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资源需求持续增加,我国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进口LNG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供应来源。针对我国天然气消费高速增长,产供储销各环节快速发展的产业现状,聚焦天然气液化、LNG接收站、LNG储运、LNG终端利用等LNG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阐述了我国目前LNG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未来天然气液化模块化、储存技术大型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议相关行业要持续大力加强创新驱动,为中国LNG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迎向“十二五”中国LNG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LNG国际贸易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一个热点,经过近10年的加速发展,我国小型LNG产业链不断完善,小型LNG项目在我国天然气供应和使用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地位日益提升。为此,综述了迎向“十二五”中国LNG的新发展:①首先根据国内外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论述了向天然气转型已是世界潮流,同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无论是管道天然气还是沿海LNG接收站的天然气供应量都会大幅度增长,中国LNG产业前景光明;②进而剖析了我国小型LNG产业的构架,汇总了中国现有的小型LNG工厂--其多建在小规模气源所在地且以本国或本地区用户为主要客户对象,比较我国小型LNG物流模式后认为,采用罐式集装箱用于铁路、公路、海上运输的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点;③还分析了我国小型LNG的市场状况,目前LNG多被用作城镇应急调峰储备、运输工具的替代燃料、城镇居民燃气以及一些工业领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工业炉窑、焊接切割);④最后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小型LNG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继续发展小型天然气液化厂、建设一批中小型LNG应急储备设施、建立数个小型LNG接收站。结论认为:小型LNG在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中的定位应是作为管道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实现与管道天然气供应方式的优势互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国内市场对天然气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肖建忠  王璇 《天然气工业》2019,39(11):117-125
近年来,我国LNG现货进口量呈现明显增长的势头,LNG现货市场成为我国补充气源的重要渠道和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研究我国LNG现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定价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基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LNG现货交易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LNG现货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中国原油现货价格、中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传导关系及动态响应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国际天然气价格指数波动对我国LNG现货价格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传导关系,该价格指数对我国LNG现货价格的影响可达40%;②我国LNG现货价格不能直接对国际天然气价格造成影响,也不能通过宏观经济运行间接传导作用于国际天然气价格;③我国LNG现货价格与原油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价格传导关系,国内LNG现货市场与原油现货市场形成分割局面。进而提出建议:①短期合同应当基于LNG现货价格建立定价机制;②利用交易中心平台产生的现货交易价格编制和发布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指数、LNG价格指数、LNG运输价格指数等一系列指数产品,争取亚太地区LNG定价权,提升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话语权;③推动LNG接收站公平有序开放,提高LNG接收站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石油学报》2014,(3):15
1主办单位:广东油气商会广东省石油学会2会议时间:2014年4月9—11日3会议地点:中国珠海·珠海德瀚大酒店4会议议题中国LNG的供应与需求,中国主要LNG进口终端项目的最新进展,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与国际LNG价格展望,北美天然气市场最新发展情况对亚洲天然气工业的影响,北美页岩气急速发展与LNG增加带来的启示,北美LNG出口到中国的展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进口LNG作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有效补充,其重要性越来越高,因此,无论从国家规划还是企业发展需要,国内未来新增建设的LNG接收站数量都将出现明显增加。未来猛增的LNG接收能力与国内天然气实际的需求是否匹配仍是有待研究的宏观问题。基于此问题,通过结合黄金分割理论,对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和进口LNG经济性进行预测和分析,判断规划的LNG接收站接收能力增长的合理性,以期对当前的LNG接收站建设和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是中海油绿色发展的一大特色。作为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LNG贸易商,中海油通过进口LNG,源源不断地为国内提供清洁气源。作为国内进口LNG产业的先行者,2006年中海油只有广东大鹏1个LNG接收站,而2016年已有福建LNG、海南LNG等7个世界级大型LNG接收站,中海油年接卸国外LNG能力超2 800×10~4 t。目前,中海油天然气业务覆盖了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的78个地市。改革创新始终是中海油绿色发展的澎湃动力。"十二五"期间,中海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  相似文献   

7.
LNG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兼论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天然气工业》2010,30(7):107-109
如何解决天然气储气调峰、应急供应问题,国内外一些成熟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面对一个高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备用供应能力和一定水平的储备量。在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是实现储气调峰、应急供应目标的有效措施。结合国际LNG贸易流动性增加等新特点,应转变建设理念,从落实LNG资源、市场,转变到落实处理能力,在合理规划建设LNG项目的同时,适当提高LNG接收站的处理(储备)能力,强化其储气调峰功能。这样不仅可承担起部分储气调峰、应急供应任务,还可以此为契机,争取进口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促进输气管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公用化。  相似文献   

