累及心肌的病例少有报道,现报道1例相关病例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韩玲  张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5):314+316-314,316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骼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蛋白、离子、酶)等物质释放入血液中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1]。其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无力、棕色尿,主要特征有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增高和肌红蛋白尿[2]。若并发急性肾衰竭占  相似文献   

8.
王芳芳 《内科》2010,5(4):382-383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破坏、肌红蛋白等内容物释放引起的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损伤综合征,约15%~40%RM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ARF),其病死率高达20%,RM病因多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资料完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RM—ARF)43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急症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糖尿病急症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以我院近两年收住入院的20位糖尿病急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患者通过其生化检测值血清肌酸激酶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以此6例作为病例组,另1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患病组血糖、血钠浓度和血渗透压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糖尿病急症时的常见并发症,而髙糖、髙钠、高渗状态是诱发横纹肌溶解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广泛横纹肌肌纤维坏死,细胞膜受损,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我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RM患者,虽经122天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仍因ARF而死亡。现将对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创伤性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糖尿病急症酮症酸中毒及(或)高渗状态横纹肌溶解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糖尿病急症病例. 结果 横纹肌溶解症6例 (11.54%).横纹肌溶解症与非横纹肌溶解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红蛋白、葡萄糖、钠、有效血浆渗透压、钾水平分别是(3886±2817)μ/L vs (99±85)μ/L,( 4131±625)μg/L vs (84±58)μg/L, (59±24)mmol/L vs (28±14)mmol/L, (154±7)mmol/L vs (140±8)mmol/L, (375±31)mmol/L vs (310±21)mmol/L, (3.8±0.5)mmol/L vs (4.4±0.6)mmol/L; 肾功能衰竭100% vs 30.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或)高渗状态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症,宜重视肌酶检查.  相似文献   

13.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我院自2010年7月16日~7月28日收治8例因进食大龙虾以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现就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8例患者(男3,女5)来源于3个家庭,均进食从洞庭湖打捞的大龙虾2~3h后发病,年龄17~48  相似文献   

14.
<正>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各种原因引发横纹肌细胞损伤,导致毒性细胞内容物和肌红蛋白进入体循环引发电解质失衡、酸碱紊乱、凝血异常以及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R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3%~50%,病死率可达20%~50%[3]。改善RM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措施。1 RM病因和危险因素RM常见病因分为缺氧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源性4类,见表1[4]。多种药物可诱发R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RML)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特点、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6年13例非创伤性RML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果 13例中多诱因发病者8例,单一诱因发病者5例;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高强度运动6例,高热3例,药物因素3例,毒品、非诺贝特、环孢素各1例;继发于炎性肌病3例,肢体受压2例。临床表现为肌痛、肌无力9例,神经系统异常6例,高热4例,消化道症状3例。并发凝血功能障碍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6例。肌酸激酶(CK)6例在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1例由非诺贝特诱发者,同时患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在第60天恢复正常;3例继发于炎性肌病者CK恢复较慢,1例随访80d未降至正常,另2例分别在4个月、6个月时降至正常;3例死亡患者均为多因素诱发,均并发ARF、凝血障碍、电解质及代谢紊乱。结论 非创伤性RML最常见发病因素是高强度运动;其次为药物、炎性肌病。多种发病因素、ARF提示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0):848-848
该文总结了1985—2006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Lancet,2007,published on line before print,June 7 2007)。1987年他汀被批准用于临床后,其减少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减少血管成型术等作用,已为许多大型、高质量试验所证实。人们关心的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是2种:肌毒性(肌病、横纹肌溶解症)与肝酶改变。该综述引用的研究证明各种他汀引发肌病的发病率极低,约为万分之一,剂量大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发挥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症、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非调脂作用[1].目前临床上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异常和横纹肌溶解症.后者虽然罕见,但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值得关注.本文报告1例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2月收治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并横纹肌溶解4例,横纹肌溶解症(Rhahdomyolysis,RM)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酶物质释放入血,最后从尿中排出。RM致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生率为20%~33%。现报道4例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74岁。3d前因煤气中毒后出现头晕、言语不清,胸闷,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尿量减少,无大小便失禁。在外院治疗期间发现心电图、肾功能异常,1d前出现无尿、恶心。遂来我院,入院后检查BP132/78mmHg,左臀部及大腿、右踝部肿胀,左臀部皮肤青紫;心…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是当前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食欲减退、皮疹、诱发抑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其主要不良反应。然而,IFN/RBV治疗诱发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报道极为罕见。我科近年收治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处理结果报告如下,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HHS)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 合并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在本科的1例HHS及DKA合并RM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指标、治疗经过及预后。结论:一旦确诊为DKA合并HHS,立即快速扩容、胰岛素降糖,严密监测血糖、尿糖、酮体、电解质、有效血浆渗透压,肾功、激酶,酌情调整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及胰岛素剂量,纠正离子紊乱。为预防脑水肿和RM的发生,避免补液过量和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避免低钾血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和尿的颜色有无异常。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降低DKA-HHS患者的RM和脑水肿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