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34)和常规组(34例)。常规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腹胀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常规组[29.41%(10/34)](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护理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观察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干预,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治疗组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均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安县中医院实施妇产科腹部手术的产妇12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穴位贴敷,观察2组患者的腹痛程度、腹痛率和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中药穴位贴敷,患者产生腹痛的发生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31%)(P<0.05)。观察组产妇平均排便、排气时间为(8.32±1.67)h,而对照组产妇平均排便、排气时间长达(15.11±1.98)h,说明观察组产妇的肠功能恢复速度也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明显减少产妇腹部手术后的腹痛发生率,加速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大幅度提高产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辅助穴位贴敷治疗能够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轻术后腹痛、腹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部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6、12、24、48 h,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激素(GH)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方面,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可发挥作用,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肠道激素水平、减少各类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抽签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增加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满意度、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便秘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加味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肯定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阑尾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临床护理均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两组差异明显;在腹胀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护理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配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对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6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咀嚼口香糖并配合穴位按摩。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所用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咀嚼口香糖配合穴位按摩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1.
于静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240-24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泌尿外科术后腹胀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肠蠕动,早日排气,早日进食,有利于切口愈合.方法60例泌尿外科术后腹胀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泌尿外科手术后腹胀符合用药原则,无副作用,疗效好,无创伤,经济简便,有利于临床推广,有效率93.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给予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预防及治疗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给予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对照组54例,仅予以术后常规处置。结果:治疗组发生术后腹胀的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神阙穴预防术后腹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胃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90例胃肠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组则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满意水平;排便、肠鸣音和排气恢复、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中药穴位贴敷组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贴敷组排便、肠鸣音和排气恢复、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中药穴位贴敷组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贴敷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胃肠术的疗效确切,可加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心理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的方法治疗小儿腹部手术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患儿120例,按手术出室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按摩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按摩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当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取穴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2次,每次按摩约3~5min,连续3~5d;对照组只按腹部手术后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小儿术后肠鸣音恢复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腹胀情况,应用药物或肛管排气的比率、舒适度情况。结果:按摩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摩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及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率及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能促进小儿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防治了小儿术后腹胀的产生,增加舒适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康抚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4例腹腔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康抚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24、48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术后患者应用中医康抚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85-188
目的 对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减轻初次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疼痛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我院肾内科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指导,研究组采取常规术后指导加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情况、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增加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 VA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次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患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可减轻其疼痛,效果好,可推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改善产后胃肠道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7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并予腹部四子散热奄包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自主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3 d GRS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中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能明显改善产后胃肠道功能,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妇科手术后应用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手法干预对腹胀的影响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手法护理,分析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胀、疼痛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行上述干预后,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排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腹胀程度及疼痛程度均明显较对照组轻,且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行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干预,能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利于预防腹胀,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护理对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护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疼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腹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骨科病人便秘疗效。方法以品管圈活动为契机,查检的86位病人为对照组,以实施干预措施的86位病人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86例,治愈32例,好转39例,无效15例;对照组86例,治愈15例,好转30例,无效41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可明显降低骨科卧床病人的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