8.
公司·活动     
《石油与装备》2013,(5):25-26
中海油获批国内首个浮式LNG项目 日前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已正式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这是中国第一个浮式LNG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试点清洁能源浮式技术重点项目,项目站址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采用“先浮式、后常规”的建设模式:一期工程建设浮式LNG接收终端,投资33亿元,实现天然气快速供应;扩建工程建设常规LNG接收站,保证天然气稳定供应,并在满足天津市天然气需求基础上,向河北、北京、山东输送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目前能源资源构成中煤炭约占70%,截至2014年底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为65%左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改变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效、增加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向。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是最容易也是见效最快的改变能源结构的选择。我国2014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 830×108m3,进口天然气583×108m3,对外依存度32%,作为陆域天然气不足部分补充的LNG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表现出液化市场无序发展,接收站规划能力远超预期,到2030年接收站规划能力将达到1.9×108t/a。综合论述了LNG产业的状况并对中国LNG需求给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供应格局及中国LNG海运供应链发生巨大变化,基于脆弱性视角对中国LNG进口安全进行重新评价极为必要.分析LNG进口脆弱性影响因素,基于脆弱性评价框架(VSD)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2006—2020年中国LNG进口的脆弱性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美国出口LNG及对世界LNG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以来,美国一批拟建LNG出口项目的出现改变了世界长期LNG供应预期。目前美国已批准及规划的LNG出口项目总规模约每年1×108 t,相当于2011年全球LNG贸易总量的40%,成为未来世界重要的LNG潜在资源,受到主要LNG进口国(包括中国)的广泛关注。为此,通过对美国天然气储量和供需的分析,认为美国具备规模出口LNG的基本条件,并且与澳大利亚出口LNG项目相比,美国出口LNG至东北亚地区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此外以德勤咨询公司和英国天然气集团提供的美国天然气供应曲线为基础,分析了不出口LNG和出口LNG 两种情景下,美国长期天然气需求量变化对美国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指出美国出口LNG导致其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对LNG进口国而言,美国出口LNG将增加世界LNG供应量,使世界各地LNG和天然气市场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有助于缩小世界各区域天然气价格差距,但同时需要认真研究应对美国天然气出口政策变动和天然气价格波动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LNG贸易在供应、需求、价格方面面临一系列风险,需要在价格体系、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加大建设步伐。2017年中国LNG进口量为3789万吨,增速为48.4%,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18—2023年,中国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贡献率为37%,并在2019年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中国天然气在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LNG产业面临从供应到需求以及价格等多方面风险。为应对这些风险,我国在天然气基准价格体系、拓展天然气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应加大步伐。供应风险供应方面,我国LNG贸易在气源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越来越复杂多变,全球能源的供应局势日益紧张,天然气贸易活动呈现日渐频繁的趋势,继而大大加快了全球天然气贸易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了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使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中国也开始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占比。研究分析了LNG国际供需发展格局,提出了中国进口LNG的安全应急策略,包括制定LNG供应安全方案、定量化LNG海运运输风险、明晰LNG海运的运输风险指数等,以使LNG的进口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中国LNG进口依存量较大,应制定更加安全的进口策略,巩固能源供应安全,满足发展需求,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天然气需求日益旺盛,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在中国沿海抢滩布点,三大石油公司纷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手,拟议多个LNG项目向国家报批,各大石油公司LNG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天然气需求日益旺盛,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在中国沿海抢滩布点,三大石油公司纷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手,拟议多个LNG项目向国家报批,各大石油公司LNG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全球增长最快的LNG市场2017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达到3810万吨。2018年5月,我国天然气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36.7%,保持高速增长。1~5月,进口天然气3480万吨,同比增长36.4%;除国产天然气和进口管道气之外,进口LNG已成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未来20年,为弥补国内产量和进口管道气的不足,中国LNG进口还将增加1200亿立方米。据BP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2017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天然气替代交通运输燃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能源的低碳多元化是当前中国抑制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快攀升的紧迫需要。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替代燃料的发展趋势,指出在天然气(LNG/CNG)、电、生物质和煤基燃料3大类交通运输燃料替代物中,LNG和CNG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燃料具有单位热值最高、尾气排放最少、CO2排放量仅为同热值汽柴油排放量的3/4的优点,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且LNG和CNG的供应具有保障性(至少到2030年,中国将有进口LNG、非常规天然气和小气田就地液化的LNG、管网天然气液化的LNG、城市燃气门站或调压站液化的LNG等4种LNG供应源,足以保障到2030年有1 000×108 m3/a 的LNG和CNG供应量),价格较低且比较稳定。因此,推进天然气汽车(LNGV和CNGV)在中国的发展,加速其替代目前占中国交通运输能源93%、占原油总耗量60%的汽柴油车的进程,对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认为,政府及早制定相关规划、标准、法律法规是推进天然气替代交通运输燃料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17日,大连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式并网供气,开始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输送优质、清洁的天然气能源。大连LNG接收站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采购、自主施工和自主管理的大型LNG接收站。开工建设起,中国石油大连液化天然  相似文献   

19.
华贲 《油气世界》2008,(2):24-30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新的能源战略更加强调多元化、清洁化,中国的天然气产业进入了年增20%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国际天然气和LNG市场和价格的巨变。国内与国际天然气差价剧增;进口LNG照付不议项目所依赖的联合循环发电面临亏损:被“西气东输”和LNG所唤起的东南沿海巨大的天然气需求市场,发出了一片“用不起”的惊呼:“国际市场LNG太贵,中国不能承受”;“进口LNG过热了,必须降温”;“天然气发展规划难以实现,还是烧煤吧”。在一些环境敏感地区,甚至已经重新启动了燃煤项目。在这个时候,审视一下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去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蒋静萍 《天然气工业》2004,24(9):138-138
据报道,广东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造船合同于2004年8月11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将第一次建造LNG船舶,并将填补中国船厂没有建造LNG船舶记录的空白。广东进口LNG项目首期两艘船舶将承担澳大利亚至中国的天然气海上运输任务。海上航程为2771海里,往返一趟15天,每次运6.5万吨天然气。每条船一年可完成22个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